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遭遇“成長的煩惱”
產業聚焦
作者:位誌宇
正蓬勃興起的互聯網金融,實現了金融與商業發展的完美結合,它的出現,降低了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減少交易成本,豐富了金融業態,同時,也對傳統金融的部分領域形成了挑戰。
步入快速成長期
北京互聯網金融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呈現出四大特點:
互聯網金融聚集的數量多。去年年下半年以來,本市“北京互聯網金融產業基地”、“互聯網金融產業園”、“互聯網金融中心”和“互聯網金融基地”4個產業基地相繼揭牌,走在了全國前列。在P2P、第三方支付、網絡信貸、金融電商、眾籌融資等互聯網金融細分的多個領域均取得了長足發展。僅海澱區就聚集了包括融360、天使彙、京東金融、百度小貸、拉卡拉、中關村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等互聯網金融機構近百家。
業務的規模擴展快。互聯網金融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較快,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規模快速擴張,對產業的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如融360平台自2012年3月正式上線以來,已集成了1.5萬款產品,貸款業務覆蓋86個城市,信用卡業務覆蓋120個城市,通過融360提交的貸款申請金額累積超過6000億元,獲批近500億元。人人貸自2010年5月成立至今,服務已覆蓋了全國30餘個省的2000多個地區,服務了幾十萬名客戶。
加快了傳統金融業的轉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金融業的部分領域形成了強有力的競爭,不斷創新經營模式成為傳統金融業的主要努力方向。如北京銀行、民生銀行相繼開通了直銷銀行,突破了傳統實體網點經營模式,實現了全程互聯網化。今年2月,招商銀行布局P2P網貸市場,此外,中國農業銀行、廣發銀行等也在積極籌備,準備推出P2P網貸平台等。
豐富了金融市場。由於傳統金融運營成本過高,一般不願意做小額度的業務,很多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則是傳統金融機構的補充,彌補了傳統金融不願提供的服務。這為P2P平台等會提供發展空間。
成長中的五大 “煩惱”
步入快速發展期的本市互聯網金融,同樣也在遭遇著成長的“煩惱”。
監管不足。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對互聯網金融企業沒有明確定義和界定,也沒有相關的監管部門或主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實施管理(如眾籌的歸口部門不明,包括央行、證監會等在內的金融監管部門均在觀望其發展趨勢,近期網傳眾籌歸證監會監管),且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卷款跑路等風險問題。
信用風險大。本市的信用征信體係建設還不完善,且互聯網金融還沒有接入人民銀行征信係統,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機製,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風險較多。如本市以天使彙為代表的一批針對種子期、天使期的創業服務平台成立,但是因為項目優劣評判的困難、回報率的極為不確定性,目前僅僅停留在少量天使投資人、投資機構及少數投資玩票的人當中,涉及金額也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