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美的“征服者”與帝國詩人

小說《征服者威廉》完成於1898年,收錄於小說集《白天的工作》中。長期以來,人們對於這部作品的關注是十分有限的,經過對於小說文本的認真研讀之後,筆者意識到:“在這篇作品裏,吉卜林極力在表現他理想中的生活原則,同時作品裏也沒有前期作品中常見的抑鬱、陰暗甚至是恐懼,相反,倒是多了一些和諧、溫暖;沒有前期作品中常流露出的困惑、不安,有了難得的踏實、安詳。”[2]造成這一局麵的因素有很多,殖民語境的影響力不可忽視。

這部作品不同於傳統意義層麵的愛情小說,作者沒有將男歡女愛、卿卿我我作為二人情感發展的主要內容,而是將威廉和斯科特兩人在工作中兢兢業業、相互關照作為了情感發展的關鍵。這樣一種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尋覓的愛情經由吉卜林的描繪呈現在了小說《征服者威廉》中。當讀者閱讀小說時,往往會沉醉在二人的幸福生活之中,卻絲毫沒有意識到故事發生在殖民時代的印度。當時的英國政府正在為完成對印度的完全殖民化而努力,印度人民也在為爭取自己的權益而奮鬥。正是在如此特殊的時代中,威廉的故事發生了。

“吉卜林一生夢寐以求的是大英帝國的強大與繁榮,他一生都在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帝國形象。他後期作品裏表現出的對大英帝國命運的憂慮、對個體殖民者行徑的痛心,也依然折射出他的帝國之愛。他一生都在為自己的信念而執著努力,與其責備他是‘殖民主義者’,還不如說他更是一個‘理想主義者’。”[3]正是由於意識到了這一點,讀者才能真正理解吉卜林筆下的《征服者威廉》想要表達的價值訴求。對比吉卜林此前的作品,我們會發現早期英國殖民者和印度人激烈鬥爭的景象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溫情脈脈的和諧場景。

對於生活在印度的人們而言,他們雖然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民族習慣,但當他們麵對巨大的災難時卻表現出高度的統一和協作。小說是在一片溫馨的氣氛中展開的,斯科特和威廉之間微妙的情愫隨著二人的接觸逐漸醞釀、升華。作為大英帝國的歌頌者,吉卜林對於英國的認同感來源於他對偉大帝國的崇敬。所不同的是,在他的筆下,讀者很少能覺察到刻意的修飾和掩蓋,更多的是以溫情脈脈的方式向世人展現自己對於英國殖民的認可。除了小說中描寫的威廉、斯科特外,還有很多小人物值得讀者重視。烏拉就是這部小說中十分重要的小角色,在他的身上既不失善良,又略帶幾分奸猾,卻對自己的主人十分忠心,當他大膽地采用土法挽救主人的生命時,英國殖民者和印度人民的關係得到了完美的呈現。

[參考文獻]

[1] 李秀清.帝國意識與吉卜林的文學寫作[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

[2] 劉潔.理想的殖民者——吉卜林短篇小說《征服者威廉》解讀 [J].小說評論,2008(05).

[3] 張金鳳.“帝國世人”吉卜林的愛與痛[J].世界文化,2008(03).

[作者簡介]

耿娟(1970—),女,遼寧大連人,大連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短篇小說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