43理財力,是一切能力的落腳點
一個人的富有,不在於他能掙多少錢,更在於他會不會去管這些賺來的錢,對於財富的控製,不是取決於每月一兩千還是一兩萬,而是取決於你對金錢的管理,以及追求終極成功的渴望。
銀行卡越來越多,能用的錢越來越少
要想做個富人,你就要向富人學習。在富人的財商觀念裏,第一項就是財務要獨立。倘若你連財務都不能獨立,還提什麼創富?沒有一個穩固的經濟基礎,你又怎麼能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建立起自己的財富王國呢?
你的財務是否獨立,要弄清楚這樣幾個問題:
1.你是否能夠完全靠自己的收入養活自己?
2.你現在還有沒還清的債嗎?
3.你的信用卡透支了嗎?
4.如果出現緊急情況,你自己能應付得了嗎?或者是否有應對措施?
5.你是否擁有一定量的穩定的投資收入?
很多年輕人因奢侈享樂,過度消費而成為“月光族”。他們雖然表現上看起來光鮮亮麗,讓人羨慕,但他們的生活是沒有資金保障的。沒有備用的錢,生活就潛藏著巨大風險。而要改變已經形成的消費習慣並不容易,所以,時間長了,“月光族”就靠刷信用卡、借貸度日,然後在發工資的時候,接著“光”下去,月複一月,年複一年,惡性循環。他們有時連自己都養不活,就更不會考慮投資理財的事了。上述五項內容中,即使有一條不符合,你都不能算是財務獨立,你的生活仍可能會因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而被搞得一團糟。
相反,如果你能控製自己的消費欲,在工作上踏實努力,能靠自己的收入來養活自己;身上也沒有負債,也從不透支信用卡;為了應付緊急突發事件,你為自己買了相應的保險或者有了備用的存款;同時,學習各種財經知識,合理分配投資產品,手頭還有一定量穩定的投資收入。那麼恭喜你,你的財務已經基本獨立。
但是,無論你的財務有沒有獨立,良好的財務規劃都是很有必要的。許多年輕人對財務規劃沒有概念。他們總認為,財務規劃不就是管理自己的財產嗎?有什麼需要規劃的啊?再說規劃是死的,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有了規劃也可能會因為各種變動而執行不了,所以沒必要花費心力製定財務規劃。
其實不然,財務規劃就好比在與錢作戰一樣,要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每一份財富都要很好地把握住。就如同你做人生規劃一樣,可能會有很多突如其來的因素打亂你的生活,但你不能就不去規劃了,所以一份財務規劃是必不可少的。那麼一份合理的財務規劃到底有多重要呢?
首先,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做事情很少有前瞻性,如果隻看眼前的變化,很可能會隨波逐流,容易被其他人所影響,從而沒有辦法積累自己的財富。
其次,擁有了財務規劃,你才能有具體的財務目標,才有明確的努力爭取的方向。
再次,擁有一個財務規劃,你才能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擁有多少錢,還能支配多少錢;才能根據不同的情況對自己的財產進行檢查和重組。
最後,擁有一個良好的財務規劃,將為你以後的理財和投資作好鋪墊,也可以讓你的財產管理更理性,更具有長遠性。
財務規劃不過需要你花費一些時間和幾張紙,可是它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財富。隻要你堅持按照你的計劃進行,目標終將能夠實現。
所以,在創富前,財務獨立與財務規劃都是不容忽視的,它們是必需品,而不是可選品。
不做規劃的財富,等同於沒賺錢
衣、食、住、行等花費了我們大多數的資金,但是財富目標並不是單單指這幾點,它強調的是長期規劃,需要我們花較長時間才能積累較多的資金來滿足這些項目,比如房子、車子等。一般來說,大多數人的財富目標包括應急資金周轉靈活、開創事業、購買房產、結婚成家、子女教育、退休養老等。
而哪個目標應該列為優先級,是由人生的各個階段與此階段的風險屬性來決定的。例如單身時資產增值管理就比子女教育資金重要,而退休時期的養老規劃則比購買房產更為重要。
大多年輕人設立財富目標,無外乎是“我要有錢”“錢越多越好”之類的,但這樣的目標太過於含糊籠統,其弊端在於缺乏詳細的行動準則,這樣目標就比較難以實現。所以,擬定數字化的財富目標,明確到在什麼年紀打算用多少錢完成怎樣的目標。跟著這個目標按部就班地走,才能掌握執行的效率以及需要補充增強的部分,從而讓你“美夢成真”。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設立數字化的財富目標呢?
第一步可以從具體化、數學化地列清單開始。如想要買一套多大的房子,是1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房子?還是幾十平方米的小套房?要在鬧市區的高級公寓?還是郊區的別墅?而不是籠統的“我想買一套房子”。
第二步則是計算完成這些目標需要花多少錢。因為物價的高低差別,你必須掌握你想買的東西的範圍、價差。還是拿房子來舉例,幾十萬到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都有,所以你要清楚,如果要達到自己的目標,最高與最低價之間分別需要多少錢。如說“我要在三年內買一套七十萬的六十幾平方米的小套房”,這樣就清楚了很多,因為這個目標可以用七十萬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