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紅利

封麵故事

作者:黃浩

在過去的1年裏,以流量為主題的鬥法,覆蓋了整個電商行業間競爭的主要時間節點。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阿裏巴巴和騰訊圍繞社交電商的“二馬爭鬥”——阿裏屏蔽了微信,而推出了“來往”。當然,以前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京東屏蔽一淘。這其中所有問題關鍵點都是,避免流量的流失。

對於電商行業來說,為什麼流量開始變得這麼重要?

電商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來自億邦動力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前,全國網上零售交易規模的增速均為倍增,2011年當年增速為53.3%,隨後增速一直下降,2013年的整體增速隻有35.7%。這意味著,整個電商行業發展的“人口紅利”期已經進入結構性衰退車道(零網購經驗的人口規模在縮小),迫使行業開始轉向流量經營——從人到人次的轉變。

需要指明的是,這種衰退是一種結構性衰退。主要表現在地域和城市兩個維度上。網宿科技根據其CDN(內容分發網絡)口徑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國網民地理分布的數據來看,我國網民分布的東西部鴻溝依然很大。占全國41.36%的東部人口對應了全國59.89%的網民比例,東部地區網民比例遠高於相應的人口比例。中部31.61%的人口對應了21.83%的網民比例,西部27.02%的人口對應了 18.28%的網民比例。中西部地區網民比例遠低於相應的人口比例。

以城市來衡量的話,2013年第三季度,廣東省網民的訪問占比最高,占到全國的14.55%,其次是江蘇、山東、浙江和上海,所占比例分別為7.25%、6.48%、6.40% 和5.65%。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福建、遼寧、天津等八個省市的網民比例要高於其人口比例,這些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程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綜合考慮來看,電商“人口紅利”在空間上還存在著通過調整產業布局獲取的可能性。

流量導入途徑

流量對於電商行業來說,它的本質就是渠道。正如傳統企業熱衷於門店量,在電商時代,一家網店生意的好壞和流量也成正向關係。要增加銷售額,增加流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從目前來看,有效的流量獲取途徑有以下幾種:

CPS實際成交流量。CPS是店家在獲得推廣者的以實際銷售產品的流量,在有了實際的訂單產生後並會給推廣者費用。CPS的模式主要以返利網常見,電商平台製作產品PID,給推廣者進行推廣,推廣者會以返利的方式優惠給消費者。消費者在店家看好商品後,會習慣性的去搜索返利網以獲得相應優惠,可以從返利網來的流量,多半是有效的成交流量。同時,很多消費者會直接在返利網站上找喜歡的商品,數據分析證明從CPS返利網點擊進入的流量,有效成交量是遠遠比其他流量高。

網站導航流量。在各大導航站點都有相應的推廣入口,導航站點如hao123、360導航等,作為僅次於搜索的互聯網流量引擎的網址導航站來說,這種流量的來源非常直接和客觀。

媒體社交流量。常見的微博、微信營銷,店家注冊自己的公眾賬號,在新媒體社交平台上發布商品,來吸引潛在消費者的關注。目前淘寶和新浪微博的合作,也引領著電商平台跟社交的更進一步結合。

SEO搜索流量。雖然社交網站已經挑戰了搜索引擎,但是其還無法代替搜索引擎成為最主要的流量入口,相比之下搜索引擎仍然是最主要、最簡單、最穩定的流量獲取方式。電商網站為搜索引擎提供所需的內容,搜素引擎利用這些內容為用戶提供索引,從而為網站主帶去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