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體育大牌愛走草根路線(2)(2 / 3)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奧運營銷大戰中,匹克以讚助對象的差異性策略,在第一回合的較量中占據了先機。

讚助伊拉克隻是奧運營銷戰的前奏,匹克在品牌國際化方向的目標下,對奧運年有著自己的目標和部署。胡立仲說,2008年匹克的目標是銷售額達到80%的增長,新增網點1000個。

業內有關專家指出,品牌性格對本土文化的有效凝聚十分必要。匹克深知本土化是國際化的題中之意,國際化是紮根本土的國際化。如果說先前讚助烏茲別克斯坦、希臘等國家籃球隊、讚助歐洲全明星賽和斯坦科維奇洲際籃球冠軍杯等一係列差異化營銷行為,已經讓匹克在海外知名度走到了國內同行的前麵,那麼北京奧運會則是匹克實現牆內開花兩頭香的巨大推動力。

長線作戰與集中爆破

2005年12月,匹克讚助火箭隊主場,成為第一個進入NBA賽場的中國運動品牌;2007年11月,匹克與NBA結為官方市場合作夥伴,並在第一時間與雄鹿隊簽訂了為期3年的合約,有關NBA的營銷動作一個比一個強勁有力。

匹克將與NBA的合作看作是一場長線營銷戰,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則是營銷戰場上的集中爆破,二者相互輔助、相互滲透,是一道1+1>2的運算題,是其國際化戰略發展版圖上的兩個亮點。

事實上,匹克NBA的長線作戰從2005年就開始了。當時NBA的官方合作夥伴還是李寧公司,匹克隻是“遊擊隊”,拿不到NBA的VIP通行證讓有“籃球專家”之稱的匹克十分遺憾。為了爭取與NBA合作,進一步拓展品牌的國際市場,匹克花了不少精力進行溝通,熟悉國際規則,終於在2007年11月擠掉李寧公司,正式成為NBA的官方合作夥伴。

NBA與匹克的合作目的很清楚,首先是匹克籃球裝備第一品牌正合NBA的胃口,而最重要的是拓展中國市場,需要利用匹克已有的國內二、三線城市市場,李寧公司的優勢是在國內一線城市,匹克在戰線上占據了優勢。攀上NBA這樣國際頂級賽事的“高枝”,匹克終於占據了世界籃球的製高點,鞏固了自己在國內專業品牌市場的優勢地位。似乎這樣的相得益彰來得正是時候,當各大品牌借奧運造勢的時候,匹克與NBA如火如荼的合作格外受人關注。

如果沒有“奧運讚助商”的尊貴身份,要在短短15天的奧運會上大展拳腳,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非奧運讚助商如匹克,如何在奧運會前後最大化地挖掘及整合可以利用的資源,提升品牌影響力,是首要應該考慮的事。集中爆破的威力要靠長線作戰作為烘托和基礎,匹克的著眼點是NBA。

2008年4月至10月,匹克讚助的NBA大篷車巡回互動推廣活動在全國範圍內的30個城市展開,預計涉及700萬人。NBA大篷車巡回互動推廣活動此前已經成功舉辦過三屆,其中包括明星見麵、球迷互動娛樂、小型籃球賽、籃球寶貝表演等項目。針對大眾的“NBA大篷車”平易近人,獲得良好的市場反應,在市場上的延續性也表現良好。

NBA籃球寶貝選秀也將在全國範圍內啟動,匹克力求傳播時尚健康的籃球精神,通過具有娛樂性質的選秀活動,一改過去過於專業化的形象,突出激情、年輕的品牌氣質,塑造健康亮麗的籃球寶貝形象,讓產品融入到年輕人中,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時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感。

此外,匹克還將與其他行業企業合作,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品牌推廣,細化市場,比如計劃與摩托羅拉聯手,針對校園市場開展校園籃球比賽,等等。

似乎很難考量在特殊的奧運年讚助NBA帶給匹克的回報,但匹克的國際化步伐卻並沒有因為成為NBA的正規軍而停止。匹克的下一個目標是WNBA,如果將WNBA攬入懷中,匹克將成為國內擁有NBA資源最豐富的企業之一。

體育營銷怎麼走草根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