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對症下藥,各種記憶均有方(3 / 3)

把試驗儀器放在試驗桌上,根據試驗原理、目的、要求進行現場操作。

(2)通過信息反饋複習

就那些在試驗過程中發生、發現的問題進行共同討論,及時糾錯,達到複習鞏固物理概念的目的。

(3)通過是非辨析複習

在試驗複習中有意在儀器的連接或安裝、試驗的步驟、讀數記數等方麵設置一些錯誤,目的是讓自己分辨是非,明確該怎麼做好某個試驗。

(4)通過聯係複習

在複習某一個試驗時,可以把與之相關的其他試驗聯係起來複習。

記憶學堂:

有人曾將單詞與事項群組合,將其編排成一個故事,來測試記憶裏的強度。測試方法是把互無關聯的名次,十個為一群,總共有十二群,讓一組被測驗者將每一群名次傳承一個故事,而另一組測試者則以個人習慣隨意記憶。結果,編故事那組的記憶保持力較另一組高出七倍左右。

地理知識的記憶方法

當你要記住某一事物的時候,隻要將該事物與已經掌握的內容相連接即可。

——英國演講家托尼·巴讚

地理是中學課程中的重要部分,它涉及資源、能源、農業、工業等各方麵。在每年高中地理會考中占60%。地理知識文多圖少,枯燥乏味,學生也是覺得好學難記。針對這種現象,我們簡單介紹幾種記憶方法:

1口訣記憶法

例1:地球特點:赤道略略鼓,兩極稍稍扁。自西向東轉,時間始變遷。南北為緯線,相對成等圈。東西為經線,獨成平行圈;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例2:氣溫分布規律:氣溫分布有差異,低緯高來高緯低;陸地海洋不一樣,夏陸溫高海溫低,地勢高低也影響,每千米相差6℃。

2圖像記憶法

用圖像記憶法揭示地理事物現象或本質特征,可以激發中學生跳躍式思維,加快記憶。這種方法多用於記憶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記憶地名、記憶各種地理事物特點及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等知識。例如,高中地理下冊第七章第二節中的我國煤炭資源分布,主要有山西、內蒙古、陝西、河南、山東、河北等等,省區名稱多,很難記。可以用圖像記憶法讀圖,在圖上長到山西省,明確山西省是我國煤炭資源最豐富的省,再結合我國煤炭資源分布圖,找出分布規律:它們以山西省為中心,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即可記住這些省區的名稱,陝西以北是內蒙古、以西是陝西,以南是河南,以東是山東和河北。接著,在圖上掌握我國煤炭資源還分布在安徽和江蘇省北部,以及邊遠省區的新疆、貴州、雲南、黑龍江。

3分解記憶法

分解記憶法就是把繁雜的地理事物進行分類,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便於逐個“殲滅”的一種記憶方法。如在高中地理下冊第十章第一節中,要記住人口超過1億的十個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俄羅斯、日本、孟加拉國、尼日利亞和巴基斯坦,單純死記硬背很難記住,且容易忘記。采用分解記憶法較易掌握,即在熟讀這十個國家的基礎上分洲分區來記:掌握北美、南美、歐洲、非洲有一個:分別是美國、巴西、俄羅斯、尼日利亞。其餘六個國家是亞洲的。亞洲的又可分為三個地區,屬東亞的是中國、日本;屬東南亞的有印度尼西亞;屬南亞的有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

4表格記憶法

就是把內容容易混淆的相關的地理知識,通過列表進行對比而加深理解記憶的一種方法。它用精煉醒目的文字,把冗長的文字敘述簡化,使條理清晰,能對比掌握有關地理知識,例如,世界三次工業技術革命,可通過列表比較它們的年代,主要標誌、主要工業部門和主要工業中心,重點突出,一目了然。這種方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開拓學生的求異思維,強化應變能力,提高理解記憶。

5歸納記憶法

就是通過對地理知識的分類和整理,把知識聯係在一起,形成知識結構,以便記憶的方法。它使分散的趨於集中,零碎的組成係統,雜亂無章的變得有條不紊。例如,要記住我國的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的特點,可歸納它們的共同之處是類型多樣,分布不均;再記住它們不同的特點,就可以把土地資源、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的特點全掌握了。

6形象記憶

地理知識的形象記憶是相對於語義記憶而言的,是指學生通過閱讀地圖和各類地理圖表、觀察地理模型和標本、參加地理實地考察和實驗等途徑所獲得的地理形象的記憶。如學習“經線”和“緯線”這兩個概念,學生觀察經緯儀後,便能在頭腦中形成經緯儀的表象,當需要時,頭腦中的經緯儀表象便能浮現在眼前,以致將“經線”和“緯線”概念正確地表述出來,這就是形象記憶。由於地理事物具有鮮明、生動的形象性,所以形象記憶是地理記憶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當形象記憶與語義記憶有機結合時,記憶效果將成倍增加。

7比喻記憶法

把所要記憶的地理知識與人們熟知的相關知識聯係起來完成記憶的方法。科學、準確的比喻記憶能夠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枯燥的內容趣味化、複雜的內容簡單化。例如:記憶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時,可比喻為燕子的季節遷徙。記憶太陽係九大行星中衛星數最多的行星——土星時,可以將其比作土霸王。

8諧音記憶法

把需要記憶的地理知識通過諧音組合到一塊,然後聯想創造出一種意境的記憶方法。如黑色金屬主要包括鐵、鉻、錳等,可以采用“鐵哥們”作諧音記憶。又如類地行星主要成分是氫、氖、氦,可以采用“勤奶孩子”作諧音記憶。

9荒謬記憶法

荒謬記憶法指利用一些離奇古怪的聯想方法,把零散的地理知識串到一塊在大腦中形成一連串物象的記憶方法。通過奇特聯想,能增強知識對我們的吸引力和刺激性,從而使需要記憶的內容深刻地烙在腦海中。如柴達木盆地中有礦區和鐵路,記憶時可編成“冷湖向東把魚打(卡),打柴(大柴旦)南去錫山(錫鐵山)下,揮汗(察爾汗)砍得格爾木,火車運送到茶卡。”

總之,地理記憶的方法多種多樣,中學生根據不同的地理知識采取不同的記憶方法就可以達到記而不忘,事半功倍的效果。

記憶學堂:

研究人員最初是在老鼠試驗中確認海馬神經細胞會增殖的,他們準備了兩個老鼠飼養箱,在其中一個放入幾個可以像水車那樣轉的玩具,另一個裏麵則什麼都沒放,然後各放入一隻來輸氧一段時間,最後檢查這兩隻老鼠大腦的狀況。結果表明,在有玩具及存在很多刺激的環境中生活的老鼠,海馬神經細胞增殖了15%,而且這種增殖現象在放入飼養箱幾天後就已經開始了。

政治知識的記憶力

一切知識的獲得是記憶,記憶是一切智力活動的基礎。

——英國哲學家培根

政治記憶的方法有很多種,這裏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諺語記憶法

諺語記憶法就是運用民間的諺語說明一個道理的記憶方法。

采用這種記憶方法的好處是:

(1)可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的積極性,變厭學為愛學,變被動

學習為主動學習。

(2)可拓寬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思維的靈活性。

(3)能培養自己一種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刻苦鑽研,從而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克服一個個難題。

采用這種記憶法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諺語與原理聯係要自然,千萬不能生造諺語,勉強湊合。

第二,諺語所說明的原理要注意準確性,千萬不能亂搭配,不然就會謬誤流

傳。

第三,諺語應是所熟悉的,這樣才能便於自己的記憶。

例如,“無風不起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說明事物之間是相互聯

係的,是唯物辯證法的聯係觀點。

如“山外青山樓外樓,前進路上無盡頭”、“刻舟求劍”等這些都說明了事物

都是處於不停的運動、發展之中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這是唯物辯

證法發展的觀點。

2自問自答法

自己當教師提問,自己又作為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回答的方法,稱之為

“自問自答法”。

在學習過程中,對一些最基本的問題就可以用“自問自答法”進行。例如:

問: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是什麼?

答:是使用價值和價值。

問: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它的兩個基本職能是什麼?

答: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它的兩個基本職能。

自問自答法不僅可以用於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學習中,對於一些較複

雜的知識的學習也可用此法進行,而且效果也很好。

比較複雜的學習內容,經過自問自答,就會條理清晰,便於記憶和理解。所

以,“自問自答法”是一種比較常用的理想的記憶方法。

3舉一反三法

在學習過程中,對某個問題進行重複學習以達到記憶的目的的方法稱之為舉一反三法。

“舉一反三”的記憶方法並不是說對同一問題簡單重複二至四次,而是指對同一類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反複進行學習、練習、討論,這樣才能使我們較牢固地掌握知識,思維也較開闊,才能學得活、學得好、記得牢。

如對商品這一概念的理解,我們運用“舉一反三法”,真正掌握了任何商品都是勞動產品,但隻有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才是商品;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異的人類勞動,如1件衣服能和3斤大米交換,是因為它們的價值是相等的。千差萬別的商品之所以能夠交換,是因為它們都有價值,有價值的物品一定有使用價值……如此從多種角度反複進行,就能牢固地掌握商品的基本概念及與它相關的一些因素,使我們真正獲得知識,吸取精華。

4理清層次法

要善於把所學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進行分析,找出每一個層次的主要意思,這樣就便於我們熟記了。

例如,我們學習“法律”這一基本概念,用“理清層次法”就較為科學。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分解成這麼幾個部分:

(1)它是反映統治階級的意誌,維護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的(法律不維護被統治階級的利益);

(2)由國家製定或認可的(沒有這一點,就不能稱其為法律);

(3)用國家強製力的特殊

的行為規則(國家通過法庭、監獄、軍隊來保證執行)。采用這種理清層次的方法,不僅便於熟記這一概念,而且也不易忘記。

5規律記憶法

這種學習方法就是要我們在學習中,注意找到事物的規律,以幫助我們牢記。在基本原理的熟記中,這種學習方法可謂是最佳方法。

例如我們根據對立統一規律就能熟記:內因和外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麵和次要方麵、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量變和質變、新事物和舊事物等都會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化。

“規律性記憶法”能以最少的時間熟記最多的知識。

在政治課的學習中,如果能把上麵介紹的7種學習方法融會貫通,交替使用,無疑對提高學習效果是有積極意義

的。

記憶學堂:

用幾個諺語記憶政治課中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的關係原理”。

哈佛女孩劉亦婷:學得越多,記得越快

附錄:哈佛女孩劉亦婷:學得越多,記得越快

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報》報道: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四所美國名牌大學同時錄取了18歲成都女孩劉亦婷,並免收每年高達3萬多美元的學習和生活費用。

這四所美國名牌大學分別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威爾斯利學院和蒙特豪裏尤克學院。

威爾斯利學院是美國總統夫人希拉裏、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及宋美齡、冰心等名人的母校;而哥倫比亞大學和蒙特豪裏尤克學院也都是世界一流的高等學府,每年申請入學者如過江之鯽,就連美國本土的學生也很難考上。至於報考世界頂尖級的哈佛大學,更是被“留學指南”專家歎之為“難於上青天”的事情。

劉亦婷怎麼能夠取得如此讓人驕傲的成績呢?這其中很大的原因要歸功於她超強的記憶力。

俄國科學家謝切諾夫說過: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於記憶。《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中介紹劉亦婷的記憶方法,先把內容背到剛能夠背出來,記下大概的時間,比如是60分鍾,那就再用30分鍾的時間熟練鞏固。這對以後的快速複習回憶非常有幫助。

另外,劉亦婷還提到一個提高記憶力的原理,學得越多,記得越快。因為知識本身和人的思維本身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體係,各部分之間都是緊密相連、相互滲透的,知識體係本身就具有自由聯想的結構,知識點形成不同的聯想結點,構成一個立體四維網絡,越多的知識結點的建立,就會使我們對整個知識網的把握和記憶、理解更加容易,使知識網更加堅固,使任意兩個知識點之間的路徑更加多樣化、豐富,也因此從一個知識點轉向另一個知識點也就更加迅速快捷。這裏有一個原理:學的越多就學得越快、記得更好。如果隻是單純記憶一些無意義的數字和詞語,那麼即便每天隻讓你記憶10個,你也是記了今天的,忘了昨天的。可如果讓你記憶一段音樂、動畫、或故事情節,你會快速而牢固地記住。因此,不是說記得越少,就記得越快越牢,很多時候是記憶的知識越多,也就形成越完善的整體,也就記得越快越牢。人之所以能記住故事、音樂,是因為這些資料都是成為體係的有機整體,就像記憶圖畫那樣,人是很容易記牢的。一個網絡並不是結點越少就越輕便好使,而是結點越豐富,盡管拿起來有點重,但是效率和效果更佳。我們很多時候都簡單地理解為,隻要一天到晚讀一本書,就可以把這本書記得快又牢,然而生活中很多事情是“功夫在戲外”或者“走彎路比走直路更快”。思維就是這樣,很多事情如果我們開個會,來直接研究這個問題,往往沒有結論,在自由聯想中不知繞了幾百個彎,突然繞出一個靈感,繞了很久才繞回到主題,但是一下子茅塞頓開,看起來好像是一直在無邊無際、不著調地聯想,在跑題,但是猛然間就回到了主題,並且經過這麼一繞,一下就明白了問題、解除了疑惑。知識體係這種東西跟思維密切相關,說白了,所謂的知識體係,不還是人類思維的結果,當然是在實踐的基礎上。而且任何知識體係的發現、研究、表述、整理、分類都離不開語言和數學符號,而語言和同樣作為語言的數學符號等,都是直接與思維緊密相連的。所以知識、新概念、新發現的誕生,都離不開人類對所發現的自然或人工現象的整理、綜合、分類、分析、聯想等思維。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貢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與幫助,及許多老師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廉勇、歐紅梅、周珊、張豔紅、柳絮恒、趙一、趙紅瑾、齊紅霞、齊豔傑、陸曉飛、趙廣娜、徐春豔、王非庶、李秀敏、王傑、張保文、李亞莉、何瑞欣、杜莉萍、李衛平、李敏、梁素娟、許慶元、姚迪雷、毛定娟、尹娜、王巧、楊婧、王娟娟、張豔芬、許長榮、王愛民、李琳、李偉楠、王鵬、羅華傑、武敬敏、甘豔河、閻妍妍、楊英、羅婷婷、李良婷、上官紫薇、楊豔利、於海英、曹慧利、肖冬梅、張乃奎、王源、楊巍、劉瑞杭、劉紅強、段文豔。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鑒和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和作品,從中得到了不少啟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華,謹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書的誕生。凡被本書選用的材料,我們都將按出版法有關規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詳,尚未取得聯係。敬請您見到本書後及時函告您的詳細信息,我們會盡快辦理相關事宜。

由於編寫和出版時間倉促,以及編者水平所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誠請廣大讀者指正,特馳惠意。

聯係人:邢先生

聯係電話:010-82866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