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心神寧靜萬事閑——禦醫推薦給皇帝的清心安神食譜(2 / 3)

清朝時,慈禧痢下,久瀉不止,百藥莫治,後服了銀耳湯一劑,立即康複,後來就經常服用。太後也以它作為珍膳,於是名聲大振。

製法:

用溫水浸泡洗淨,加入清水,文火燜燒成糊狀,再加入糖、鮮果等即可食用。也可燉豬蹄、排骨、雞、鴨葷肉。夏季更是必備清涼飲料,可將銀耳湯製成冰淇淋、冰凍銀耳、八寶銀耳。

用法:

佐餐,每日酌量。

功效:

銀耳有補腦提神、強精補腎、滋陰潤肺、生津止咳、清潤益胃、補氣和血、強心壯身、嫩膚美容、延年益壽之功效。唐孫思邈的《千金翼方》、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書對銀耳均有詳細的論述。《本草綱目》說,通江銀耳長於古樹,味甘辛,清肺熱,濟腎燥,強心神。

明熹宗與雲南雞土從

雞土從,又叫雞土從菌、雞腳麟菇、蟻土從等,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莊子》載“雞菌不知晦朔”,有人認為說的就是雞土從。《本草綱目》中記:“雞土從,又名雞菌,南人謂雞土從,皆言其味似之也。”清代田雯在《黔書》中寫道:“雞土從菌,秋七月生淺草中,初奮地則如笠,漸如蓋,移晷紛披如雞羽,故名雞,以其從土出,故名土從。”

雞土從以雲南所產為佳,也最多,在很早以前就列為貢品。據說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最愛吃雲南的雞土從,每年都要由驛站飛騎傳遞進京,熹宗隻舍得分少許給寵妃和獨攬大權、稱為九千歲的太監魏忠賢,連正宮娘娘張皇後這樣的人都無福品嚐。

製法:

用煎、妙、蒸、煲、燒、拌手法,可做出如網油雞土從、火夾雞土從、清蒸雞土從、椒鹽雞土從、如意雞土從、鍋貼雞土從、菜心炒雞土從、雞土從炒魚球、油雞土從、糖套雞土從、生煎雞土從、帽雲腿湯、帽湯爆肚等。

用法:

吃法可鮮、可醃、可晾幹、可油炸。

功效:

鮮甜香脆,營養豐富,清神健脾。據《本草綱目》記載,雞土從有“益味、清神、治痔”的作用。

康熙與茯苓餅

茯苓餅,又名茯苓夾餅,是北京的一種滋補性傳統名點。

據說康熙皇帝幼時出“天花”,大病初愈時,身體虛弱,尤其脾胃不和,積食拉稀。小康熙哭鬧著不肯再服苦口的湯藥。

後來,有人給出一味藥“茯苓”,並注明一定要雲南產的野生茯苓。太醫們會同禦廚一起,製成了點心“茯苓餅”。結果小康熙十分愛吃這種風味獨特、清香可口的點心,不久便臉色紅潤,開始讀書習武了。茯苓餅遂成為京城名點,至今不衰。

製法:

以茯苓霜和精白麵粉做成薄餅,中間夾有用蜂蜜、砂糖熬溶爛勻的蜜餞鬆果碎仁,其形如滿月,薄如紙,白如雪。

南宋《儒門事親》中曾記載做法:“茯苓四兩,白麵二兩,水調作餅,以黃蠟煎熟。”不過這種蠟煎的餅並不好吃。待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貴乎鬆,餅利於薄”的主張,於是,後來的餅就越來越薄。

用法:

佐食,可常吃。

功效:

寧心安神,健脾補中。適用於氣虛體弱所致的心悸、氣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腫、大便溏軟等。

乾隆與如意菜

蕨菜又名龍頭菜、拳頭菜、吉祥菜等,吃起來不僅鮮嫩滑爽,而且營養價值很高,素有“山菜之王”的美譽。古人讚美它“日日思歸泡蕨菜,春來薺美忽忘歸”,可見鍾愛之深了。

據說清代乾隆皇帝在熱河行宮狩獵時,品嚐了蕨菜製作的美味菜肴。乾隆認為“蕨菜”這個名稱太俗氣,當場封它一個“如意菜”的雅號。

製法:

食法很多,鹵、爆、炒、燒、煨、燜都可(宜先用熱水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