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比喻收複國土失地的雄心壯誌。

【出處】元·脫脫《宋史·嶽飛傳》

金在靖康年間,擄了宋徽、欽二帝後,又於1140年兵侵南宋。高宗急令大將嶽飛率“嶽家軍”抗金。嶽飛在郾城把金兀術的10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損失過半。這就是著名的“郾城大捷”。嶽飛隨即命人聯絡太行山等地義軍聯合抗金。各路豪傑紛紛打出“嶽家軍”的旗號來響應。

北方的百姓早就恨透了金軍,日夜盼望嶽飛的軍隊早日前來,義軍打起“嶽”字旗號以後,百姓都急著牽牛、送糧給義軍;還有些百姓頭上頂著盆,盆中燃著香,等在路上迎接義軍。

那時候,金國發布的命令,在燕山以南已經沒人理睬了。金軍統帥兀術想征發軍隊抵抗嶽飛,不料命令下達後,黃河以北竟沒有一人前來。他隻好歎口氣,說:

“自從我起兵北方以來,還沒有像今天這樣慘敗過,真是撼山易撼嶽家軍難啊!”

全軍的將領也惶惶不安,不斷有人向宋軍投降。有個叫韓常的將軍,準備帶領五萬人馬歸降嶽飛。

嶽飛看到形勢非常有利,高興極了,對部下說:

“我們很快就要直搗金人的老巢黃龍府了。到那時候,我一定同大家痛飲一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