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洋妞梅維絲(1 / 2)

洋妞的舉動讓那仆人嚇了一跳,剛想上來拉她卻見徐誠忻朝他揮揮手,頓時醒悟,忙躬身退下。

可徐誠忻的半吊子英文一時也搞不清她在說什麼,隻看她嘰哩咕嚕說了一大堆話,顯然是把自己當成救星了。

北宋時期與外國的交往還是有些的,不過操一口日爾曼語係的歐州人是非常罕見的。畢竟那裏有些遙遠,靠不夠發達的航海過來付出的代價太大。國際貿易通常隻與周邊國家來往,真正的海上絲綢之路直到鄭和下西洋後才成形。北宋的瓷器、茶絲也是通過周邊國家做中間商,然後名揚天下。

徐誠忻用蹩腳的英文告訴她不要著急,讓她坐下來慢慢說,墨玉兒看著也好奇幫她倒了碗茶。

那洋妞咕咚咕咚幾口灌下,全沒在意這茶是什麼味道,喝完後又眼巴巴地看著他。

徐誠忻努力回憶著,用英文說道:“我問一句你回答一句,明白?”

洋妞用勁點點頭,眼淚都快流下來了。

於是,倆人開始想盡辦法進行交流。說不清楚就打手勢、筆寫下來,或者幹脆畫圖。足足化了半個多時辰,徐誠忻才大至明白了怎麼回事。

這洋妞名叫梅維絲,來自一個叫那瓦爾的西方國家,她的父親是皇室商船的船長。後來阿拉貢王國兼並了那瓦爾,她父親正帶著她出海,聽到消息後不敢回國。那時,那瓦爾長期與大食做商貿,與白衣大食有不錯的關係,於是便幹脆在大食某個海港安居下來。

大宋的精美商品在西方一直被當做奢侈品販賣,價格高得出奇。他們在大食呆了一段時間也終於搞清了這些商品的來源,航線也大至了解。她父親是個狂熱的航海家,極富探險精神,發現這條路線後便開始積極準備。

在此之前,他一直從大食人手裏購買瓷器,盡管利潤不錯,但已經是最底層的經銷商了。他算了一下,如果他的船能跑一趟,親自從大宋運回一船瓷器,除去所有的開銷,所賺的錢也夠他幾輩子化了。

經過近一年的準備,他收集了大量的香料、藥材、犀角、珠玉,召集人手出發了。經弼琶羅海岸,穿過東大食海,從藍裏至麻離拔,沿途又收了些乳香、龍涎、犀角、象牙、沒藥等物打算販往大宋。

不想到三佛齊(蘇門答臘島東南)時,整條船被當地總督扣下,稱內有違禁品。後經他多方打聽才知道,三佛齊地處要衝,是東西方航向的必經之地。這裏早就成了來往商品的大集散地,各國商船多年經營自然與當地政府打好了關係。他初來乍道,冷不丁的冒出來不狠狠敲你一筆才怪。

沒辦法,隻得與總督府去討價還價,那邊開口就要一半貨沒有半點商量餘地。去除一半的貨,再加上各榷關、海關的稅收及雜亂費用,他就沒什麼可賺了。實在難以割舍,走又走不了,這一拖就是三個月。

梅維絲年輕氣盛,一不小心出言得罪了官府,幸好他父親拚死相護將她偷偷推上一隻商船躲過一劫,他自己卻被抓進了牢房。

這艘商船正巧是前往大宋的,梅維絲躲在船內經過三十八天的航行終於抵達了廣州港。到了廣州之後她又抓瞎了,言語不通、身無分文,混了幾天就奄奄一息。最後被一個富商收留,洗淨一看長得不賴,金發碧眼的貨色雖有些觸目驚心,但也算是個稀罕物。輾轉幾次,落到了黃福手裏,黃福又將她送給了徐誠忻。

徐誠忻沒想到北宋的海外貿易已經如此繁榮,可惜的是航海能力不足,大部分利潤都讓各路經銷商瓜分去了。話雖如此,北宋的航海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了,再加上有非常成熟的航海羅盤應用。隻是所有的黃金水道都掌握在別人手裏,不說戰略意義,光買路錢就收得手軟,看來得想辦法搞個過來才行。

梅維絲的要求很簡單,請大宋官方出麵,解救他的父親和商船,做為回報可以貢獻大半船財物。她對三佛齊總督恨之入骨,寧可給大宋多些也不願送給他們。

她也曾經求過一些人,但她說的話根本沒人聽得懂,人家也懶得跟一個女奴去化精力。漸漸地梅維絲便失去了信心,她覺得除非有奇跡出現,否則自己是沒有出頭之日了。而除誠忻的那一句“e in”對她來就如久旱逢甘雨,她總算找到希望了,便不顧一切地加以懇求。

徐誠忻身在淮東,對廣州那邊的情況一點都不了解,也不知道北宋的影響力能不能波及東南亞諸島。他現在最頭疼的還是在破揚州貪腐案這個局,等他有空了倒是很樂意去欺侮下那些小國的。

徐誠忻確是有心幫她,一來她父女也不容易;二來如果能乘機開辟一條海上貿易的新航線,將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那就更好了。如今北方局勢微妙,正需要大把銀子來增強實力,項興泉賺的那點銀子顯然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