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省級、國家級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建設。
三、工業轉型升級與產業結構優化行動
1.行動目標
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工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優化為目標,全麵推進信息技術在產品開發、生產控製、經營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中的深度應用,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實現“陝西配套”、“陝西製造”向“陝西創造”、“陝西服務”轉變,著力構築“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產業結構。
2.行動內容
促進能源資源化工產業做強做大。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推進實施智慧油田、智慧礦山建設,延長化工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資源深度轉化和綜合循環利用,促進延安、榆林能源化工園區及基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打造全國一流的煤油氣鹽綜合循環示範基地。
促進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在數控機床、輸變電設備、汽車及零配件、能源裝備等重點領域推進數字化協同研發,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成套設備;推廣CAX係統在產品設計、製造、試驗過程中的應用,建立以PLM為核心的產品協同設計製造體係;推進ERP、MES、DNC、DCS等在企業中的應用,促進企業由加工生產型向集成服務型的製造模式轉變。
重整振興輕工、食品、醫藥等傳統優勢產業。促進紡織行業生產工藝創新,改造自動化生產設備和自動化生產線,實現CAD/CAM技術、智能控製技術和信息化管理係統的集成應用,提高生產過程智能化水平和大規模定製產品的能力。提升食品行業關鍵生產工藝、專用裝備及生產線的數字化控製水平,引入和應用原料檢測、生產過程動態監測、質量控製、快速檢測等先進的自動化裝置和RFID標識技術,加強企業誠信體係、產品質量控製係統與產品可追溯係統的建設。
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以發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高端工業軟件產業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突破,提升產業能級;以建設國家級物聯網產業園、大數據產業園、通信及電子元器件產業園、物流產業園為抓手,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中的應用,建設麵向工業企業的雲服務平台,開展物聯網應用試點示範,發展新型電子元件及高端工業軟件,形成產業配套能力,延伸產業鏈。
加快發展生產性現代服務業。大力支持物流、金融、信息、研發設計、知識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有條件的製造業企業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型發展,促進物流園區信息化發展。
四、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示範推廣行動
1.行動目標
完善工業企業兩化融合水平評估機製,開展企業對標,培育兩化深度融合示範企業,加強示範推廣,引導企業逐級提升,促進企業創新能力、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等核心競爭力整體提高。
2.行動內容
完善工業企業兩化融合水平評估機製。依據國家《工業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評估規範》,完善陝西省工業企業兩化融合評估規範,建設兩化融合評估谘詢服務平台,全麵開展企業兩化融合水平評估,指導企業兩化融合工作開展。
培育樹立兩化深度融合示範企業。繼續實施兩化融合六大專項工程,鼓勵企業實施生產製造數字化、產品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促進節能減排等六大工程,培育兩化深度融合示範企業。
開展區域分級分類推進。各地市負責開展區域內企業兩化融合整體性水平測度和等級評定,製定分級分類推進計劃,明確區域內各重點產業不同等級企業的兩化融合推進目標、重點和任務;加強企業分級分類引導和推進,推動企業對標、培訓交流和谘詢服務,實現各市區域兩化融合水平全麵升級。
五、中小微企業兩化融合能力提升行動
1.行動目標
中小微企業信息化工程持續深入推進,麵向中小微企業的信息化服務體係進一步完善,綜合服務和專業服務能力不斷提高。降低中小微企業信息化應用門檻,解決中小微企業在技術創新、企業管理、市場開拓、投資融資、人才培養、信息谘詢等方麵存在的突出困難,增強中小微企業創新和發展活力。
2.行動內容
完善中小微企業信息化服務體係。提高各級中小企業服務平台、產業集群(園區)窗口平台的信息化、網絡化水平,增強各級中小企業分網的服務功能,建立全省中小企業名錄庫網上查詢係統,及時有效地為中小微企業、創業人員等市場主體提供綜合服務和信息服務。
提高中小微企業信息化應用能力和水平。支持中小微企業信息化應用試點企業建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六、電子商務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創新行動
1.行動目標
深化重點行業電子商務應用,提高行業物流信息化和供應鏈協同水平,促進以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平台為核心的新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壯大,推進能源化工、裝備製造以及原材料等行業性電子商務平台與物流信息化集成發展。
2.行動內容
提升重點行業電子商務和供應鏈協同能力。在原材料、裝備製造、消費品、電子信息等領域,圍繞支持主製造商發展訂單驅動的製造模式,帶動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協同聯動,降低平均庫存水平和物流費用,縮短市場響應時間,提高供應鏈整體競爭能力,推進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