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放寬心,幸福正在進行時(1 / 3)

第一章 放寬心,幸福正在進行時

寬心是門學問,什麼時候用長鏡頭,什麼時候給特寫,恰到好處才能俘獲生活的美景和生命的年華,讓幸福悄悄走進來。如果感覺不到幸福,要麼是身處其中,幸福神經遲鈍,即使身在福中卻也渾然不覺;要麼就是心無空位,裝不下幸福。

豁達心寬福自來

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老,在寺院的高牆邊發現一把椅子,他知道有人借此越牆到寺院外。長老搬走了椅子,在原地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牆,再跳到“椅子”上,他覺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軟軟的甚至有點彈性。落地後小和尚仔細一看,才發現椅子已經變成了長老,原來他跳在了長老的脊背上。小和尚倉皇離去,事後,他誠惶誠恐地等候著長老的發落,但長老並沒有這樣做,甚至沒提及這件事。小和尚被長老的寬容動容,收住了心再沒有去翻牆,每天刻苦修煉,若幹年後,成為了寺院的長老。

真正的心寬,是具有寬廣的胸懷,是包容清淨也包容汙穢,包容愛也包容恨,包容善良也包容邪惡。真正寬廣的胸懷,要像廣袤的蒼穹,容納群星也容納塵埃;要像浩瀚的大海,容納百川也容納細流;更要像無垠的虛空,無所不含,無所不攝。

同樣,對待別人的批評時,及時壓製住心中的怒火,也是一種心寬的表現,同時也能贏得別人的幫助。

漢爾斯在維也納當了很多年教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逃到了瑞典。身無分文的他急需找份工作,因為他能說並能寫好幾國語言,所以希望進一家出口公司裏謀到一份秘書工作,但絕大多數公司都回絕了他。還有一個人在寫給漢爾斯的信上說:“你對我生意的了解完全錯誤。你既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寫信的秘書。即使我需要,也不會請你,因為你甚至連瑞典文也寫不好,信裏全是錯字。”

當漢爾斯看到這封信的時候,簡直氣得發瘋。那個瑞典人寫信說他不懂瑞典文是什麼意思?那個瑞典人自己的信上就是錯誤百出。

漢爾斯當時就寫了一封回信,目的是使那個人大發脾氣。後來,他停下來對自己說:“等一等,我怎麼知道他說的不是對的?也許我確實犯了很多我並不知道的錯誤。如果是那樣的話,那麼我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須繼續努力學習。這個人可能幫了我一個大忙,我應該寫封信給他,在信上感謝他一番。”漢爾斯撕掉了他剛剛寫過的那封罵人的信。

漢爾斯另外寫了一封信說:“很感謝您不辭辛苦地寫信告訴我我的錯誤。對於我把貴公司的業務弄錯的事我覺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寫信給你,是因為我向別人打聽,而別人把你介紹給我,說你是這一行的領導人物。我並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錯誤,我覺得很慚愧,也很難過。我現在打算更努力地去學習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錯誤,謝謝你幫助我走上改進之路。”

沒過幾天,漢爾斯收到了那個人的回信,他為漢爾斯提供了一份工作。

當我們將手中的鮮花送與別人時,自己已經聞到了鮮花的芳香;而當我們要把泥巴扔向其他人的時候,自己的手已經被汙泥染髒。不發怒不暴躁,不患得患失,不受世俗牽絆,超然灑脫,才能達到高深的修持境界,獲得真正的智慧。

緊緊抓住過去受到的傷害不放,隻能給雙方帶來悲痛。要認識到這一點,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被認為是引起問題的人,可能感到自己受到排斥或辱罵;堅持認為不公平的一方會長期被痛苦所折磨,並且使問題永遠存在。喬治·赫伯特說:“不能寬容的人損壞了他自己必須去過的橋。”這句話的智慧在於,寬容使給予者和接受者都受益。當真正的寬容產生時,沒有瘡疤留下,沒有傷害,沒有複仇的念頭,隻有愈合。寬容不僅能醫治被寬容者的缺陷,還可以挖掘出寬容者身上的偉大之處,正如美國作家哈伯德所說:“寬容和受寬容是難以言喻的快樂,是連神明都會為之羨慕的極大樂事。”

要做到心寬,必須具有豁達的胸懷,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時,不能對他人要求過於苛刻,應學會寬容,諒解別人的缺點和過失。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有氣量,要寬宏大度。生活在凡塵俗世,難免與人磕磕碰碰,難免遭別人誤會猜疑。你的一念差,你的一時之言,也許別人會加以放大和責難,你的認真、你的真誠,也許會被別人誤解和中傷。如果非得斤斤計較,睚眥必報,難免兩敗俱傷,沒完沒了。不如多些度量,少些計較,這樣才能避免事態惡化,還自己一個幸福開闊的人生。

沒有突圍不了的“心域”

有一位老哲人說過:“世界上沒有跨越不了的事,隻有無法逾越的心。”這個心一旦被自己封閉起來就變成了“心域”,會限製我們潛質的發展。所以,要想獲得幸福,最關鍵的是要開放自己的心。

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的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並經常對他進行殘酷的虐待。

羅本島上布滿岩石,到處是海豹、蛇和其他動物。曼德拉被關在總集中營一個“鋅皮房”,白天打石頭,將采石場的大石塊碎成石料。他有時要下到冰冷的海水裏撈海帶,有時幹采石灰的活兒——每天早晨排隊到采石場,然後被解開腳鐐,在一個很大的石灰石場裏,用尖鎬和鐵鍬挖石灰石。因為曼德拉是要犯,看管他的看守就有3人。他們對他並不友好,總是尋找各種理由虐待他。

誰也沒有想到,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他在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總統就職儀式開始後,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來賓。他依次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然後他說,能接待這麼多尊貴的客人,他深感榮幸,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在羅本島監獄看守他的3名獄警也能到場。隨即他邀請他們起身,並把他們介紹給大家。

曼德拉的博大胸襟和寬容精神,令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顏,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以至整個世界,都靜下來了。

後來,曼德拉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獄中生活使他學會了控製情緒,因此才活了下來。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也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常常源自痛苦與磨難,必須通過極強的毅力來訓練。

獲釋當天,他的心情平靜:“當我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別人對自己的囚禁終會有釋放的一天,而自己對自己的囚禁卻一生難以釋放。有時候,忘卻是一劑拯救心靈的配方,能融化押解心胸的鎖鏈,截斷死掩的心門。如果自己不拯救自己,隻一味抱怨,說再多鼓勵的話也是廢話,想再多出路也是死路。抱怨就像海水,你喝得越多,就越覺得口渴難耐。

一個人在他20多歲時因為被人陷害,在牢房裏待了10年,後來冤案告破,他終於走出了監獄。出獄後,他開始了幾年如一日的反複控訴、咒罵:“我真不幸,在最年輕有為的時候竟遭受冤屈,在監獄度過本應最美好的一段時光。那個地方簡直不是人待的地方,狹窄得連轉身都困難,唯一的窄小的窗口幾乎看不到陽光。冬天寒冷難忍,夏天蚊蟲叮咬……真不明白,上帝為什麼不懲罰那個陷害我的家夥!即使將他千刀萬剮,也難消我心頭之恨!”

75歲那年,貧病交加,他臥床不起。彌留之際,牧師來到他的床邊:“可憐的孩子,去天堂之前,懺悔你在人世間的一切罪惡吧……”

牧師的話音剛落,病床上的他聲嘶力竭地叫喊起來:“我沒有什麼需要懺悔,我需要的是詛咒,詛咒那些施予我不幸命運的人……”

牧師問:“您因受冤屈在監獄待了多少年?離開監獄後又生活了多少年?”他惡狠狠地將數字告訴了牧師。

牧師長歎了一口氣:“可憐的人,您真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對您的不幸,我真的感到萬分同情和悲痛!他人囚禁了你區區10年,而當你走出監牢本應獲取永久自由的時候,您卻用心底裏的仇恨、抱怨、詛咒囚禁了自己整整50年!”

生活中,一次次的磨難和碰壁後,奮發的熱情和激情就被無情地“自我設限”。你開始對失敗惶恐不安,卻又習以為常;動搖了信心和勇氣,漸漸地開始懦弱、猶豫、害怕承擔責任,不思進取。這些裹足不前的意識漸漸地捆綁住你,讓你陷在自我的套子裏無力自拔,久而久之,你就失去了創造熱情,再也奮發不起來了。其實過多的顧慮是沒有必要的,人本身具有巨大的潛能,隻要你勇敢地發掘,你就會發現,原來事情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樣可怕,成功的大門是向所有人敞開的。

一個人的性格,往往在大膽中蘊涵了魯莽,在謹慎中伴隨著猶豫,在聰明中體現了狡猾,在固執中折射出堅強,羞怯會成為一種美好的溫柔,暴躁會表現為一種力量與激情,但無論如何,寬心,對於任何人,都會賦予他們一種完美的色彩。寬心是一種健康的安身立命哲學,也是一種良好的人生態度。

別讓煩惱絆住雙腳

一個人具有什麼樣的心態,他就可以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就能夠擁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事情往往是這樣,你相信會有什麼結果,就可能會有什麼結果。可以這樣說,有時候,人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心境來改變自己的人生,對於身處逆境中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有一位經營服裝批發的商人,由於經營不慎,賠了幾筆生意。為此他整天心情鬱悶,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妻子見他愁眉不展的樣子十分擔心,就建議他去找心理醫生看看,於是他前往醫院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見他雙眼布滿血絲,便問他:“怎麼了,是不是受失眠所苦?”成衣商人說:“可不是嗎?”心理醫生開導他說:“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你回去後如果睡不著就數數綿羊吧!”商人道謝後離去了。

過了一個星期,他又來找心理醫生。他雙眼又紅又腫,精神更加不振了,心理醫生非常吃驚地說:“你是照我的話去做的嗎?”商人委屈地回答說:“當然是呀!還數到三萬多頭呢!”心理醫生又問:“數了這麼多,難道還沒有一點睡意?”商人答:“本來是困極了,但一想到三萬多頭綿羊有多少毛呀,不剪豈不可惜。”心理醫生於是說:“那剪完不就可以睡了?”商人歎了口氣說:“但頭疼的問題來了,這三萬頭羊毛所製成的毛衣,現在要去哪兒找買主呀?一想到這兒,我更睡不著了!”

無論做人還是做事,我們都要想得長遠一些。這位經營服裝批發的商人,若是想到他以後還有那麼長的人生之路要走,無須想到這麼多無謂的事情,故事的結局就不會是這樣的了。有些事想得太遠,就會形成太多的壓力,煩惱也會隨之而來。因此我們要學會靜心,不牽掛那些不該牽掛的事情,這樣才能輕鬆快樂。有些時候,並不是煩惱在追著你跑,而是你追著它不放。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大凡終日煩惱的人,實際上並不是遭遇了多大的不幸,而是自己的內心對生活的認識存在著片麵性。真正聰明的人即使處在煩惱的環境中,也能夠自己尋找快樂。

偉大的心理學家阿德勒一生都在研究人類的潛能,他曾經宣稱他發現了人類最不可思議的特性——“人具有一種反敗為勝的力量”。這種力量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如果你不滿意自己的現狀,想改變它,那麼請改變你自己的心態,讓它始終處在陽光下。如果你有了積極的心態,能夠積極樂觀地改善自己的環境和命運,那麼你周圍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戰時,湯姆森太太的丈夫到一個位於沙漠中心的陸軍基地去駐防。為了能經常與他相聚,她搬到基地附近去住。

那實在是個可憎的地方,她簡直沒見過比那更糟糕的地方。她丈夫出外參加演習時,她就隻好一個人待在那間小房子裏。那兒熱得要命——仙人掌陰影下的溫度都高達華氏125度,沒有一個可以談話的人。風沙很大,到處是沙子。

湯姆森太太覺得自己倒黴透了,覺得自己很可憐,於是她寫信給她父母,告訴他們她放棄了,準備回家,她一分鍾也不能再忍受了,她寧願去坐牢也不想待在這個鬼地方。她父親的回信隻有三行,這三句話常常縈繞在她的心中,並改變了湯姆森太太的一生: 有兩個人從鐵窗朝外望去,一個人看到的是滿地的泥濘,另一個人卻看到滿天的繁星。

她把父親的這幾句話反複念了多遍,忽然間覺得自己很笨,於是她決定找出自己目前處境的有利之處。她開始和當地的居民交朋友,他們都非常熱心,當湯姆森太太對他們的編織和陶藝表現出極大興趣時,他們會把那些舍不得賣給遊客的心愛之物送給她。她開始研究各種各樣的仙人掌,頂著太陽尋找土撥鼠,觀賞沙漠的黃昏,尋找300萬年以前的貝殼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