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榮譽來構建軍隊的戰鬥實力,這是巴頓軍事領導藝術的另一重要特點。巴頓是一個典型的軍人,熱愛戰爭,渴望獲得崇高的軍事榮譽。他曾經說過:“珍惜傳統、喜歡刺激和渴望榮譽。如果你拿走了這三樣東西,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呢?”巴頓從自己的感受中認識到,僅僅從物質上關心士兵是遠遠不夠的,人最需要的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激勵。所以,他一向很重視培養和提高官兵們的自覺意識,采取各種方式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和進取心,以增強部隊的士氣和戰鬥力。
巴頓很重視對部隊進行教育,認為這是官兵們榮譽感和戰鬥力的最重要的源泉。在巴頓平時的演說和各種文告中,始終貫穿著一個重要的主題——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他力圖讓每一個官兵懂得,他們是在為人類正義事業而戰,並使他們明白個人對於集體的作用和影響,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榮譽感和對集體的自豪感,把不屈不撓的意誌灌輸到他們的心靈深處。巴頓認為,隻有這樣才能使他們成為具有高度自覺意識的堅強戰士。
巴頓是一位以大刀闊斧、果敢強悍而聞名的猛將,而且性格粗魯,好罵人,因打士兵的耳光而受過處分。但周圍的人卻發現,其實他也是一個有著豐富情感的善解人意的人。在戰爭期間,軍隊對違紀違令現象一般都采取嚴厲的懲處措施。而巴頓則較少這樣做,因為他十分擅長通過團結關懷部屬來提高士氣和工作效率——這是巴頓軍事領導藝術中鮮為人知的方麵。
戰爭的嚴酷性和突發性要求部隊必須統一號令,保持高效率,因此巴頓要求部下必須忠實於他,絕對服從命令,這一要求有時是相當苛刻的。同時,巴頓也十分忠誠於自己的部下,他所說的這種忠誠,即給予下級正確的指令和指導,同時又善於團結他們,充分發揮他們的才智。在這一點上,巴頓至少在三個方麵把握得很有分寸:
第一,隻要不違背司令部的戰略戰術意圖,巴頓很少幹預下級的具體工作,而是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幹。因為他相信,一個受到充分信任的合格的軍人能夠獨立地完成份內的工作。
第二,如果部下取得了成績,巴頓會及時給予適當的表彰和嘉獎。如果有人受到了委屈和傷害,他則會傾力予以保護。當然,他也決不會姑息那些玩忽職守者。
巴頓全家福,自左至右:兒子巴頓、巴頓、妻子比阿特麗絲、小女兒魯思·艾倫、大女兒小比阿特麗絲。第三,始終保持一個團結協作、高效率的參謀機構。巴頓認為,參謀機構如同一支部隊的頭腦,因此它必須是團結和高效的。因此,巴頓最不能容忍兩種人待在他的參謀部裏:唯唯諾諾的偽君子和我行我素的性格孤僻者。巴頓的參謀部就像一個團結合作的大家庭,他們精誠合作,以科學求實的精神高效率地工作,為巴頓部隊屢創佳績做出了貢獻。
在作戰方麵,巴頓堪稱現代史上最傑出的戰術家之一,其突出特點是具有強烈的進攻精神。裝甲部隊的最大特點是快速機動,巴頓充分發揮了這一優勢,在最大限度上實現了裝甲兵團的大範圍機動性,盡一切努力使部隊不停頓地向前推進。大刀闊斧,一往無前,這既是巴頓本人的特殊性格,同時也是他的部隊的戰鬥作風和克敵製勝的戰術法寶。從巴頓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來看,他的攻勢作戰思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反對消極防禦,強調進攻是奪取勝利的惟一有效手段。巴頓對防禦一向嗤之以鼻,他認為,戰爭從來都不是靠防禦取勝的。相反,巴頓對進攻始終懷有極其濃厚的興趣,主張進攻是奪取勝利的惟一有效手段。這種思想當然與他“崇尚進攻”的天性有關,但更重要的還是基於他對進攻和防禦的辯證關係有十分深刻的理解。巴頓認為,放棄了進攻等於把主動權讓給了敵人,會陷於被動挨打,隻有勇猛進攻才能保證優勢和安全,從而贏得勝利。進攻是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從這一角度講,進攻是最有效的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