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三名王子無時無刻不在謀劃著將對方消滅掉的事情,但真正將戰火徹底點燃的,卻是亞曆克斯。
原本,這名特拉波要塞的守備官為了貪圖要塞總督的和東部軍區司令官的職務而投靠了阿布丹傑王子。這時候他麾下仍有近萬兵士。
但是很快的,克裏格橫插一手,使得迪德人占領東部軍區的計劃被全盤打亂,而亞曆克斯的美夢自然也就破滅了。
然而,叛亂者是沒有回頭路的,在阿布丹傑王子撤走的時候,亞曆克斯也隻好帶著他的軍隊一同撤進了迪德人的境內。這個時候,他的隊伍裏已經隻剩了八千多步兵。
進入新的家園後,阿布丹傑王子對他們也不是不好。但勢力弱小而又不願意向民眾征收重稅的阿布丹傑王子自己的生活本來就並不奢華,時間一長,便難免引起亞曆克斯的不滿——他投靠阿布丹傑,所為的是富貴和權勢,然而這兩樣卻都沒能得到。
在這種情況下,當財大氣粗的大王子紮希達向他遞出金枝的時候,他隻是稍微猶豫了一下,就同意了。
改換門庭的亞曆克斯很快就如願以償的獲得了他所想要的——至少是一部分——在錢財上,紮希達給得是阿布丹傑的兩倍。然而即便是大王子,也以異國人不合適擔當本國人為理由,沒有讓亞曆克斯出任任何官職。
而最使亞曆克斯感到難以忍受的,就是他的軍隊結構——他的軍隊全部都是步兵,而無論是阿布丹傑還是紮希達都沒有給他配備騎兵,甚至也沒有戰馬。這就意味著,在迪德人廣闊而平坦的國土上,亞曆克斯的軍隊完全無法勝任獨立作戰的任務。
這種缺陷的弊端最後在亞曆克斯奉命率隊伏擊克裏格的時候就完全的體現了出來。在遭到蠻騎兵來自背後的突擊時,盡管亞曆克斯的士兵都是些經驗豐富的老兵,盡管他的士兵裝備精良,在那些行動迅速的騎兵突擊之下還是死傷慘重——以四千步兵對陣三千蠻騎兵,在及時的重組了槍陣之後,亞曆克斯仍舊損失了近兩千人——如果不是薩珊騎士們及時的突入支援,這個數字可能還會被擴大。
因此,在聽說有兩千騎兵接近,而紮希達試圖拉攏他們的時候,亞曆克斯立刻自告奮勇的率隊出擊,在那位大王子來得及下定決心之前就率先和那些波達人接觸了。在重金利誘及安全保障之下,那兩千人毫無懸念的成為了亞曆克斯軍隊序列裏的戰士。
盡管亞曆克斯知道,自己這種自作主張的行為勢必引起紮希達的不滿,但在諾裏克人看來,掌握在手中的兵馬,才是自己的性命和未來的最可靠保障。而這群新加入的人,也為亞曆克斯指出了一個新的募兵方向——拉攏那些馬賊盜匪——這些人雖然桀驁不馴,卻都是刀馬嫻熟之輩,隻要聚到一起,訓練些時日,馬上就能變成可靠的戰鬥力。
然而,因為發現新兵源而興高采烈的亞曆克斯並沒有高興多久,就笑不出來了——紮希達最大的敵人,他最大的弟弟,那位同樣勢力強勁的二王子所派出的一萬兵馬就在亞曆克斯收編那些叛亂者的時候,開到了他的營地附近。
在收編了兩千多叛亂者後,亞曆克斯的軍力重新恢複到八千人的水平。然而這些新人的戰鬥力和忠誠度都有待考察。另外,那位更加希望自己留著實力謀求將來的指揮官也絲毫不想和敵人一次拚掉老本,便在急匆匆的派遣信使向自己的主子求救的同時,帶著軍隊在一處臨水的丘陵上紮營,並不斷的向敵人派出使節,拖延時間。
在得知亞曆克斯已經收編了那兩千人,並且被困在了東邊的丘陵上之後,紮希達又喜又怒。喜的是他的麾下又增加了兩千戰力,怒的則是亞曆克斯擅自行動導致成為敵人攻擊的目標。
反複權衡之後,紮希達一邊讓信使將自己對亞曆克斯的死守待援的命令帶回去,一邊派遣麾下著名的勇將,有怒斧之名的加齊人加拉卡,率領一萬名加齊人前去救援。
在加拉卡臨行前,紮希達特意囑咐他,不要著急,穩妥為上。
事實證明,加拉卡不但是勇將,也是智將。對自己主人這個隱晦的命令揣摩得及其到位,硬是將三天的路程走出了六天的時間。
然而,這位智勇雙全的加齊人顯然小瞧了亞曆克斯的本領。等到他率領軍隊到達的時候,並沒有如願以償的看到兩敗俱傷的兩支軍隊,反而發現他的敵人和他要救援的人分別在丘陵上下紮營,相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