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互補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2 / 3)

(3)言語謙虛,定準說話基調。在表達見解的時候,很多人喜歡言辭激昂,甚至顯得咄咄逼人,意在增強說話力度,引起聽話者的震動。有時候這樣做可能會有效果,但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其一,形式上太激烈,容易傷害人,不易為人接受。其二,言辭太激烈,可能會導致水分過多,誇張色彩太濃,給人以言過其實的壞印象。所以發表己見時,最好把握分寸,定準基調,保持一種謙虛的姿態。

陳日畢業後應聘到一家公司,但這家公司的產品沒有銷路,生產效率低下,企業形象不佳。陳日是一個聰明人,知識水平又高,很快看出症結所在,良策高見不可勝數。但他並沒有以救世主的麵目出現,而是出言謹慎,尊重領導和前輩,言語謙虛,以商榷建議的口吻與大家交流意見,結果很快贏得了信任。他的意見很快得到采納,他的威信也樹立起來。

(4)大度能容,歡迎互補者的反麵意見。你發表了己見以後,有時別人會提出反麵意見,這時你不應該對反麵意見持消極態度。章輝是一家公司裏非常有前途的職員,因為他能力強,對事情又常有獨到見解。在公司的會議上,章輝常常利用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 ,往往石破天驚,出語不凡。但單位頗有些人看不慣章輝,甚至有嫉恨心理,所以對章輝的發言不時有人加以責難和批評。每遇此情,章輝並不視作與自己過不去,而是虛心傾聽,真誠請教,認真反省。這麼一來,有些故意找茬的同事反倒過意不去了,提的意見也中肯起來,對章輝也逐漸抱有好感。而章輝的水平也有了更大的提高。

[交友之道]

與互補者充分交流意見是提升自我的前提,而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是充分交流意見的前提。

互補的過程也是寬容的過程

友誼之花是開在互相理解、互相依賴的土地上的。

——武者小路實篤

胸懷寬廣的人才能與互補者為友

在與互補者交往過程中,為了工作、事業在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上爭論是必要的,也是應該的。但是對於某些問題的看法,一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這個時候,再進行無休止的爭論就沒有必要了,也失去了爭論的價值。

互補的朋友之間的爭論,涉及原則性的問題其實很少,一旦發生爭執要適可而止,這樣才能避免衝突,否則隻能讓事情演變得越來越複雜。

卓爾是一個愛生氣的人,他總是希望想辦法改掉這個毛病,所以,每次與人起爭執生氣的時候,他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

因為卓爾工作非常勤奮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房地有多大,隻要與人爭執生氣,他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繞3圈。

卓爾為何每次生氣都圍著房子和土地繞3圈?所有認識他的人,心裏都有這個疑惑,但是不管怎麼問,卓爾都不願意說明。

直到有一天,卓爾已經很老了,他的地也已經很廣大了,但他一生氣,還是會拄著拐杖艱難地繞著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3圈,太陽都下山了。

於是,他的孫子懇求他:“爺爺,您已經這麼大年紀了,這附近沒有誰的土地比您的更大,您不能再像從前那樣,一生氣就繞著房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訴我這個秘密,為什麼您一生氣就要繞著房地跑上3圈?”

卓爾禁不起孫子的懇求,終於說出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就繞著房地跑3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一想到這裏,氣就消了,於是就把所有時間用來努力工作。”

“可是,爺爺,您現在年紀大,又變成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地跑?”

卓爾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地走3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一想到這,氣就消了。”

有的時候,過分的爭論可以成為斬斷友誼的利劍,想要不出現這種情況,關鍵在於爭論的內容不僅要有意義,還要表現出氣量,讓爭論變成溝通的橋梁,這樣才能與“互補者”和諧相處。

寬容不同意見才能共同進步

“互補者”這種朋友的意見能讓雙方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但是如果雙方都不能容納不同意見,那進步就無從談起。

清朝乾隆年間,有一更夫找到當時的名醫薛雪,他全身浮腫,皮膚黃白。薛雪認為他的病已到晚期,不能治了,更夫哭著走出門,正遇另一名醫葉天士。葉天士為更夫仔細診查後,認定其病是有毒的驅蚊香所致,讓更夫服一劑解毒藥,很快就痊愈了。薛雪誤解了,以為葉天士有意貶他,便把自家住宅起名叫“掃葉莊”,葉天士對他此行也不買賬,將書齋更名日“踏雪齋”,從此二人不相往來。直到後來葉母久治不愈,薛雪聞知明確指出葉天士藥力不足的弊端,葉采納了,葉母得救,二人才又和好如初。

薛雪和葉天士之間的友誼就經曆了一個由互相誤解敵視到互相寬容的過程。

在寬容了對方之後,不僅友誼的裂痕得以彌補,而且他們各自聽取了對方關於治病的高見,也會受到啟發,讓雙方的醫術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這樣做才能體現友誼的初衷。

避免無休止的爭論

有一些人在與朋友的意見不同時,喜歡爭論不休,有時候甚至為一點點雞毛蒜皮、無關痛癢的話題爭得麵紅耳赤,大打出手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A先生和B先生是好朋友,A先生的性情非常固執,不肯輕易認錯。有一天,他們倆正在閑談,無意中談到了砒霜是一種有毒物質,而A先生偏說沒毒,有時吃了還可以滋補身體。B先生反對A先生的主張。但A先生越是受到B先生的反對,越是要為自己主張辯護。結果,A先生為證明他的主張成立,對B先生說:“你不相信嗎?那我們可以當場試驗,我來吃給你看,到底我吃了砒霜之後會不會死。”B先生到了這時候,深恐A先生真的中毒而死,所以竭力說砒霜有劇毒,勸A先生不要冒險。但B先生越是勸A先生不要吃,他越是要吃給B先生看,結果A先生一命嗚呼。

A先生死了之後,因為A先生B先生本來的好友,所以B先生深感悔恨,說當時不該和他這樣爭辯。

毫無意義的爭論能給當事人帶來什麼呢?答案是什麼都沒有,你會失去一位朋友,收獲一個敵人和憤怒的心情。不會有人因此而大讚你知識淵博與能言善辯,因為真正能言善辯的人懂得如何讓人心悅誠服。“會說話”而不是“會吵架”的人才是說話高手。

在交往中為了避免爭論,就必須注意避免一些常見的情況:

注意觀察對方的意圖,盡可能從朋友的角度考慮問題;

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出現過激的言辭或用語,以免傷害朋友;

不要利用朋友的缺點,揭人傷疤,甚至翻人舊賬;

不要計較爭論的結果,要清楚即使爭論有輸贏,也不意味有哪一方是真的勝利了。

有了“爭論無益”的意識和避免爭論的方法,與互補者發生爭執的可能性就變小了,而且,一旦爭論發生,也會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交友之道]

容納朋友的不同見解,避免無謂的爭論,方能與“互補者”朋友和諧相處。

取長補短,完善自我

與朋友交,隻取其長,不計其短。

——李星

取長補短才能獲得發展

在現實生活中,個人的成長、企業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都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上的,因為合作可以讓雙方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走上共同發展的道路。

著名企業家韋爾奇就是一個有合作精神的人,在自己的公司麵臨困境的時候,他主動求助於一位成功人士——湯姆遜電子公司的董事長阿蘭·戈麥斯。

韋爾奇事先已經約好第二天去戈麥斯的辦公室拜訪他。在他們見麵的時候,情形和韋爾奇第一次與別的商家會談時沒有什麼兩樣。他們彼此的企業都需要幫助。

湯姆遜公司擁有一家韋爾奇想要的醫療造影設備公司。這家公司叫CGR,實力不算很強,在同行業內排名隻占第4或第5名。而韋爾奇的GE公司在美國醫療設備行業則擁有一家首屈一指的子公司,這家子公司幾乎壟斷了美國從X光機、CT掃描儀到核磁共振治療儀等醫療設備的全部業務,但是他們在歐洲市場卻沒有明顯優勢。

尤其重要的是,由於法國政府保持著對湯姆遜公司的控股,實際上這就等於將韋爾奇的公司關在了法國市場之外。

在會談中,阿蘭·戈麥斯明確地表示他不想把他的醫療業務賣給韋爾奇。但韋爾奇決定看看他是否對進行業務交換感興趣,因此他向戈麥斯說明,他可以用自己的其他業務與他們的醫療業務進行交換。

在此之前,韋爾奇非常清楚戈麥斯不喜歡GE的哪些業務和公司,因此,戈麥斯絕不會做賠本的交易。於是,韋爾奇站起身來,走到湯姆遜公司會議室的講解板前麵,拿起一支水筆,開始在上麵列出他能夠賣給他們的一些業務。

韋爾奇列出的第一個項目是半導體業務,對方不想要。然後他又列出了電視機製造業務。這時,阿蘭·戈麥斯立刻表示對這個想法很有興趣。在他看來,他的電視業務規模目前還不算很大,而且全都局限在歐洲範圍之內。他認為,通過這項交換可以把那些不賺錢的醫療業務甩掉,同時又能使他一夜之間成為第一大電視機製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