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互補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1 / 3)

第九章互補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

第三節向互補者請益,見識天外之天

帶著欣賞的眼光看別人

美無處不在,缺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羅丹

努力尋找互補者的優點

我們必須帶著欣賞的眼光看互補者,努力尋找他們的優點,因為隻有這樣,“互補者”的作用才能發揮出來。

歌德與席勒之間的友誼向來為人稱頌,歌德就是一個善於發現朋友優點的人。

歌德比席勒年長10歲,當席勒還是一個小青年的時候,歌德已名揚天下。作為後起之秀,席勒的才華並不亞於當年的歌德,他21歲就以劇作《強盜》一舉成名,接著又寫了《陰謀與愛情》等三部風靡一時的悲劇。

文人難免相輕,兩人相處不再如從前那樣長期共存自如,感情上也產生了距離。不過歌德畢竟具有偉大的胸懷,他欽佩席勒的長處——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專心致誌努力創作,同時忘記了席勒的短處——驕傲自滿、目中無人。

若幹年後,他還保持著與席勒深摯的友誼。他對席勒說:“你給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為詩人複活了。”

兩人在寫作上多次合作,成為終身好友,死後還同葬在一起。

歌德與席勒的友誼常青很好地詮釋了這樣的真理:“忘記朋友的缺點,記住朋友的長處。”當席勒傲慢的缺點傷害到歌德的自尊時,歌德將它忽略;當席勒專心致誌的優點刺激了歌德的創作激情時,歌德將它永遠記住。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我們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隻有心存感激地記住朋友的優點,寬容地忘記朋友的缺點,才可能使關係更加親密,從而促進我們生存質量和個人能力的提高。相反,如果總是吹毛求疵,雞蛋裏挑骨頭,大家相互指責、相互埋怨,則隻能破壞朋友之間的感情,進而阻礙自己的進步。

欣賞朋友的優點,實際上是為了自己。尋找朋友的失誤進行批評,不僅不會有愉快的心情,反而會使自己心情煩躁。對別人持有批評的態度,有時是自己忌妒別人。因為你忌妒人家,所以會專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以平衡自己的忌妒心理,豈不知被批評的一方察覺不到你的批評,反而使批評者本人心情鬱悶、煩躁不安。

《水滸傳》裏的白衣秀士王倫更是一個嫉才妒賢的入物,他看到晁蓋、吳用等人上山,不僅不從內心裏歡迎,反而增添了心頭的憂患,唯恐這些有膽有識的人要奪他的金交椅,遂起害人之心,要不是林衝火並了他,梁山泊的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態度,努力尋找互補者的優點,這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非常有益。如果能多關注互補者的優點,對互補者持批評態度的傾向和煩躁的心情就會隨之消失,就能得以心情舒暢地工作和生活。

從這種意義上講,人更應該努力從批評別人的陰影中擺脫出來,努力讓自己學會欣賞他人。

培養欣賞互補者的修為

欣賞互補者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這需要學習和培養。

要培養欣賞互補者的修為,首先應該將互補者的優點一一列舉出來,並時刻提醒自己,他們的有些優點是自己不具備的,也正是這些優點值得自己學習,並讓他們看起來更可愛。

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創造了一個改善朋友關係的三周計劃。他讓那些產生分歧或者矛盾的合作夥伴,在三周之內,要求自己每天發現對方的一個優點並且告訴對方。開始的幾天可能會覺得有些別扭,但是幾天之後就會自然了。到了第二十一天結束時,大多數的朋友竟然發現列舉對方的優點並不是件困難的事。同時也發現,對方的一些優點,也給了自己很大的幫助。

歐陽修與好朋友宋祁一起,被指派修編唐代的史書。宋祁有個毛病,寫起文章來,常愛用冷僻的字詞,使人頗為費解。為了事業的需要,歐陽修每次都幫助宋祁修改文章,而且毫無怨言。通過精誠地互補合作,最終將唐史編撰為史書中比較出色的作品。

將朋友的優點逐一列出來的辦法,能幫助我們多回憶朋友之間的溫情,從而忽略與朋友之間的不愉快。

理解他人也是欣賞他人的一個基礎。

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友情轉淡的朋友有一半左右隻是因為彼此的個性比較強,因為彼此看不慣而相處得很別扭。

其實,這種現象的發生正是缺乏理解造成的。換個角度看,我們會發現有很多的缺點並不涉及是非和原則,所以不要把這些看得太嚴重,而是要彼此理解和適應對方的個性,這樣大多數的友情危機也就可以避免了。

比如說,辦公室是個小社會,同一公司的同事來自不同的生活環境,能做到東西南北大融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同在一個公司,學習上、生活上的互相幫助是免不了的,大家在相處中就會發現彼此的許多優點和缺點。我們應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用理解的心態去看待同事的一些“不合理之舉”。

管仲和鮑叔牙從小就是好朋友,他們曾經一起做買賣,管仲總是要多占一些利潤,這本是一個貪小便宜的缺點,但是鮑叔牙卻能理解管仲,他對人說:“管仲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要養活他的老母親啊。”管鮑之交也因為相互理解而千古流芳。

理解是藺相如讓道廉頗的寬懷大度,理解是林黛玉不規勸賈寶玉死讀“聖賢書”的點滴癡情,理解是朋友間的調和劑。

要學會欣賞互補者,還要明白我們身邊的朋友是最切實的老師,要以我們的互補者朋友為豪,這樣我們才能麵對真摯的友情加上謙虛的態度去學習。有一些人不但不會欣賞朋友,反而排斥朋友的優點,比如張先生文筆非常好,在書刊上發表過一些文章,可他的朋友從來不去祝賀他的成功,從來不去翻閱他成功的作品,甚至從來不去問他文章的主題,更讓人失望的是他的朋友是個很愛看書的人,隻是一味認為“連我身邊的他都能發表上去的文章,那一定沒什麼水平”。這樣,這位朋友不僅失去了一個學習寫作的老師和機會,同時他並沒有分享朋友成功的喜悅。這就是一種不會欣賞朋友的實例,不懂欣賞別人的人失去了一種升華自己的機會,他們沒意識到存在身邊的財富。其實,朋友多才多藝,同時會影響到你,使你的生活也豐富多彩;相反,你的老練深沉也會使他變得穩重,關鍵在於你得及早地發現這些身邊的財富,要知道你欣賞他人的才華,那仍屬於他人;但你欣賞朋友的才華,這才華也屬於你自己。

總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互補者,如果我們的眼中隻是死死盯著他們的缺點,忽略他們的優點,就無法維護友誼,也無法取得進步。

[交友之道]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閃光點,用欣賞的眼光看朋友是我們完善自我的起點。

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結交朋友貴在彼此以誠相待,這樣就可以在事實上可以收到互相切磋、互相勤勉的效果。

——楊賢江

充分表達意見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每一個人都對問題有著獨特的思考,所以,要想解決問題,最好能夠讓很多人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再把這些見解集中起來,從中找到最好的方案,這也是所謂“集思廣益”的意思。

德國著名的免疫學家艾爾利希和醫學家貝林之間的合作與分離說明了這個道理,他們一起創立了“側鏈學說”,對抗體的產生及抗體的作用進行了深刻的理論探討,後來他們共同研製成功白喉抗毒素。然而,艾爾利希容不得貝爾與他有哪怕是學術觀點上的爭論,貝爾與他的正當爭論,也會導致他的不快甚至憤怒,最後他與合作多年的貝爾分道揚鑣。

他們從此失去了共同取得新突破的機會。

英國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和焦耳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但由於他們找到了妥善的解決方法,故事的結局便有了很大的不同。湯姆生很小的時候便才華出眾,成果累累,聞名物理學界,22歲便當上了格拉斯哥大學教授。焦耳年長他六歲,且是個中學教師,他22歲便發現了通電導體發熱的規律,25歲證明熱是能量的一種形式,測出了熱功當量。隻因焦耳出身卑賤(釀酒匠,無學曆),湯姆生瞧不起他,激烈地反對他的學說,堅持“熱質說”。有兩次在英國科學協會的學術會上,他們爭得麵紅耳赤,但經過科學實驗,湯姆生在真理麵前服了,他們成了莫逆之交。

可見,要想對某一問題達成充分的共識,找到解決某一問題的方法,就必須讓參與其中的各方人士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我們結交“互補者”朋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從對方的不同意見中得到啟發,所以,在與朋友進行交流時,我們必須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隻有這樣,才能與朋友之間形成一種良性互動,這種互動的結果便是你和朋友的“雙贏”——雙方都從對方那裏吸收了有益的知識或見解,這對個人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

表達意見的注意事項

與互補者交往或討論問題的時候,“大膽表達意見”是必要的,但是在表達的時候,一定要遵守一定的原則,一般來說,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見隙發話,不搶話爭話。自己有真知灼見希望盡快發表出來,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你同樣也要給別人發言的機會,不能迫不及待,在他人侃侃而談時,硬是卡斷他的話頭,讓自己一吐為快;或者他人正欲發言時,你捷足先登,把別人已到牙根的話硬是擠回去,讓自己暢所欲言。大李是個有理想、有見解的青年,但他性子急,有喜歡搶話插話的毛病。他大學畢業分到某校任教。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思考,他形成了一些對學校發展規劃的意見,準備在有關會議上力陳己見。機會終於來了,學校為整頓校風,召集大家出謀劃策,許多教師積極響應,做了充分的發言準備。大李為了讓自己給大家留下個好印象,提高嗓門,搶先發言。他在那兒唾沫飛揚,眾人卻隻顧目瞪口呆,幾個準備發言的老師都被他擠到了一邊。結果,人們不僅未能接受他的意見,還對他的人格產生懷疑。假如他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根據當時說話的進展情況適時趁隙陳述自己的意見,可以預見,他將收到理想的表達效果。

(2)尊重互補者,不隨便否定互補者意見。尊重對方是與人交往的最基本準則,意見是人的思想的反映,尊重他人的意見,也就如同尊重他人。但有些人為突出自己的意見,引起他人對他談話價值的充分認同,常自覺不自覺地對他人意見加以貶低、否定,結果引發了對方的不滿和對抗,不僅自己的意見未得到重視,反而遭到冷落和否定,自己形象也受到貶損。有些善說話者,在發表意見時,恰恰采取相反的態度,他們會巧妙地從不同角度對已發表出來的意見加以肯定和褒揚,甚至采取順勢接話、補充發言的方式陳明己見。這樣,別人會保持一個積極的、良好的心態傾聽你的高論,你的意見就得以圓滿發表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