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千萬人一條心。形容團結一致。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朱雋傳》。

黃巢在東漢末年領導了黃巾大起義,引起朝廷恐慌,靈帝派朱雋率軍鎮壓,大軍在宛城與韓忠的起義軍相遇,朱雋在探察清楚韓忠在宛城的東北守備較弱,就派一分隊第二天大張旗鼓地攻其西南,然而自己卻率主力突襲東北,終於攻占了外城。

朱雋不顧韓忠的談判要求,加緊圍攻內城,可一連幾天都遭到了起義軍的頑強抵抗。攻城屢屢受挫,朱雋又登上外城城牆向內城眺望,接著,下命令叫部隊後撤幾裏。撤退後不久,城內守軍紛紛衝出城外,試圖突圍,朱雋的兵馬乘機從側翼殺過來。韓忠不備,想再退回內城已來不及,起義軍隻得四散而逃,傷亡很大。

事後,朱雋的部下問他用的什麼計謀,他得意地說:“我從高處看得很清楚,內城十分堅固,城內盡是守兵。他們想談判談不成,想突圍又出不去,他們隻有萬眾一心跟我軍拚命。一萬個人齊了心尚且勢不可擋,何況他們有十萬人馬呢!倒不如先緩一緩,暫且鬆動一下包圍圈,讓他們產生突圍的念頭,然後乘亂殺上去,那麼他們的士氣也就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