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風向標
經穴按摩治療功能失調引起的閉經,效果尚佳,但必須與早期妊娠鑒別。如患者是由嚴重貧血、腎炎、心髒病、子宮發育不全、腫瘤等引起的閉經,應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第二章調養經絡,讓女人安然度過孕產期
按摩三個穴位就能讓你吃得香,不嘔吐
女性生活館
同事小陳懷孕了,大家都為她高興,可是她的痛苦也是我們有目共睹的。她的妊娠反應十分厲害,每天在辦公室工作時可能會突然感到要嘔吐,然後就拚命往衛生間跑。而且不想吃東西,臉色發白,還消瘦了不少,不但耽誤了工作,還痛苦地忍受著身體上的煎熬,我們真是看在眼裏疼在心裏。
懷孕後發生的惡心、嘔吐現象稱為“妊娠嘔吐”或“妊娠反應”。多數婦女懷孕6周以上時,常常出現惡心、嘔吐現象,一般多在早晨起床後數小時內發生。症狀輕者僅會食欲下降,晨間惡心或偶有嘔吐。少數人症狀明顯,吃什麼吐什麼,不吃也吐,甚至吐出膽汁。嘔吐也不限於早晨,可以全天發生,嚴重時出現脫水和酸中毒。有的孕婦除了嘔吐外,還有飲食習慣的改變,如喜歡吃酸性食物,厭油食,嗅覺特別靈敏,嗅到厭惡的氣味後即可引起嘔吐。
妊娠的時候,為了肚子裏的寶寶,孕婦的陰血都下行到衝任養胎,最後衝氣偏盛,脾胃氣血偏虛,胃氣虛不能向下推動食物,反而會跟著衝氣往上跑,所以不想吃東西,甚至厭食,營養跟不上就會發生頭暈、渾身無力的症狀。
所以要想不嘔吐,吃得香,睡得好,最好健脾胃,把胃氣拉下來。而健脾胃最好的辦法就是按揉足三裏、內關和公孫穴,上麵例子中的小陳隻要懂得這種按摩之道就不至於受這樣的痛苦。
足三裏是胃的下合穴,跟胃氣是直接相通的,按揉這裏可以將胃氣往下導。所以,平時用手指按揉足三裏或者艾灸都可以了。
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按揉它能使身體上下通暢。內關穴位於前臂內側正中,腕橫線上方兩橫指、兩筋之間。公孫是足太陰脾經的絡穴,按揉它能調理脾胃,疏通腸道,腸道通暢了,胃氣也就跟著往下走了,另外,跟它相通的衝脈正是妊娠嘔吐的關鍵所在。公孫穴位於腳內緣,第一蹠骨基底的前下方,順著大腳趾根向上捋,凹進去的地方就是。
建議你每天早晨按揉足三裏3分鍾,下午5~6點按揉內關穴和公孫穴4~5分鍾,長期堅持一定會得到很好的效果。
健康風向標
妊娠者在食物的選擇上,應以易消化、清淡為主,此時不應進食過於油膩、滋補的食物,以免增加對胃腸道的刺激。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應為首選,如粥、豆漿、牛奶、藕粉、新鮮的蔬菜水果等,可少食多餐,但要有規律。
妊娠浮腫不可怕,按揉陷穀穴即可
女性生活館
朋友學敏懷孕了,一直在家休息,我也很長時間沒見她了,於是選擇了一個周末專門去看望她。見到她時嚇了我一跳,她的下肢和腳部都腫了,伸出手,兩隻以前纖細的手現在變成了“肉包子”,腿也變成了“大象腿”。哎,真可憐。她還說:“不但難看了,還要忍受隱隱作痛的痛苦。”見她那樣子,心中突然對孕婦有一種憐憫和崇敬。
有些孕婦,在妊娠中、晚期會出現下肢浮腫。輕者限於小腿,先是腳踝部,後來慢慢向上蔓延,嚴重的可引起大腿、腹壁或全身浮腫。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完全是由於懷孕後盆腔血液回流到下腔靜脈的血量增加,而增大的子宮又壓迫了下腔靜脈,使下身和下肢的血液回流受阻,因而下肢靜脈壓力升高,以致小腿浮腫。所以,要想消除浮腫就要使血液流通順暢,而要使血液上下順暢就要按揉陷穀穴。
陷穀穴在腳背上第二、三趾骨結合部前方的凹陷處,按壓此處可以消除臉部浮腫、水腫、腳背腫痛。如屬全身性浮腫,那就應盡快找醫生查明原因。在積極進行治療的同時,也可以用其他方法進行輔助治療。
第一種方法是以中等力度手法,做全身按摩,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第二種方法是對腰背部進行熱敷。
施行以上方法後,就可以促進腎髒血流量的增加,從而起到利尿消腫的效果。
健康風向標
妊娠浮腫者宜常吃赤小豆、魚、冬瓜、黑豆、玉米須、牛奶、羊奶、雞肉、鴨肉等營養豐富、補虛利水的食品。
五個穴位讓你不再鬱鬱寡歡
女性生活館
就因為老公一句“今天的菜有點兒鹹”的話,小芬竟然像孩子一樣大哭起來,無論老公怎麼解釋她都聽不進去。除了平時愛發小脾氣,小芬有時還甚感孤獨和傷感,常常因為一件小事而潸然淚下,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了……
孕期的女性嘔吐酸水或苦水、胸悶、頭暈、愛發脾氣,情緒不能自控,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在懷孕以後,為了保證肚子裏寶寶的健康成長,氣血都會跑到衝任養胎,肝血就會比平時少很多。水液一少,火就會變得更旺,隨著衝脈上行犯胃,所以嘔吐酸水或苦水。因為五味之中酸與肝相對,肝氣不順暢,所以會影響情緒,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傷感或者鬱鬱寡歡,脾氣也會變得暴躁。可見,要想使孕婦的情緒好起來,變得樂觀和舒服就要清熱,同時要降胃氣。那麼如何清肝熱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太衝一直按揉到行間。
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原穴的含義有發源、原動力的意思,也就是說,肝髒所表現的個性和功能都可以從太衝穴找到形質。太衝穴能給一個人注入能量、排解鬱悶,能讓一個人心平氣和。最好在晚上7~9點按揉此穴位,因為肝經旺的時間是夜裏1~3點,孕婦要保證睡眠,所以改在心包經最旺的時候。按揉足三裏可以降胃氣,如果再加上按揉內關和公孫穴效果會更好。
孕婦若長時間處於悲傷、憂愁、焦慮的不良環境下,或者有大怒、過喜、驟驚等強烈的刺激,都對胎兒不利。長期焦慮不安、驚恐,可使胎兒形成不穩定的性格和脾氣。所以一定要堅持按揉上麵這五個穴位。
健康風向標
孕婦首先要加強修養,做到心胸寬廣,切忌暴躁、恐懼、憂鬱和捧腹大笑。另外,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去鬧市區和危險區,不看淫穢、凶殺讀物與影片,多看美麗的景色、圖片,多讀優生優育和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書刊,多聽輕音樂等。
新媽媽要想奶水變多就要按揉乳根穴
女性生活館
每個剛做媽媽的女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吃上自己的乳汁,這可能也是女人一生最大的幸福。可是有些女性偏偏就沒那麼幸運,有的新媽媽奶水就很少,不夠孩子吃,甚至有的媽媽一點兒也沒有,這實在是一件讓人頭痛的事情。
“缺乳”亦稱“乳汁不足”、“乳汁不行”、“乳少”,是指產婦在產後乳汁分泌量少或完全沒有乳汁,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現代醫學認為產後缺乳的原因很多,孕前乳腺發育不好,孕期因胎盤功能不全等使乳腺發育不良;分娩時出血過多;營養不良;有慢性疾病,使得身體健康狀況很差;情緒不佳等精神因素影響內分泌功能;哺乳方法不正確;休息不足,均可引起乳汁分泌減少。
要想以指壓法改善產後缺乳的狀況,除了選擇穴位準確,堅持按壓之外,還必須結合食物療法,才能收到較好的療效。多食高蛋白流質食物對缺乳有突出的功效,如豬蹄湯、鯽魚湯等。
按摩膻中穴、乳中穴、乳根穴、神封穴等對產後少乳有效,它們都分布在乳房附近。這些穴位都可以用拇指點按,或邊按邊揉,每穴按揉5分鍾。當穴位產生酸脹感時,再換一個穴位。自我指壓時,其順序一般是先以右手拇指按揉左側穴位,然後再以左手拇指按揉右側穴位。
健康風向標
產婦不宜食用大量油膩催乳食品;在烹調中少用煎炸,多取易消化的帶湯的燉菜;食物以偏淡為宜,遵循“產前宜清,產後宜溫”的原則,少食寒涼食物;避免進食影響乳汁分泌的麥芽、麥乳精、啤酒等。
“蓮花坐”可以打通人體的經絡
女性生活館
從懷孕8個月開始,我又恢複了瑜伽靜坐,我最喜歡的坐姿叫“蓮花坐”,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雙腿盤起坐姿,很多佛像都采用這種坐法。懷孕8個月的“大肚婆”的腿大多數已經變成冬瓜了,我卻還在盤腿疊坐,老公看了自然很不理解,問我為什麼非要堅持這樣做呢?我不知道,隻是覺得這樣很舒服。
正常的人練習蓮花坐是很有效果的,不管是瑜伽還是中醫,都認為人的能量來自於性,因此腰部是人的能量中心。能量可以沿著人體看不見的經絡向上提升或向下排泄。
采用蓮花坐姿的時候,會陰部緊緊抵住地麵,將人體最大的一個能量向下的出口堵住了,所以不管是瑜伽練習者還是佛教徒都用這種方式修行。
即使是單純的靜坐也是很有好處的,這種坐姿使血液集中在小腹,能滋養內髒和生殖器官,同時還能使小腿修長。
所以,即將懷孕而不怕痛的姐妹們可以試試蓮花坐,這樣不但能提高懷孕後自身的免疫力,防止早產、痔瘡等,還能修養身心,讓自己的情緒好起來。
健康風向標
對於已經懷孕又沒有基礎的姐妹們還是不要輕易嚐試“蓮花坐”這種一開始可能給你帶來痛苦的坐姿,但是有基礎的姐妹可以嚐試“蓮花坐”。
第三章春夏秋冬的養生保命之穴不能不知道
做健康人必須懂得與大自然同呼吸
女性生活館
蘭蘭是個在南方上大學的北京女孩,又該放寒假了,想起北國的冬天,蘭蘭就發愁。雖然才上大二,但是她已經深深地愛上南國的溫煦了。不過,剛下火車的一刹那,蘭蘭並沒有感覺到刺骨的冰冷。原來“這個冬天不太冷”,蘭蘭高興得歡呼雀躍。可是前來接站的媽媽告訴她:“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遲早要生病。”
人雖然被稱為“萬物之靈”,但在廣袤無際的宇宙中,人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個體而已。這個小小的個體雖然也是一個小宇宙,但它時時刻刻都在受大宇宙的影響。
人類的生命過程是遵循著一定的自然規律而發生發展的,大自然是人類活動的場所,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自然界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使之發生相應的生理和病理變化。
人類的生理病理變化不僅有其自身的規律性,而且與天地自然的變化息息相關。因此,順應人體生理病理之自然和天地變化之自然來養生治病應是養生與康複的基本原則。
天地環境的變化之於人體生理的相關性,如某些生理現象的四季節律、月節律、日節律、氣候差異、地理差異等已越來越多地被現代科學研究所證實。例如:有人結合現代研究發現了人體內有多方麵的年周期變化,如血漿皮質醇在秋冬季節每日平均濃度和分泌量高於春夏;血中T3和T4濃度有季節性變化: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有學者證實不同的季節手指血流速度不同,對寒冷引起的皮膚溫度反應也不同,即使冬夏保持相同室溫,仍表現出反應差異,提示血管運動中樞有四季節律。以上這些都證明了中醫對四時陰陽節律認識的正確性。
在月節律方麵,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人體的體液代謝與月球引力的作用密切相關。婦女的月經是體液的一部分,月經的周期變化受月亮圓缺的影響。在月經周期中,體溫、激素、代謝、性器官狀態等的生理改變也有月節律變動。研究還發現婦女免疫機能也有月節律;人的出生率也有月節律,在月圓時出生率最高,新月前後出生率最低;一些學者研究表明,人體從誕生時起,直到生命結束,都存在分別為23天、28天、33天的體力、情緒和智力變化的月周期。當人處在體力、情緒和智力高潮時,則表現為體力充沛、心情愉快、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具有豐富的創造力,而處於低潮時則相反。
其他諸如體內某些激素的晝夜節律變化、氣溫對人體植物神經係統和內分泌功能的影響、濕度對人體的熱代謝和水鹽代謝的影響、風對人體的熱代謝和神經係統的影響、太陽輻射的生物效應等氣候變化及環境變化對人體生理病理的影響更被許多學者所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