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合理規劃你的目的2
掌握生活平衡
一個人的生活中有很多目的,如工作目的,健康目的,情感目的等,如何協調各個生活目的之間的衝突,把握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目的性修煉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常常就從如何應對工作壓力,把握生活平衡,學會休息和調適,保持平常心態等幾個方麵談現代人如何掌握生活平衡,使自己的生活圍繞正確的目的進行。
也許有些人還會記得發生在1993年3月9日上午的那一幕慘劇——被稱為“桑塔納之心”的上
海大眾汽車公司前總經理方宏,一個在外人看來近乎完美的人物,一個事業興旺的成功人士,從自己5樓的辦
公室淩空一躍,選擇了死亡。方宏的死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使人迷惑不解,有人追蹤了解,從其當醫生的妻子口中,慢慢證實:方宏死於抑鬱症。隻是因為一些幹擾自己的事情無法隨便向人訴說,漸漸積累,終於到了那不能抑製的一天。英國心理學家查理斯頓認為,抑鬱症這種病往往襲擊那些最有抱負,最有創意,工作最認真的人。
類似的例子有很多。台灣著名的企業領袖、宏基董事長施振榮,經常在打球後感到眩暈,需要平躺
休息才能恢複,但在很長的時間裏,他竟然從未想到過自己可能得了心髒病,直到被迫去做了身體檢查,才恍然大悟。2004年7月,曾被譽為“膽大包天”第一人,集團擁有航空、乳業
和置業投資三大板塊,總資產35億元的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因患腸癌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年僅38歲。這則消息迅速傳遍了全國各地。這些人在自己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卻因過度勞累而失去生命,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協調好事業目的與健康目的之間的衝突。
一、把握生活目的
工作壓力給我們的工作帶來種種不良影響,形成工作狂或完美主義者等錯誤的工作習慣,嚴重的甚至會帶來一些精神上的疾病。工作狂和完美主義者不等於最佳工作者,甚至可以說,工作
狂往往是那些最差勁的工作者。一個目的性強的人是不會成為工作狂的。因此,如何處理工作上的壓力,不讓自己成為工作狂,是目的性修煉的一個重要方麵。
據調查,一般工人的生活是不平衡的,從商者尤其如此。許多白領一星期工作的時間超過常規的40小時。經常拚命工作的人就是工作狂,過度追求盡善盡美、強迫自己、迷戀工作是工作狂的心理特征。一個目的性強的人應當善於把握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處理好工作壓力與享受生活之間的矛盾。讀恐怖小說,在花園中工作,躺在吊床上做白日夢,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不是生活的惟一目的,如果你想成為不為工作所苦的人,不妨試著少點工作,多點遊戲。生活中一定數量的休閑能夠增加你的財富,當然,這裏主要是指精神上的財富。如果你
在休閑上花更多的時間,或許你最終也會增加經濟收入。
在休閑時間中培養更多的興趣愛好有許多好處。工作之餘的興趣愛好有助於你在工作中有所創新。當你追求休閑生活時,你的精神會從跟工作有關的問題中解脫出來,從而得到休息。
你會因此關注工作以外的事情,會變得更富有創造力,能給企業提供一些有創意的新點子。很多最有創造性的成就往往是在走神或胡思亂想中產生的。
1把工作放一放
有位醫生在替一位知名的企業家進行診療時,勸他要多多休息。這位病人憤怒地抗議說:“我每天承擔著巨大的工作量,沒有一個人可以分擔一丁點的業務。大夫,您知道嗎?我每天都得提一個沉重的手提包回家,裏麵裝的是滿滿的文件呀!”
“為什麼晚上還要批閱那麼多文件呢?”醫生詫異地問道。
“那些都是必須處理的急件。”病人不耐煩地回答。
“難道沒人可以幫你的忙嗎?助手呢?”醫生問。
“不行呀!隻有我才能正確地批示呀!而且我還必須盡快處理完,要不然公司該怎麼辦呢?”
“這樣吧!現在我開一個處方給你,你是否能照著做呢?”醫生有所決定地說道。
這病人聽完醫生的話,讀一讀處方的規定——每天散步兩小時,每星期抽出半天時間到墓地去一趟。
病人吃驚地問道:“為什麼要在墓地待上半天呢?”
“因為……”醫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是希望你四處走一走,瞧一瞧那些與世長辭的人的墓
碑。你仔細考慮一下,他們生前也與你一般,覺得全世界的事都必須扛在雙肩,如今他們全都永眠於黃土之下了,也許將來有一天你也會加入他們的行列,然而整個地球的活動還是永恒
不斷地進行著,而其他世人仍是如你一般繼續工作。我建議你站在墓碑前好好地想一想這些擺在眼前的事實。”醫生這番苦口婆心的勸諫終於敲醒了病人,他依照醫生的指示,放緩了生活的步調,並且轉移一部分職責。他知道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急躁或焦慮,他的心已經獲得了平和,也可以說他比以前活得更好,事業也蒸蒸日上。
把工作放一放是一條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重要法則,在自己醫生的建議下,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少了一個人,地球照樣轉”。這個世界沒有誰是不可或缺的,當工作妨礙了你的生活和身體健康的時候,不妨把工作放一放,以一個平和的心態麵對自己的事業,這樣才稱得上是把握住了生活的目的。
2不要做工作狂
工作狂很多都是因為沒有把握好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所致。工作狂常常因為工作而損害自己的健康,丟掉了健康的目的。下表是工作狂與和諧工作者(把握了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人)的對比,教你如何區分工作狂與一個和諧工作者:
工作狂與和諧工作者對比表
工作狂和諧工作者
工作時間長工作時間正常
沒有確定的目的——工作隻是為了積極有確定的目的——主要是為目的而工作不會委托別人盡可能委托別人
工作之餘沒有興趣愛好工作之餘有許多興趣愛好
為工作放棄假期能按照公司規定正常地休假
在工作中發展膚淺的友誼在工作外發展深刻的友誼
經常談論工作問題盡量減少對工作的談論
經常忙著做事情能夠享受休息
覺得生活很累覺得生活是節日
工作狂習慣於連續工作好幾小時,而沒時間休息。工作狂雖然拚命工作,但成績有限,考慮到這一點,可以說事實上他們大都缺乏能力。實際上,許多工作狂都被解雇了。
沉迷於工作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是不能掌握生活目的的表現,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心理
和生理上的問題。一些調查研究表明,受人尊敬的工作狂感情有缺陷。工作狂對工作的著迷導致他們患有潰瘍、背部疾病、失眠、抑鬱症和心髒病,許多人甚至因此而早亡。
那些和諧工作者能夠享受工作和娛樂,所以他們是最有效率的。如果需要,他可能會大幹一兩個星期。然而,如果僅僅是例行公事的工作,他們可能懶得做,並以此為榮。
對於和諧工作者來說,人生的成功並不局限於辦公室。要做一個有著平衡生活方式的和諧工作者,就意味著是工作在為你服務,而不是你為工作服務。有生活工作計劃顧問建議,要想有平衡的生活方式,必須滿足生活中的6個領域。這6個領域是:智商,身體健康,家庭,社會福利,精神追求和經濟狀況。
工作狂診斷測試
(以下答案是“是”越多,則危險係數越高)
(1)對工作的狂熱和興奮程度,超過家庭和其他事情。
(2)工作有時有薪酬,有時沒有。
(3)將工作帶回家。
(4)最感興趣的活動和話題是工作。
(5)家人和友人已不再期望你準時出現。
(6)額外工作的理由,是擔心無人能夠替你完成。
(7)不能容忍別人將工作以外的事情排在第一位。
(8)害怕如不努力工作,就會失業或成為失敗者。
(9)別人要求你放下手頭工作,先做其他事,你會被激怒。
(10)因工作而損害與家人的關係。
病因分析:
工作狂的病因主要有下麵三種:
(1)真正熱愛工作或金錢,不以為苦,反以為樂,樂此不疲,激情不減。
(2)未能營造起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這樣的人,內心焦慮、無愛、無寄托,或因家人不在身邊,或生活單調乏味,隻有同事沒有朋友,不得不從工作中尋找樂趣,缺少與工作徹底無關隻為愉悅身心的興趣愛好。
(3)把工作當作逃避手段。這樣的人,影視劇中常見,在生活中有某種苦惱、不滿或自卑,為了逃避或者忘卻這些令人傷神的事,隻好瘋狂地投入工作,以全神投入工作忘記煩惱憂愁。譬如剛剛失戀之人就容易成為工作狂。
處方:
工作狂主要是由於工作壓力過重或者內心成就動機過強,與個人能力脫節所致,除了前麵介紹的一些應對措施之外,下麵專門列舉一些處方,幫你擺脫或者避免陷入工作狂。
處方1認識對位: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處方2時間充裕:讓自己從容完成工作。
處方3適當遊戲:人非機器,要避免不停工作。
處方4鬆弛練習:了解自己身體的壓力反應(如心跳、頭痛、出風疹等),盡量鬆弛。
處方5向外求援:相信他人,避免單兵作戰。
處方6悅納自己:追求完美,但又不為完美所累。
二、用好身體的“節奏”
湯米睜開了眼睛,才不過清晨五點鍾,他便已精神飽滿,充滿幹勁。另一方麵,他的太太卻把被子拉高,將麵孔埋在枕頭底下。
湯米說:“過去15年來,我們倆簡直幾乎沒有同時起床過。”
像湯米夫婦這樣的情況,並非少見。
我們的身體像個時鍾那樣複雜地操作,而且每個人的運轉速度也像時鍾那樣彼此略有不同。湯米是個上午型的人,而他的太太則要到入夜後才精神最好。一位大學賽船冠軍隊隊長曾說過:“我們的教練常常提醒隊員說‘要想贏就得慢慢地劃槳。’如果劃槳的速度太快的話,就會破壞船行的節拍,一攪亂節拍,再恢複正確的速度就很難了。”同樣,我們要做好工作與生活的協調,就要注意用好自身的節奏。
很久以來,行為學家一直認為人體生物鍾方麵的差異主要是個人的怪癖或早年養成的習慣。直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醫生兼生物學家赫森提出了一項稱為“時間生物學”的理論,行為
學家的見解才受到挑戰。赫森醫生在哈佛大學實驗室中發現某些血細胞的數目並非整天一樣,視它
們從體內抽出的時間不同而定,但這些變化是可以預測的。細胞的數目會在一天中的某個時間比較高,而在12小時之後則比較低。他還發現心髒,新陳代謝率和體溫等也有同樣的規律。
赫森的解釋是,我們體內的各個係統並非永遠穩定而無變化地操作,而是有大約一個周期。有時會加速,有時會減慢。我們每天隻有一段有限的時間是處於效率達到巔峰狀態。
赫森把這些身體節奏稱為“生理節奏”。
時間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工作,現在全部由美國太空總署主持。羅傑斯就是該署的一位研究生理學家,亦是一位生理節奏學權威,據他說,在大多數太空穿梭飛行中,製定太空人的工作程序表時都應用了生理節奏的原理。
這項太空時代的研究工作有許多成果可以在地球上采用。例如,時間生物學家可以告訴你,什麼時候進食可以使體重不增反減,一天中哪段時間你最有能力應付最艱苦的挑戰,什麼時候你忍受疼痛的能力最強而適宜去看牙醫,什麼時候做運動可以收到最大效果。羅傑斯說:“人生效率的一項生物學法則是:要想事半功倍,則必須將你的活動要求和你的生物能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