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注意情報搜集工作。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如果不能及時、準確地獲得敵人活動的情報,指揮員就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製定相應的計劃和及時地做出決定。在西歐戰場上,巴頓第3集團軍的情報班子工作幹得非常出色。巴頓製定了嚴密的情報收集、研究整理和判斷決策的程序,以便及時掌握準確的情報,為戰爭服務。他還經常利用戰鬥的間隙,派出小股部隊深入敵後進行偵察或對敵實施武裝偵察,因而往往能獲得準確的情報。有時,巴頓甚至比盟軍最高司令部更早地了解敵人的動向,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和部署。
巴頓的作戰思想概括為一句話,就是“進攻,進攻,再進攻!”這種攻勢作戰思想是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產生的。到1944年諾曼底登陸時,盟軍在兵力兵器和空軍方麵都占有絕對優勢,德軍已是強弩之末,又東西南三線作戰,對盟軍難以進行致命的打擊。盟軍牢牢地把握住了戰略主動權。此時,如一再強調防禦、翼側安全等顯然不大合適。
就一般的戰爭而論,有攻就有守,有側翼就有側翼安全的問題。若一味地強調進攻,忽視防禦;側翼暴露而不加以保護等等,必然給己方帶來巨大的危險,甚至導致全軍覆沒。但在1944年7月以後的特定曆史條件下,盟軍因兵力、兵器占壓倒優勢而可以進行全麵的戰略進攻,無需消極防禦;占絕對優勢的空軍可以保護暴露的側翼,因而無需擔心側翼安全。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裝甲兵的作用此時已達到了頂點,它是陸軍中最強大的攻擊力量,具有防護性好、機動性高、火力猛、速度快和突擊性強等突出優點,而大規模的裝甲兵團更具有長途奔襲、迂回包抄、重創敵軍的巨大能量,它可以連續不斷地發動強大攻勢,既能夠實現重大的戰略性使命,也能完成戰役、戰術性的突擊。此時,盟軍的裝甲部隊不僅在數量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而且質量和作戰素養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巴頓的攻勢作戰思想在實踐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巴頓的一生都在為成為一個偉大的將軍而做準備,他如願以償了。他在軍中服役35年,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取得了巨大收獲。他在美軍現代化建設事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上建立的豐功偉績,以及他在軍事訓練和實戰中創造和積累的成功經驗和作戰方法,在美國和世界軍事史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為人們所世代傳誦。當然,我們也很容易在巴頓身上看到這樣那樣的缺點,甚至極其嚴重的局限。由於性格、教育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響,他在生活小節、軍事生涯和政治事務等方麵都很容易走極端,好的時候出類拔萃,令人景仰,壞的時候不可救藥,遭人詛咒。打耳光事件、與盟軍和美軍領導層的幾次嚴重衝突,以及戰後日益表現出的政治上的嚴重保守趨勢等等,無不影響著他的形象和軍事生涯,也導致了他的個人悲劇。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樣一個宏偉的大舞台上,傑出的軍事將領成千上萬,而像巴頓這樣以“不斷勝利推進的將軍”而載人史冊的極富傳奇特色的人物,則隻有他一個。時至今日,那些在世的第3集團軍的老兵們仍然自豪地記得——“我們在巴頓的統率下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