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借助外力,輕鬆記憶不是夢(2 / 3)

尤其一到夏天,強烈的陽光從對麵的屋頂或地麵反射到書房,很容易令人心浮氣躁,所以務必以窗簾、竹簾或樹蔭等來遮住太陽的輻射熱。

夏天是氣溫、濕度皆高的季節,是最不適合學習記憶的時候,所以應該設法使室內保持通風良好的狀態,或者在酷熱的白天暫不學習記憶,盡量在清晨或黃昏的涼爽時刻把握時間學習,那才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能堅持做到這些,那麼成績肯定會很快提高。

記憶學堂:

韋尼蘭登博士曾對教室燈光的強弱進行了一項實驗。他選定了三間受試教室,將原先的日光燈換成瓦數更高的全光譜電燈。三個月後,蘭登博士發現,受試教室的學生缺席率比普通教室低得多。其中,55%的學生疲倦度降低,更令人驚訝的是,有25%的學生提高了注意力。在

此建議你不妨將家中的台燈更換成更明亮的全光譜燈,最起碼應該保證你學習的地方有明亮充足的燈光。

用音樂協助記憶

音樂是走向記憶倉庫的高速路。——英國快速學習革新家科林·羅斯

音樂是非視覺,非語義性的,它瞬息萬變,隨生隨滅,因此,要欣賞音樂就需要通過主體的聯想想象,音樂與情感變化的複雜對應而產生共鳴。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音樂對人們右腦的激發、對人腦的智力開發、對求異思維的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某位著名的作曲家曾說過:“當音樂是旋律和節奏,當它的每一個和弦都是眾神的一個禮物,當每一個複合節奏都是揭開自然之力奧秘的鑰匙,那時,音樂就是所有元素,行星係統,可見和不可見世界的無數奧秘之一。”是的,音樂確實具有神奇的作用。在學習之餘,打開收音機或錄音機,那美妙的輕音樂可以使你心曠神怡;在節日晚會上,音樂響起來的時候,你可能愉快地跳起舞來;當你在苦悶、徘徊的時候,哼幾段抒情歌曲會幫你驅憂遣愁……

音樂為什麼能動人心弦呢?這是因為音樂有一定的頻率,而這頻率往往又與人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合拍。音樂和諧整齊而具有旋律變化,抑揚頓挫而富有節奏起伏,從而委婉地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形象地反映社會現實,對人類的生活、工作、學習具有廣泛的影響,所以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伴侶。

音樂對人的影響是音樂的一種特殊的應用,既可與其他功能結合在一起,也可作為純粹美的享受。音樂效應機製僅作用於人的生理和心理,從而協調大腦神經係統,增進腦力和記憶力。

具體來說,音樂在提高人類記憶的活動中起著以下3個作用:

1音樂能刺激大腦,改善記憶能力

音樂除具有促進人體代謝活動和改善心理衛生的作用外,還具有刺激大腦改善記憶能力的作用。經常聽一些輕鬆、愉快、舒適和歡樂的音樂,對大腦皮層以及大腦的邊緣係統的活動大有益處。這是因為在音樂的刺激下,人體內一些有益的化學物質,如乙酰膽堿的釋放量會增多,而乙酰膽堿則是增進記憶的有效物質。

青少年時期是心情最容易起伏的階段,若能聽些穩定情緒的音樂,會讓精神平和,學習的時間增多,效率也會倍增。

2音樂能調節人的情緒,激發人體潛能

音樂家冼星海曾對音樂做過這樣的比喻:“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

人的一生難免碰到各種不愉快的事情,諸如挫折、失敗、打擊等,都可能引起愁悶、煩惱、急躁等情緒,因而產生了心理障礙和精神負擔。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與記憶是沒有效果的。

音樂發揮人體的潛能,使身體某些部分由穩定的靜態變為活潑的動態。尤其是節奏性強、感情色彩鮮明的音樂更能起到興奮、鼓舞的效果。而這種愉快的情緒不但有益於身心健康,而且對記憶來說也是一服“強心劑”。

在煩躁的時候,音樂會為你驅走憂愁,歡樂時更能錦上添花。悅耳美妙的樂曲會使你保持樂觀的情緒,激發起你對生活、學習的興趣和自信,而這些又都會潛移默化地起到增進記憶的效果。

3正規的音樂訓練可以提高文字記憶能力

有關研究認為,正規的音樂訓練可以提高文字記憶的能力。在早期的研究中也曾經發現音樂家大腦中負責文字記憶的區域比一般人要更大一些。

另外,在過去的20~30年當中,研究者們就一直致力於去發現音樂訓練與人的素質之間的關係,包括其對口頭表達、讀寫能力以及記憶的影響。

早在1998年,香港大學的臨床神經心理學家艾格尼絲·陳和她的同事們就發現,學習過6年以上音樂的成人,對於詞彙有更好的記憶能力,而對形狀的記憶卻沒有表現出優勢。

那麼我們該如何有效運用音樂促進記憶呢?你可以做下麵的練習。

1感到疲乏時,聽一些優雅音樂。完全陶醉在音樂聲中,可使大腦左半球得到充分地休息。

2在聆聽一段音樂後,仔細琢磨每一個音符,讓大腦中形成一幅配以音樂的圖畫。

3在閑暇之餘,選一段你熟悉的歌曲聽上3遍,就開始想象歌曲中的意境。如果你喜歡寫散文,可以將你想象出的意境寫成優美的文章,編排到歌曲中去。

4在緊張的學習與思考中,可以采用舒緩、優美的音樂做背景,在體會音樂從有到無、從無到有的循環交替中,感受音樂在潛意識與顯意識中的特殊作用,從而可以排除其他噪音幹擾,克服無關信息,淨化學習環境,有利於改善記憶力。

但並不是每種音樂都能促進記憶的,隻有“純粹”的,不帶歌詞的音樂才能使你的左半腦休息,而若要作為背景音樂,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陪伴音樂不能是歌曲。歌曲有語言內容,不熟悉的歌,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轉移,把“意識流”引向歌詞;而過於熟悉的歌又容易引起學生隨之哼唱,使他們養成漫不經心、邊學邊唱的不良習慣。陪伴音樂也不宜節奏過快、過強;否則,音樂不但會直接幹擾學習,而且有的可能會使人過於激動,有的則使人過於消沉。這些情緒對學習當然都是十分不利的,甚至還可能引起聽者

在聽音樂時,還應遵守以下幾個要點,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學習時,可根據自己不同的精神狀態,選擇不同的音樂來播放。當四周有噪聲幹擾或學習情緒不安時,可以選擇節拍較慢、音樂優美、和諧悅耳、曲調柔和的音樂,音量不要過大,用以排除環境噪聲的幹擾和腦內產生的雜念;在進行創造性思維、需要運用想象力時,可以重點選擇旋律優美、音色光輝華麗的曲段,用以促進積極思維、啟發靈感、展開想象、深入回憶;在學習情緒低沉、大腦疲勞、漫無興趣時,可以選擇音色優美、活潑旋律歡快的曲段,用以提高情緒、消除大腦疲勞。

2磁帶可稍微提前於學習記憶開始時播放,這樣做的目的是使自己能帶著愉快的情緒自然地進入學習環境。而且剛開始有個相對穩定的曲目,可幫助學習建立起來要進行認真學習的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

3播放音樂時,音量選擇一定要適當,以“能聽到,但又不能清楚地意識到”為宜。

記憶學堂:

研究發現,大學生聽10分鍾的莫紮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後,在空間推理測試中的得分有明顯的提高。這一現象被稱為“莫紮特效應”。

羅謝及其合作者最近在舊金山說,莫紮特奏鳴曲也能提高學習和記憶能力。他們研究發現,聽了莫紮特奏鳴曲的大鼠,其大腦海馬區內刺激和改變腦細胞聯係幾種基因的活躍水平有明顯的提高。這些基因分別負責生成一種神經生長素、一種與學習和記憶有關的化學物質以及一種神經突觸生長蛋白質。

莫紮特音樂已在臨床上應用。阿爾茨海默綜合征患者在聽了莫紮特奏鳴曲後,其空間推理和社交能力有明顯的提高。莫紮特音樂還被發現能緩解嚴重癲癇患者疾病發作的症狀,而其他音樂則不能。

選對色彩,幫助記憶

就像維生素是人的滋養品一樣,色彩也是有助於大腦的營養物——色彩心理學家西澤巴

色彩不但賦予大自然以美的外表,還強烈地影響著人的心理活動。據心理學家的研究,人對色彩的感知是一個微妙而複雜的生理、心理、化學和物理的過程。例如,看到紅色,常使人想到朝陽;想到烈火,給人以振奮和鼓舞;看到白色,常使人想到冰雪,想到寒冷,使人感到純

潔或空虛。著名現代詩人聞一多先生曾發表過這樣的見解:“紅給我以熱情,綠給我以發展,黃教我以忠義,藍教我以高潔,粉紅賜我以希望,灰色給我以悲哀。”這是色彩對心理作用的很好的說明。

色彩心理學家西澤也曾說過:“就像維生素是人類滋養品一樣,色彩也是有助於大腦的營養物。”

德國科學家最近研究表明,物體的自然色彩有助於增強記憶。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人們在記憶過程中對呈現出自然色彩的景象要比那些非自然色彩的景象更加敏感。科學家為此設計了兩個實驗。在第一個實驗中,科學家向受試者出示彩色與黑白兩組照片,圖案為草原、森林、花以及帶有汽車、房屋和人的城市風情圖片。結果表明,受試者很容易記住那些與自然色彩相吻合的彩色場景,而對於黑白圖片則記憶效果不佳。

在另一個實驗中,科學家向受試者出示的所有圖片都是彩色的,但是其中有部分被錯誤的染色。實驗結果表明,受試者隻對那些自然色彩的圖片保留有深刻的印象,而對於那些錯誤標記色彩的圖片,受試者大腦記憶效果則如同對黑白照片一樣不甚敏感。

科學家解釋說,兩個對比試驗排除了基本美學原理的幹擾,表明自然色彩對人類的記憶有著特殊影響。實驗結果顯示,人類的記憶功能在進化過程中建立了與自然界物體色彩相適應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