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穀渾巔峰時期,大,大到什麼程度呢?東至疊川(甘肅迭部縣),西鄰於闐(新疆和田)、高昌(新疆哈密),南延昆侖山,北靠祁連山,東西2000公裏、南北1000公裏,疆域遼闊。
富,富到什麼程度呢?有一次,誇呂可汗向北齊派出了以貿易為主要使命的龐大使團,半路被西魏刺史劫持,使團中有胡商240人、駝騾600頭、雜彩絲綢數以萬計,規模大得連刺史都嚇一跳。
在吐穀渾三百多年的曆史中,戰敗多次,退守白蘭以自保;被滅國兩次,一次是隋煬帝時期,城破國亡後伏允可汗用金蟬脫殼之計逃脫,率2000騎南奔黨項,客居在黨項部落之中。隋末大亂,伏允可汗率眾返回故園,重建了吐穀渾王國。
慕容伏允僅剩2000騎逃到黨項部落,後麵怎麼可能還有力量複國呢?真相就在這裏了,他跟黨項的部落首領拓跋亦辭進行了聯姻,借助他們的力量複國了。
黨項的拓跋氏是什麼來頭呢,簡單一句話,他們是西夏創始人李元昊的祖先啦。
魏晉南北朝末期,黨項開始登上曆史舞台。黨項部落位於青海東南部黃河一帶,他們以部落為劃分單位,以姓氏作為部落名稱。黨項諸姓部落中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離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等部,稱為黨項八部。其中拓跋氏先世本出自鮮卑族拓跋部,後成為黨項諸部中的一部,在黨項諸部中最為強盛。
到唐朝初期的時候,黨項部落開始逐步歸順大唐,曾幫助吐穀渾複國的拓跋亦辭已歸順了,被賜姓“李”, 後來大部分黨項部落被吐蕃征服了。唐中葉“安史之亂”後,由於發生了吐蕃、黨項、吐穀渾等族聯合對唐的進攻,唐延采納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建議,把散居在靈、鹽和慶州一帶的黨項羌部落遷到銀州(今陝西米脂縣)以北、夏州(今陝西橫山縣)以東地區。唐朝末年,黨項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參與鎮壓黃巢農民起義軍的軍事行動,唐朝以夏州為定難軍,以拓跋思恭為節度使,封爵夏國公,再賜李姓。
經過五代十國的發展,到宋朝的時候,李元昊建立了西夏,李元昊祖先實際上就是由黨項拓跋部受賜封姓“李”而來的。
慕容伏允——拓跋亦辭——聯姻——複國!
慕容複,可惜啊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