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借助外力,輕鬆記憶不是夢(1 / 3)

第十二章借助外力,輕鬆記憶不是夢

第十二章借助外力,輕鬆記憶不是夢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買書不如借書,讀書不如抄書,全抄不如摘抄

——民間俗語

很多同學認為,上課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聽講,做不做筆記沒有太大的關係,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實驗表明,對於同一段學習材料,做筆記的學生比不做筆記的學生成績提高兩倍,因為課堂筆記不隻是一種單純的技巧,實際上它是多種感官司的綜合作用過程。記和聽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隻有聽好,才能記好;反過來,隻有記好,才能檢查和提高聽課效果。因此,一定要正確處理聽與記的辯證關係,使課堂筆記起到它應有的作用。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說明,做好課堂筆記,是記憶和理解知識,提高學習成績的一條重要措施。再者,堅持做課堂筆記,可以促使我們思想集中,及時記下老師講課的要點,重點和難點,便於課後查閱、複習和鞏固;同時,由於聽課做筆記需要眼、耳、手、腦並用,因此可使大腦接受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從而加深對老師講授內容的理解,掌握和記憶。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課堂上我認真聽講,我也知道聽課要記筆記,從上課到下課,我的手一直沒有停,手都寫酸了,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好幾篇。回到家裏翻開筆記本,又不知道老師究竟講了些什麼?做起作業來還是不會做。筆記記了等於沒記。同學告訴我,你不要全記,要記重點,但老師講了那麼多,我不知道哪些是重點,哪些不是重點。

這個同學最大的問題就出現“不會記筆記”上。

所謂記筆記,並不是在筆記本上重新抄錄教科書已有的內容,它應該發揮“超級辭典”的作用。記錄的原則是將必須知道的基礎知識及其應用,有條不紊地整理成冊。尤其不要將老師上課所講的話語一字不漏地全部記錄下來,這樣與會議的速記員無異,等於是為做筆記而記,一點兒意義也沒有,而且事後要複習時,勢必又得花上不少時間整理,反而沒有效率。

那麼,怎樣才能記好課堂筆記,讓它發揮更高的學習效率呢?同學們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做好記筆記的準備工作

筆記本是必不可少的。最好給每一門課程準備一個單獨的筆記本,不要在一個本裏同時記幾門課的筆記,這樣會很混亂。準備兩種不同顏色的筆,以便通過顏色突出重點,區分不同的內容。

2要用筆記,而不要依靠錄音機

使用錄音機,雖然能將老師講課的內容全錄下來,但自己沒參與記的過程,做筆記的好處就無法體現,錄下來的內容複習起來也太費時、費力。

3每頁筆記的右側畫一豎線,留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空白,用於課後拾遺補缺,或寫上自己的心得體會。左側的大半頁紙用於做課堂筆記。

4課後要及時檢查筆記

下課後,從頭至尾閱讀一遍自己寫的筆記,既可以起到複習的作用,又可以檢查筆記中的遺漏和錯誤,將遺漏之處補全,將錯別字糾正,將過於潦草的字寫清楚,同時將自己對講課內容的理解,將自己的收獲和感想,用自己的話寫在筆記右側的空白處。這樣,使筆記變得更加完整、充實、完善。

5在筆記遺漏時,要保持平靜

上課時,如果有些東西沒有記下來,不要擔心,不要總是惦記著漏了的筆記,而影響聽記下麵的內容。可以在筆記本上留出一定的空間,課後求助於同學或老師,把遺漏的筆記盡快補上。

6提高書寫速度

書寫速度太慢,勢必會跟不上講課進度,影響筆記質量。要學會一些提高筆記速度的方法。不必將每個字寫得橫平豎直、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快速書寫;可以簡化某些字和詞,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書寫符號,比如用∵代表“因為”,用∴代表“所以”。但要注意不要過於潦草,不要過於簡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記的內容是什麼。速寫的目的是提高筆記效率。

7筆記方式多種多樣。學生在課堂上常用的筆記方式有要點筆記、提綱筆記及圖表筆記等。

(1)要點筆記:不是將教師講的每句話都記錄下來,而是抓取知識要點,如重要的概念、論點、論據、結論、公式、定理、定律,對老師所講的內容用關鍵詞語加以概括。

(2)提綱筆記:這種筆記以教師的課堂板書為基礎,首先記下主講章節的大小標題,並用大小寫數字按授課內容的順序分出不同的層次,在每一層次中記下要點和有關細節。條理清晰,一目了然。

(3)圖表筆記:利用一些簡單的圖形和箭頭連線,把教學的主要內容繪成關係圖,或者列表加以說明。圖表比單純的文字更加形象和概括。

記憶學堂:

美國心理學家巴納特以大學生為對象做了一個實驗,研究了做筆記與不做筆記對聽課學習的影響。大學生們學習的材料為1800個詞的介紹美國公路發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鍾120個詞的中等速度讀給他們聽。把大學生分成三組,每組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學習。甲組為做摘要組,要求他們一邊聽課,一邊摘出要點;乙組為看摘要組,他們在聽課的同時,能看到已列好的要點,但自己不動手寫;丙組為無摘要組,他們隻是單純聽講,既不動手寫,也看不到有關的要點。學習之後,對所有學生進行回憶測驗,檢查對文章的記憶效果。

實驗結果表明:在聽課的同時,自己動手寫摘要組的學習成績最好;在聽課的同時看摘要,但自己不動手組的學習成績次之;單純聽講而不做筆記,也看不到摘要組成績最差。

給記憶一個好的環境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民間俗語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有一段軼事,他青年時代酷愛讀書學習,但是他在讀書時總會受到外界的諸多幹擾,無法集中精力。後來,毛澤東為了鍛煉自己的注意力,特地到最嘈雜的鬧市處看書。不管周圍的環境如何嘈雜,他都充耳不聞,隻顧專心閱讀手中的書本。聽到這個故事你或許會說,毛澤東是因為天賦過人,所以對學習環境不挑剔。但是最新的一項科學研究結果證明:在越嘈雜的環境下,記憶力越能超常發揮。原因就在於,雖然環境嘈雜,但是周圍的人事與自己都不相關,所以更能集中注意力,而且環境越是喧鬧,人們越發會努力集中注意力,記憶力自然隨之提高。相反,如果你在家中的臥室念書,也許聽不到嘈雜聲,但房間中的一切事物都可能分散你的注意力,或許即使你的家人很輕聲地說話,也會打攪你的記憶,因為你會情不自禁地想:他們在說什麼?與我有關嗎?這樣一來,記憶的效率反而下降。

這就說的每個人都有一個適合自己記憶的環境,青少年應對自己的記憶特點有個理性的認識,弄清自己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問問自己,你在何種情況下會感到愉快,在不同的環境和心情下,你進入最佳記憶狀態要多少時間?

另一方麵,如果你容易被外界幹擾,就必須找到一個人的地方。給自己布置一個良好的學習記憶環境如:

1書房要保持整潔

隨著周邊環境的變化,人的心境與態度也會有所不同,當周邊雜亂不已時,人的心會隨之紛亂散漫。在一個有條不紊的環境裏,集中精神則很容易。因此環境對學習和記憶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如何,我們學習的最基本的環境,就是自己的書房。因為上課環境是由同學們一起營造的,但是書房則是由自己所創造的私密空間。因此,從現在起,試著把自己的房間打掃幹淨,並培養把東西整理得井然有序的好習慣。如此一來,不但心情會感到舒爽愉快,甚至學習也能得心應手,做功課時引發的煩躁感,也會煙消雲散。

2書桌上不要有雜物

既然書房這個大環境很重要,那書桌這個小環境也理所當然地同樣重要了。要營造好的書桌環境,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在書桌上放置其他的雜物。書桌上沒有其他的雜物,會讓自己得到一個信息:不可以做其他的事了,現在就是該學習。要學習就應該認真,不然就幹脆去玩。倘若明明身體已經坐在書桌前了,心中還在想其他的事,這樣當然無法讀好書,不會有好的成績,也怪不了別人。當坐在書桌前時,就要有學習的心理準備,每天都這樣訓練自己,久而久之,就能專注地學習。人是慣性動物,若每天都能這樣專心地學習,潛意識會告訴自己就是應該專心,不可以分心做其他的事,久了就會成為習慣。這樣長期下來,隻要一在書桌前坐下,就會開始認真學習,而不會做些雜七雜八的事情。

3照明條件要好

白天學習的時候,室內的采光大多不會有什麼問題,一到晚上,照明條件的

好壞就跟記憶的效率大有關係了。例如:光線不足,眼睛很快就會感到疲勞。眼睛一感到疲勞,睡意就來襲,再不就是渾身感到倦怠,記憶的勁頭全失。

在書房裏,以大約60瓦特的燈泡直射書桌,並且燈泡離書桌約50公分,這樣產生的亮度最為合適。

亮度足夠後,還要注意別使光源太刺眼,否則眼睛還是很容易疲勞,最好是

有燈罩,使燈光不至於太刺眼。

還有一點,隻讓燈光集中在桌麵上的某個部位,其他地方則一片暗淡,等抬眼看四周之後,眼球本身就得不斷調整,也容易促使眼睛疲勞。為了防止這個弊端,得設法使光源照射到的麵積盡量擴散,或者把電燈設在天花板上和桌上兩處地方。

以一般的電燈和日光燈來比較,從各種效用上來說,日光燈的照明條件比電燈更適合學習。隻要不讓光線直接射到眼睛,日光燈可說是學習最理想的照明用具。

4保持適合記憶的溫度和濕度

據專家的研究,使頭腦保持清爽、記憶效率最高的最佳氣溫是攝氏18度(包括室內、室外),濕度若低,也可以感到神清氣爽。例如:氣溫是攝氏21度,濕度是40%,這種狀態下仍然適合學習;而如果氣溫同樣是攝氏21度,濕度高達70%,就會令人感到悶熱,達不到理想的學習狀態。要保持頭腦清醒,光是氣溫和濕度適合還不夠,還得看看室內空氣的流動情況,以及周圍給這個房間的輻射熱到底有多大。也就是說,書房內必須有不斷移動的氣流。否則長時間在密不通風的室內學習,腦袋容易變得昏昏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