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發現的這片新天地令她既興奮又刺激。於是她開始著手寫一本小說,講述她是怎樣逃出了自築的牢獄,找到了美麗的星辰。
湯姆森太太成了一個快樂的人,她終日保持著微笑,也因此贏得了當地人的喜愛。
是什麼給湯姆森太太帶來了如此驚人的變化呢?原因就在於她自己的改變。她改變了自己的消極觀念,開始去嚐試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也正是這種改變使她有了一段精彩的人生經曆。生活中一些困難或願望得不到實現時,人難免會產生負麵的情緒體驗。如果感到不快樂,那麼不妨仔細想一下,是不是那些悲觀的念頭像一張網一樣纏繞了我們的心靈?
曆史的長河洶湧澎湃,短暫的幾十年時間也不過是轉個彎而已,卻徹底地改變了整個人生。這樣短暫的生命,我們是用來煩惱,把自己和煩惱牢牢捆綁在一起,還是輕鬆地麵對輸贏,微笑麵對挑戰?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同樣是生活,為什麼要被煩惱囚禁,放不開手腳?即便踢球踢不過一般人,唱歌經常跑調跑得拉不回來,個子矮小,這又怎麼樣?誰說這樣的人就不能踢球,就不能唱歌?
再苦也要笑一笑
如果一個人在不惑之年,經過一次意外事故被燒得不成人形,4年後又在一次墜機事故中致使腰部以下全部癱瘓,很難想象他的日子該怎麼過。怎麼能把這樣一個人與百萬富翁、公共演說家、企業家聯係在一起,也很難想象他還能泛舟、跳傘、競選……活得這麼高調。這個頑強不屈的人就是米歇爾。
在經曆了兩次可怕的意外事故後,米歇爾的臉因植皮而變成一塊彩色板,手指沒有了,雙腿細小,無法行動,他隻能癱瘓在輪椅上。第一次意外事故把他身上六成五以上的皮膚都燒壞了,為此他動了16次手術。手術後,他無法拿起叉子,無法撥電話,也無法一個人上廁所,但曾是海軍陸戰隊員的米歇爾從不認為自己被打敗了。他說:“我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之船,那是我的浮沉,我可以選擇把目前的狀況看成倒退或是一個新起點。”6個月之後,他又能開飛機了!
米歇爾為自己在科羅拉多州買了一幢維多利亞式的房子,另外也買了房地產、一架飛機及一家酒吧,後來他和兩個朋友合資開了一家公司,專門生產以木材為燃料的爐子,這家公司後來變成佛蒙特州第二大私人公司。4年後,米歇爾所開的飛機在起飛時又摔回跑道,把他胸部的十二塊脊椎骨全壓得粉碎,他永遠癱瘓了。
米歇爾仍不屈不撓,努力使自己達到最大限度的自主。後來,他被選為科羅拉多州孤峰頂鎮的鎮長,保護小鎮的環境,使之不因礦產的開采而遭受破壞。米歇爾後來還競選國會議員,他用一句“不隻是另一張小白臉”作為口號,將自己難看的臉轉化成一項有利的資產。
後來,行動不便的米歇爾開始泛舟。他墜入愛河且完成終身大事,他還拿到了公共行政碩士,並持續他的飛行活動、環保運動及公共演說。米歇爾坦然麵對自己失意的態度使他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米歇爾說:“我癱瘓之前可以做1萬件事,現在我隻能做9000件,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無法再做的1000件事上,或是把目光放在我還能做的9000件事上。告訴大家,我的人生曾遭受過兩次重大的挫折,而我不能把挫折當成放棄努力的借口。或許你們可以用一個新的角度,看待一些一直讓你們裹足不前的經曆。你們可以退一步,想開一點,然後,你們就有機會說:‘或許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月有陰晴圓缺,人生也是如此。情場失意、朋友失和、親人反目、工作不得誌……類似的事情總會不經意糾纏你,令你的情緒跌至低穀。其實,生活中的低穀就像是行走在馬路上遇到紅燈一樣,你不妨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坦然麵對,不妨把心放寬,沒什麼大不了,放鬆下來,為綠燈時更好地行走打下基礎。
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麼順風順水,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大樹會四季常青,每個人的一生都注定要品嚐苦澀與無奈,不論你過得有多苦,也不要忘記微笑。
漫漫旅途中,失意並不可怕,受挫也無須憂愁。艱難險阻是人生對你另一種形式的饋贈,坑坑窪窪也是對你意誌的磨礪和考驗。落英在晚秋凋零,來年又燦爛一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春天又煥發出勃勃生機。失意在所難免,權且把心放寬,遺之一笑。這何嚐不是一種達觀,一種灑脫,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練達。
人總是好逸惡勞的,不磨煉自己的意誌力,就會在平庸的人生中安於現狀,在安逸的環境裏失去自我,最終一事無成,使自己的人生暗淡無光,也就不會獲得內心真正的幸福和享受。
人生是要經過磨煉的,不經過反複的磨煉,就會使自己永遠停留在原始的狀態,無論在怎樣的環境裏都要精心琢磨,否則就不可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創造自己的價值。“一苦一樂相磨煉,煉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懂得了微笑,學會了灑脫,我們才不至於對生活求全責備,才不會在受挫之後彷徨失意。灑脫是一種思想上的輕裝,灑脫是一種目光的朝前,灑脫是寬心的智慧。有灑脫才不會終日鬱鬱寡歡,有灑脫才不覺得人生活得太累。
隻要心中的信念沒有萎縮,即使風淒厲冷,即使大雪紛飛,也阻礙不了你飛揚。
不要將抱怨當做習慣
不管走到哪裏,你都能發現許多才華橫溢的失業者。當你和這些失業者交流時,你會發現,這些人對原有工作充滿了抱怨、不滿和譴責。要麼就怪環境條件不夠好,要麼就怪老板有眼無珠不識才,總之,牢騷一大堆,積怨滿天飛。殊不知,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抱怨的惡習使他們丟失了責任感和使命感,隻對尋找不利因素興趣十足,從而使自己發展的道路越走越窄,在自己的抱怨聲中不斷退步。
我們可以發現,幾乎在每一個公司裏,都有“牢騷族”或“抱怨族”。他們每天輪流把“槍口”指向公司裏的任何一個角落,埋怨這個、批評那個,而且從上到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們的眼中處處都能看到毛病,因而處處都能看到或聽到他們的批評、發怒或生氣。本來他們可能隻是想發泄一下,但後來卻一發而不可收。他們理直氣壯地數落別人如何對不起他們,自己如何受到不公平待遇等等,牢騷越講越多,使得他們也越來越相信,自己完全是遭受別人踐踏的犧牲品。
事實上,你很難找到一個成功人士會經常大發牢騷、抱怨不停,因為成功人士都明白這樣的道理:抱怨如同詛咒,越抱怨越退步。
李強在一家電器公司擔任市場總監,他原本是公司的生產工人。那時,公司的規模不大,隻有三十多人,有許多市場有待開發,而公司又沒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所以,每個市場隻能派去一個人,李強被派往西部的一個市場。
李強在那個城市裏舉目無親,生活很窘迫。租了一間破舊的地下室,晚上隻要電燈一關,屋子裏就有老鼠們在那裏載歌載舞。沒有錢坐車,他就步行去拜訪客戶,為了等待約好見麵的客戶,常常顧不上吃飯。
而那個城市的氣候也不好,春天沙塵暴頻繁,夏天時常暴雨,冬天天氣寒冷,這對於李強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公司提供的條件太差,遠不如李強想象的那樣舒適。有一段時間,公司連產品宣傳資料都供應不上,好在李強寫得一手好字,自己花錢買來複印紙,用手寫宣傳資料。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不抱怨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每次抱怨時,李強都會對自己說:“開拓市場是我的責任,抱怨不能幫助我解決任何問題,相反,隻會妨礙我前進的速度。”於是,他選擇堅持下來。
一年後,派往各地的營銷人員都回到公司,其中有很多人早已不堪忍受工作的艱辛而離職了,而李強憑著自己過硬的業績當上了公司的市場總監。
麵對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李強很清醒地選擇對自己工作盡職盡責,而不是抱怨,最終,使他在進步的階梯上得到了飛速發展。
一個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應當選擇不抱怨的態度,尊重自己的工作,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爭取進步,好工作不是挑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
抱怨會讓人迷失心智,找不到工作的樂趣,也無法融入工作狀態中,那麼也就沒有好的工作成效。所以,任何一個聰明的人都會選擇不抱怨自己的工作。
社會是不公平的,但又是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同樣多的機會,它永遠遵循社會發展變化的規律性,關鍵在於操作的人會不會巧妙地利用它,讓它為你服務。當你常常為一件小事而鬱悶的時候;常常為遭遇到別人的冷眼而放棄的時候;也常常在新的東西出現的時候因恐懼而不去做的時候,最終很可能讓你失去很多原應屬於你的機會。一次的失去,兩次的失去……於是更多的失去,以至於最後永遠地失去了。
我們沒有必要總抓著生活中一些小事不放手,看到一朵花、一棵草甚至於一滴水都覺得那麼傷感,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思考一個同樣的問題,卻永遠縷不出頭緒,也找不到答案。何苦執著於那些虛幻的瑣事,獨添傷感,暗自愁悶。心就是一個人的翅膀,心是幸福的載體,心有多大,幸福的空間就有多大,生命施展的舞台就有多大。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靜候時來運轉
電視劇《好想好想談戀愛》中有這樣一段劇情,女主人公譚艾琳和男朋友伍嶽峰分手之後,巨大的傷痛讓她幾乎崩潰,她將自己所有的情緒都用來抱怨:
“你現在打死伍嶽峰他也不會明白,其實最受損失的是他,而不是我。我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一次愛情機會,他錯失了,他以後再也沒有機會了,他以為 天底下有幾個譚艾琳?他真是有眼無珠,他以後隻有哭的份兒了,這就叫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他腸子都得悔青了。”
“有的男人對我來說重如泰山,有的輕如鴻毛。伍嶽峰就是鴻毛。我像扔個酒瓶似的把他徹底打碎了,他根本不懂女人,離開他是我的幸運和解脫,他將永遠處處碰壁,對,碰壁,碰得頭破血流。而我經過他曆練,爐火純青,笑到最後的是我。他完蛋了,他會一蹶不振,追悔莫及,太好了。”
諸如此類的抱怨她幾乎如同潮水一樣傾倒給自己所有的朋友,直到有一天,朋友實在忍受不住自己的抱怨:“你已經嘮叨了一個星期了。說實話我聽得已經有點兒頭暈耳鳴了,再聽下去我會瘋掉的。”於是,在之後的日子中,她與同樣失戀的男人章月明一起傾訴自己的不幸,在章月明的不斷抱怨中,譚艾琳自己漸漸開始沉默,直到有一天她也聽夠了大喊到:“別說了,太無聊了,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一輩子憤怒的是愛情、謾罵的是愛情、得意的是愛情、沮喪的還是愛情,一輩子就忙活愛情嗎?你別再跟我嘮叨了,我受夠了。別人沒有義務承擔你感情的後果,這是你應該自己解決的問題,你愛一個人就是願打願挨的事,沒有人逼你,知道嗎?敢做就得敢當。”
的確,就像譚艾琳那樣,不斷抱怨的時候,自己對於已經成為別人眼中的“怨婦”毫無知覺,可當看到另一個人如同自己一樣整天抱怨的時候,這時候才會突然覺醒,原來自己竟是如此可憐、可悲,在別人的事情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可能會突然覺得如此抱怨多麼可笑不堪。
生活中,我們常常以為自己通過抱怨可以博得別人的同情,但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一樣,不幸的事情在別人的耳朵裏已經長繭,當初的同情也可能化成別人茶餘飯後的笑柄。
當一個人開始抱怨的時候,他能想到的隻是自己當初如何的不幸,才造成如今的結果,越想越傷心,越想越生氣,當這種情緒不斷蔓延的時候,根本沒有心情去做別的事情。這種抱怨不僅不能讓你的人生時來運轉,也不會改善你的生活,反而會影響你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和機會。
一天,孔雀向王後朱諾抱怨。她說:“王後陛下,我不是無理取鬧來訴說,您賜給我的歌喉,沒有任何人喜歡聽,可您看那黃鶯小精靈,唱出的歌聲婉轉,它獨占春光,風頭出盡。”朱諾聽到如此言語,嚴厲地批評道:“你趕緊住嘴,嫉妒的鳥兒,你看看你脖子的四周,如一條七彩絲帶。當你行走時,舒展的華麗羽毛,出現在人們麵前,就好像色彩斑斕的珠寶。你是如此美麗,你難道好意思去嫉妒黃鶯的歌聲嗎?和你相比,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鳥能像你這樣受到別人的喜愛。一種動物不可能具備世界上所有動物的優點。我們賜給大家不同的天賦,有的天生長得高大威猛;有的如鷹一樣的勇敢,鵲一樣的敏捷;烏鴉則可以預告未來之聲。大家彼此相融,各司其職。所以我奉勸你去除抱怨,不然的話,作為懲罰,你將失去你美麗的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