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為了修築婆羅浮屠塔,成千上萬名工人、工匠、雕刻師和藝術家參與了建築,工期長達七八十年。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傑作壽命卻異常短暫,在公元10世紀佛壇就人們被廢棄了,任其悄然崩塌、被叢林蠶食。有人說,1006年,此地發生了默拉皮火山噴發和地震,婆羅浮屠周圍的居民因此紛紛逃離,使這個著名的建築荒廢了800多年。
婆羅浮屠是一個特別的古跡。它不是寺廟,因為它沒有膜拜或祭祀的地方,它是一個巨大的佛陀神殿,既是率堵波,又是曼荼羅(壇場)。由於缺少文字記載,它的曆史麵目,它的來龍去脈,後人知之甚少。據考古學家們考證,從跋羅婆文寫的碑銘上看,其建築年代大約在公元772年~830年間,但具體什麼時間卻無法確定。另外,佛塔的設計者究竟是何人,也無從查考,而僅能從民間傳說中尋找一點影子,即可能是薩瑪拉羅國王。
佛塔基座上刻有160塊浮雕,浮雕全部內容都取材於佛本生經故事。中部五層塔身和圍牆上也刻有1300塊精美浮雕,描繪了佛祖解脫之前和日常生活的情景,也有一部分反映了一些民間傳說,有423尊塑像。然而,迄今為止世人理解的僅占20%。如《獨醒圖》表現了富貴不淫;《救世圖》讚揚佛的慈悲寬宏;《身教圖》則教育人們不要以惡報惡,而剩下的大部分佛像雕石卻無法使人完全了解其深刻的內在含義。
在婆羅浮屠的整個建築中,多次用到了“8”、“10”等數字。三層圓台上的小舍利塔的數目分別為32、24、16,塔內佛像總數為504,這些均是8的倍數。佛塔建築中所有舍利塔的數目是73,而“73”的個位數與十位數之和恰好是10,這是佛教教義中一種圓空、輪回的體現。另據傳說,原來塔內佛像總數為505尊,後來由於塔頂原來的佛像修行圓滿,達到涅盤,遠走高飛了,所以成了現在的504尊。原佛像數505這三位數之和也是10,這與舍利塔的總數目具有相同的道理,即從零出發,經過九個實數後,回複到零,故十等於零。在此,佛像中抽象的“空”的觀念得到了充分體現。
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印度尼西亞政府對婆羅浮屠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繕。1983年2月23日,人們為婆羅浮屠舉行了竣工典禮,這個世上最大的佛殿得以重賦舊貌。然而,婆羅浮屠謎一樣的身世並沒有隨著它的重建而消失,佛塔中的謎還很多,婆羅浮屠佛塔的神秘麵紗還在等待被一層層地揭開。
神秘現象關鍵詞:婆羅浮屠夏連特王朝大乘佛教默拉皮火山
千佛碑上的腳印之謎
在中國四川省新都縣內有一座叫寶光寺的寺廟,這座寺廟與其他寺廟最不同的是,它有堪稱國內佛教之寶的千佛碑。而最奇特的不是這稀有而珍貴的千佛碑,而是寺廟裏有一個巨大的腳印。這是一隻佛的腳印。
在我國,許多地方的山、崖、洞、塔、殿均以千佛命名,而以千佛命名的碑卻比較罕見。四川省新都縣寶光寺內的千佛碑刻造於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千佛碑上的佛像高約5厘米,雙手合十坐於蓮台,縱橫有序地排列在高175厘米寬65厘米,厚14厘米的碑身四麵,足有1000之數。碑正中有一穹隆狀龕窟,內刻有一佛(釋迦牟尼)二菩薩(文殊、普賢),佛祖正襟危坐,菩薩侍立兩旁。碑下端為東、南、西、北四大天王,手執法器,勇武威嚴。碑額中心為接引佛,佛座下刻二力士,佛左右刻“雙龍盤綴”,兩條舞龍形體矯健,首尾相接。這巨大佛的腳印在千佛碑碑額的接引佛下,它有17厘米長,如果按碑上佛像的比例來折算,是相當大的。據說這是當年佛祖在這裏歇息時留下的腳印。
據說在佛祖去世之前,曾站在大石上對弟子說,在我去世之前特別留下這雙腳印,這雙腳印將會像我一樣陪伴你們,百年之後將會有一個叫阿育王到這裏來弘揚佛法。於是世界各地的佛教子弟為了追隨佛祖,在許多佛教聖地都刻製了佛的腳印,目的是希望佛教教義廣被天下、世代相傳。但是,寶光寺內千佛碑上刻的是單腳印。就單腳印而言,國內其他地方尚未見到。據我國東晉高僧法顯在其所著的《佛國記》中說,現今斯裏蘭卡中南部的聖腳山山頂,有一隻長約1米的腳印,乃是釋迦牟尼來此說法時留下的,這是一隻左腳印,而千佛碑上刻的卻是隻右腳印。這其中會不會暗含什麼玄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