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看國外青春片怎麼拍(1 / 1)

娛樂觀察

國外也有青春片潮,但不同於國內把青春片等同於愛情片的模式,國外更流行的概念是“青春+”,例如好萊塢把青春片加入喜劇、科幻等元素,變得更暗黑、驚悚、重口、多元,以期用類型化留住年輕觀眾。

目前階段,國內青春片加入多元口味效果並不太好,看看同期《萬物生長》比《左耳》的票房落差就能知道。隻有在經曆了一個純粹的青春片消費高峰之後,我們或許才可以期待國產青春片出現一些不一樣的表現手法。先讓我們看看國外怎麼玩青春吧。

青春+奇幻:《暮光之城》係列、《哈利-波特》係列

兩個係列本質上都是青春片,走的也是原著改編電影、俊男靚女的路子。一個加入了吸血鬼,一個加入了魔法,可以讓青春更加磅礴大氣。

青春+冒險:《饑餓遊戲》係列

冒險元素讓該片加入了更具看點的動作部分,同時對社會製度的探討讓該片更具深度。

青春+童話:《白雪公主與獵人》、《灰姑娘》

這種結合有暗黑係和經典係兩種路徑,但不論是哪種,都擴大了影片的群眾基礎,把童話粉絲也納入到影片受眾當中。

青春+疾病:《星運裏的錯》

這部講述兩個癌症青少年相愛的小成本青春片成為去年北美影市的一匹黑馬,除了有對愛情和青春的表現,對生命、尊嚴的深入思考也是電影贏得口碑的關鍵因素。

青春+運動:《冰雪公主》

講述一個花滑女孩的成長,青春之餘更加勵誌。

青春+科幻:《分歧者》、《安德的遊戲》係列

兩部影片都以未來作為背景,融入的科幻元素與主人公的成長相結合。

青春+殘酷:《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日本有名的殘酷青春大師岩井俊二代表作,用細膩的觀察展現了青春的另一麵,青春也不是隻有純愛、陽光和美好。

青春+歌舞:《歌舞青春》

好萊塢著名的係列歌舞片,對主角的要求除了會談情說愛,還要能歌善舞,造就了幾位著名的青春偶像如紮克-埃夫隆和凡妮莎-哈金斯。

青春+動畫:《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穿越時空的少女》

這兩部都是日本著名動畫電影,雖然主角都是青少年,但作為動畫並不低幼,反而對愛情、友情都提出了深刻的問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