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懂經絡,
健康與美麗終究是水中月
第一章走近神秘而偉大的人體經絡
醫學界的“百慕大”現象——經絡醫學
女性生活館
一個40多歲的婦女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經常性的關節腫痛使她苦不堪言。她吃過藥,打過針,可絲毫沒有效果。後來,經名醫傳授,她每天堅持做“顫抖功”,沒過多久,病情有了好轉……
因為“顫抖功”能疏通全身經絡氣血,以預防經絡氣血不通,所以能治好這位婦女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天龍八部》中的六脈神劍,西毒歐陽鋒逆轉的經脈,以及熱播的《武林外傳》中的葵花點穴手,這些頗有噱頭的武功真的這麼神奇嗎?
有人說,經絡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甚至認為認清了經絡的實質就可以拿到諾貝爾獎,所以研究經絡在東西方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熱潮。
令人驚詫的是,現代醫學(西醫)的解剖方法,似乎對認識經絡根本無能為力。不僅手術刀不能幫助人觀察到經絡及運行於其中的“氣”,而且無論現代的哪一種精密儀器都無助於人觀察。於是,不少人對經絡與氣的存在表示懷疑。中醫的經絡學說已被世人列為當今世界的科學之謎。
但是,現在,我們可以實實在在地感知經絡的存在了。我國科學家用現代科學實驗證實了經絡的存在。中國科學院一位科學家設計了一套能測得幾個光子的高度敏感儀器,發現隱性經絡線是一些善於發光的線,它們發出的光子是非經絡線的25倍;隱性經絡是些低電阻線,其電阻比兩側的皮膚低;隱性經絡線具有特殊的導音和發音性能,振動後能像琴弦那樣發出高亢洪亮的聲音;隱性經絡線皮膚表麵的溫度有時與非經絡線有很大的差別;注射示蹤元素到皮下的經絡線上,示蹤元素將在經絡線上沿經絡擴散。
我國著名皮膚科學家、經絡學者李定忠教授觀察了305例循經皮膚病,發現皮膚的理論性病變是沿經絡循行路線產生。這一發現在國際醫學界引起了巨大震動,日本還專門為李教授出版了專著《經絡現象》。
站在實用主義的角度,我們可以好好盤點一下經絡醫學的定義。中醫認為,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內屬於髒腑,外布於全身,使各部組織、器官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健康風向標
經絡和穴位的關係:如果把“經絡”比做鐵路線,那麼“穴位”就是一個個車站。“穴位”位於同一條鐵路的“經絡”之上,因此經絡運動的同時就能夠刺激全身的穴位。
十二正經如江河,奇經八脈如水庫
女性生活館
小禾是經絡養生的忠實崇拜者,她也試圖了解身上的經絡圖,可是每次看到那些書籍,都頭疼得要命,因為它們比教科書還難懂。有一天在網上,她和網友在切磋美容經驗的時候述說了此番煩惱,可是網友告訴她:我們的身體就是一株由經絡組成的大樹。小禾回頭一琢磨,還真是:經絡主要由經脈和絡脈組成。經,有徑的含義,也就是主路,指的是粗壯的主幹;絡,有網的含義,指的是分支,指細小的橫行枝杈。如此說來,我們的身體和大樹沒什麼兩樣,吸收著養分,運行著氣血,延續著生命。
經常有朋友反映說:經絡的生理作用我們很相信,也很崇拜。可是,我們不過是一介草民,不是醫學科班出身,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鑽研。即使我們有心學習,也是有心無力,那些生澀的醫學詞彙讓我們摸不著頭腦,每每都是半途而廢。
就像上麵小禾的困惑一樣,很多讀者都說,既然經絡看不見,也隻有華佗那樣的名醫才能摸得到,我們如何感知自身的經絡呢?
下麵我們盡可能以詼諧的口吻為大家解說經絡這張“人體活地圖”,力爭做到通俗易懂。
1經脈——謹防身體旱澇災害
經脈是經絡的主體,可分為正經和奇經兩類。正經有十二條,奇經有八條,如果說十二正經是奔流不息的江河,那麼奇經八脈就像個蓄水池。平時十二正經的氣血奔流不息時,奇經八脈也會很平靜地正常運行;一旦十二正經氣血不足、流動無力時,奇經八脈這個蓄水池中的水就會補充到江河中;相反的,十二正經氣血過多,過於洶湧,水池也會增大儲備,使氣血流動起來,隻有這樣,人體正常的功能才會平衡。這個道理說簡單點就像洪澇災害。
(1)十二經脈
正經有十二,即手足三陰經和手足三陽經,合稱“十二經脈”, 是經絡係統的主體。它們分別隸屬於十二髒腑,各經用其所屬髒腑的名稱,結合循行於手足、內外、前中後的不同部位,並依據陰陽學說,給予不同的名稱。十二經脈的名稱為: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十二經脈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通過手足陰陽表裏經的連接而逐經相傳,構成了一個周而複始、如環無端的傳注係統。就像奔流不息的河流,氣血通過經脈即可內至髒腑,外達肌表,營運全身。其流注次序是: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傳至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再回到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
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厥陰心包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
(2)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是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髒腑,又無表裏配合關係,其循行別道奇行,故稱奇經。其功能有:溝通十二經脈之間的聯係;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滲灌等調節作用。
(3)十二經別
十二經別,是從十二經脈別出的經脈,主要是加強十二經脈中互為表裏的兩經之間的聯係,還由於它通達某些正經未循行到的器官與形體部位,因而能補正經之不足。
2絡脈——警惕氣血交通堵塞
絡脈是經脈的分支,有別絡、浮絡和孫絡之分,起著輸布人體氣血的作用。別絡是主要的絡脈。十二經與督脈、任脈各有一支別絡,再加上脾之大絡,合為“十五別絡”。別絡具有加強互為表裏兩經脈之間在體表的聯係的作用。浮絡是循於人體淺表部位而常浮現的絡脈。孫絡是細小的絡脈。
(1)十五絡脈
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自別出一絡,加上脾之大絡,共計十五條,稱為十五絡,分別以十五絡所發出的腧穴命名。其具有溝通表裏經脈之間的聯係,統率浮絡、孫絡,灌滲氣血以濡養全身的作用。
(2)孫絡
從別絡分出最細小的分支稱為“孫絡”,它的作用同浮絡一樣輸布氣血,濡養全身。
(3)浮絡
在全身絡脈中,浮行於淺表部位的稱為“浮絡”,它分布在皮膚表麵。其主要作用是輸布氣血以濡養全身。
這樣一分析,人體經絡運行圖仿佛一張城市道路交通圖一樣呈現在你眼前,清晰明了,你就不覺得經絡是多麼複雜讓人皺眉頭的事情了。
健康風向標
人的情緒之氣在體內有個喜歡的去處,那就是三焦經。因為肝經和膽經之間有通路,而膽經和三焦經內部也有通路,三焦是全身氣的調度員,氣的問題都歸它管。
經絡是髒腑和五官的鏡子,
更像是一對孿生子
女性生活館
麗嘉最近食欲不振,什麼都不想吃,看見肉類食物更是越發惡心,這樣也使她的臉色變得枯黃而暗淡,本來瘦削的身體現在更是弱不禁風。後來,另一個同事告訴她晚上睡覺之前按摩大腳趾可以增進食欲,她試著做了,沒想到效果還真不錯。沒幾天,她的食欲大增,臉色也變得紅潤起來了。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經絡循行的部位與絡屬的髒腑有神經上的聯係,所以它們之間的病理現象會有很多相似之處。
具體來說,經絡與五髒六腑的關係:心經屬於心髒,絡於小腸;肝經屬於肝髒,絡於膽;肺經屬於肺髒,絡於大腸;腎經屬於腎髒,絡於膀胱;心包經屬於心包,絡於三焦;胃經屬於胃,絡於脾;大腸經屬於大腸,絡於肺;小腸經屬於小腸,絡於心;膽經屬於膽,絡於肝;三焦經屬於三焦,絡於心包;膀胱經屬於膀胱,絡於腎;陰經和陽經就這樣交通相連,成為縱橫交錯的網絡。
如果身體上的哪個部位出現問題,相對應的經絡也會出現問題,也就是說當髒腑功能失調,經絡就會出現堵塞現象,不通則痛,就會導致身體產生壓痛點“阿是穴”無規律地出現。例如,肝經太旺的人平時喜歡生氣,因為肝經主怒,女士就容易患乳腺增生,因為肝經循行經過乳房,這樣的話就可以敲肝經來平息怒氣和防止乳腺增生的發生。這也體現了人的身體是一個整體,所謂牽一痛而動全身。中醫講究整體,通過按摩經絡,對身體內的髒腑進行調節疏通,補其不足,減其過剩。這種自我調節是人體本身具有的偉大功能,隻不過需要我們通過刺激、點撥經絡來喚醒罷了。
另外,經絡和五官七竅也有著相對應的關係,例如,肺經通鼻,肺有疾病,容易影響鼻子的功能,這時就要敲肺經;肝經通眼睛,容易影響視力,近視者,可以常敲肝經,就是敲小腿內側。上麵的案例中,麗嘉之所以可以通過按摩腳趾來增進食欲,是因為大腳趾是肝、肺兩經的通路。多活動大腳趾,可舒肝健脾、增進食欲,對肝脾腫大也有輔助療效。
可以看出,經絡與髒腑、五官是相互影響的,一個人髒腑器官或五官有病,整條經絡都會出現異常。
健康風向標
感冒後耳朵堵得厲害,這個時候沒有必要服藥,隻要祛掉風邪就好,每天依次按揉雙側風池和耳門兩穴3分鍾,一周之後,耳朵自然會恢複正常。
經絡能決生死,處百病
女性生活館
一個老太太,講了一件她親身經曆的事。她說:“我小時候,經常胃脘痛。一天,我又胃脘痛,坐在村頭的一棵大樹下。這時來了一個老頭,走過來對我說:‘你肚子痛是吧?來吧,讓我給你紮一針就好了,而且,這一針能保你30年不再肚子痛。’老頭拿出一根有半尺長的針,在我肚子上紮了一針。紮完老頭就走了,我的肚子也不疼了。從那以後,30多年過去了,我的肚子真的再沒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