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生氣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有因必有果,有什麼樣的因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果。對待生活也是如此,麵對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如果隻是一味生氣,隻能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如果采取正確的方式處理,就能得到一個好的結局。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要懂得控製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扭轉時局,把事情做得更好。
發怒隻能讓事情變得更糟
如果你很容易發怒,那就說明你可能有一些還難以解決的問題壓在心頭。你就需要找出這些問題,然後設法擺脫它們,繼續前進。有人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真正聰明的人,會從他人的怒火中取得溫暖,而不是順著自己的怒氣燃燒自己。
一次,有位管理員為了顯示他對富蘭克林一個人在排版間工作的不滿,把屋裏的蠟燭全部收了起來,這種情況一連發生了好幾次。有一天,富蘭克林到庫房裏趕排一篇準備發表的稿子,卻怎麼也找不到蠟燭。
富蘭克林知道是那個人幹的,忍不住跳起來,奔向地下室,去找那個管理員。當他到那兒時,發現管理員正忙著燒鍋爐,同時吹著口哨,仿佛什麼事情也沒發生。
富蘭克林抑製不住憤怒,對著管理員破口大罵,一直罵了足有5分鍾,實在想不出什麼罵人的語句了,他才停了下來。這時,管理員轉過頭來,臉上露出開朗的微笑,並以一種充滿鎮靜與自製的聲調說:“呀,你今天有些激動,是嗎?”
他的話就像一把銳利的短劍,一下子刺進了富蘭克林的心裏。
富蘭克林的做法不但沒有為自己挽回麵子,反而使自己受辱。他開始反省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富蘭克林知道,隻有向那個人道歉,內心才能平靜。他下定決心,來到地下室,把那位管理員叫到門邊,說:“我回來為我的行為向你道歉,如果你願意接受。”
管理員笑了,說:“你不用向我道歉,沒有別人聽見你剛才說的話,我不會把它說出去的,我們就把它忘了吧。”
這段話對富蘭克林的影響更甚於他先前所說的話。他向管理員走去,抓住他的手,使勁握了握。他明白,自己不是用手和他握手,而是用心和他握手。
在走回庫房的路上,富蘭克林的心情十分愉快,因為他鼓足了勇氣,彌補了自己的錯誤。
從此以後,富蘭克林下定了決心,以後絕不再失去控製,因為凡事以憤怒開始,必以恥辱告終。一旦你失去自製,另一個人——不管是一名目不識丁的管理員,還是有教養的紳士,都能輕易地將你打敗。
在找回自製之後,富蘭克林身上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他的筆開始發揮更大的力量,他的話也更有分量,並且結交了許多朋友。這件事成為富蘭克林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成功後的富蘭克林回憶說:“一個人除非先控製自己,否則他將無法成功。”
憤怒是一種情緒狀態,按照強度不同可分為輕微的憤怒、強烈的憤怒、暴怒。
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憤怒的原因有很多,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憤怒的情緒體驗。憤怒是一種有害的情緒,常常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如導致同學關係疏遠、師生關係緊張,而且長期、持續的憤怒對個體的健康損害也是極大的。《內經》上說:“喜怒不節,則傷髒,髒傷則病起。”經常發怒的人,容易患高血壓、冠心病,而且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憤怒可使食欲降低,影響消化,經常發怒更會導致消化係統的生理功能紊亂。過度的憤怒甚至還會使人喪失理智,引發犯罪或其他後果。因此,控製憤怒的情緒十分重要。
事實上,學會舒緩憤怒,也是一個人高情商的表現。養身貴在戒怒,盡量做到不生氣、少生氣,性情開朗,心胸開闊,寬厚待人,謙虛處世。這樣不僅有益於身心健康,也利於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思想水平,於人於己都有益。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你平息憤怒的火焰:
1.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