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實施計劃(2013-2018年)
主題報道
總體目標
到2018年,陝西省兩化深度融合取得顯著成效,信息化條件下的企業競爭能力普遍增強,信息技術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有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麵提升,兩化融合發展水平綜合指數達到85。
兩化融合基礎條件持續提高。到2018年,寬帶用戶數超過800萬戶。城市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基本達到20M,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4M,全省互聯網總出口超過5TB。
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深度滲透。推進企業生產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促進“生產型製造”向“創新服務型製造”轉變,實現工業發展方式轉變;電子商務、工業雲、大數據等新型信息服務驅動新型生產性服務業蓬勃發展。到2018年,全省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台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比例達到80%;主要工業園區公共管理和企業服務信息化覆蓋率達到85%;重點企業兩化融合水平大幅度提高,其中PLM達到85%,CAD/CAM應用達到95%,企業ERP覆蓋率達到90%,MES係統應用達到80%,電子商務交易額占比達到60%以上。
兩化融合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效果顯著提升。到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100億元,年均增長12%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0%左右。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從2012年人均35萬元提高到人均55萬元。規模企業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顯著提升,從2012年的14.95%提高到20%左右。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8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科技活動經費投入達到2.5%。信息化全麵支撐企業循環經濟實施,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工業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重點用能企業數字能源解決方案達到較高水平,實現節能量300噸標準煤。傳感器、工控機、顯示屏、計算機、機器人等電子製造業再現輝煌,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600億元,年均增長25%左右。
主要內容
一、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係標準試點認定行動
1.行動目標
貫徹落實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係國家標準,規範企業係統推進兩化融合的通用方法,建立第三方認定服務體係,推動企業建立、實施和改進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係,開展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係試點和推廣工作,引領企業打造和提升核心競爭力。
2.行動內容
建立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係認定管理機構。依托現有兩化融合支撐機構,成立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係第三方認定管理機構,研究製定陝西省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係認定管理辦法、服務規範與指南,指導第三方認定服務機構在重點行業、企業開展認定服務。
建立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係第三方認定服務機構。依據陝西省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管理體係認定管理辦法、服務規範與指南,認定建立一批第三方認定服務機構,培育專業人員,開展谘詢、培訓、認定等專業化服務。
開展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係試點和推廣工作。選擇重點企業、重點地區開展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係標準試點,總結試點經驗,組織宣傳、培訓與推廣交流。
二、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示範引領行動
1.行動目標
圍繞轉型升級、結構優化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全麵推進試驗區兩化深度融合。西安—鹹陽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實現創新突破,兩化融合向戰略應用邁進,寶雞、榆林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加大集成提升,實現集成應用。全麵啟動省級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工作,創建國家級兩化深度融合區域試點。
2.行動內容
繼續深入推進西安—鹹陽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試驗區圍繞傳統製造向先進製造轉型,重點支持在信息技術平台支撐下的協同研發、企業供應鏈與物流、服務營銷、客戶關係管理等方麵應用,促進企業從加工製造型向研發服務型生產方式轉變;推進信息技術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構建創新型服務型的現代產業體係,重點支持信息容災備份產業基地建設、積極發展數字出版、服務外包、能效管理、信息服務、大數據等新型信息服務業發展;加快試驗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建立信息技術支撐下的總部經濟、現代物流、裝備維修、循環經濟服務等新興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推動試驗區智慧城市建設,重點推進智慧交通、智能電網、智慧城管、智慧社區建設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創新。
加快推進寶雞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圍繞汽車、數控機床、專用裝備、電子器件四大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支持試驗區以區域信息化公共服務中心為基礎,構建企業技術創新協作平台、企業信息服務平台、企業數字化知識服務平台、企業資本創新服務平台,促進試驗區產業協同升級和結構調整;實施企業信息化示範工程,用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裝備來改造陝汽、寶鈦、寶石機等重點企業。
推進榆林省級能源重化工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推進智慧油田、智慧礦山建設;推進煤電、煤化、油化、鹽化四大產業鏈的生產自動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提升全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