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中間人”——迅速擴充人脈的秘密武器3(3 / 3)

比如,你可以谘詢一個熱心的園藝家:“我想把花園中的一年生植物

改種為多年生的,您認為種什麼好呢?”或對於一個從事通訊器材銷

售的人,你可以詢問:“我想買一部傳真機。您有什麼好的推薦嗎?”

如果對方沒有反應,你還可以就某些熱門話題,請他發表見解,問

他有關任何方麵的觀點都是很穩妥的:政治、體育、股市、時尚和

當地新聞,幾乎都可以,但不能是已經問過的,最好不要問引起激

烈的反應或者容易引起爭論的話題。

有了好的開場白,讓這次邂逅發展成為長久的深交便有了可能,關鍵就看你如何去把握了。

平易近人贏得好感

與初次見麵的人交往,一次要表現得平易近人。這樣容易贏得對方的好感,美國前總統裏根在這方麵就是一個好的榜樣:

在一次晚會上,裏根總統和許多記者共進晚餐。一位記

者一直想一睹總統的風采,一時又找不出什麼適當的話題

接近總統。當總統走近他的身邊時,為了抓住這個機會,於

是記者隻好隨便讚賞了一下裏根身上的西服。

“您的新西服很漂亮,您穿上真的很好!”

“這可不是新西服,可能已經有4個年頭了吧。”裏根微

笑著說,“我也記不大清楚了!”說罷爽朗地笑了。當時的氣

氛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

愉快的晚會結束後,那位記者接到了裏根總統的電話。

“今天的晚會還不錯吧?……哦,我糾正一下,那件西服

確切地說,我已經穿了5年了,不是4年,我記錯了。”

那位記者既驚奇又感動,沒有想到自己隨意問的一句

話,總統居然這麼放在心上。

後來這件事情傳開了,人們都認為總統不擺高架子,就

像平常生活中的朋友一樣。

總管全國事務的總統,都能在交際中表現得這麼隨和,為什麼我們這些普通人卻辦不到呢?

其實,平易近人最容易獲得人心,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寒暄和閑談。

兩個初次見麵或者分開很久的人會因為不了解或疏遠

了對方而陷入沉默的尷尬之中。這時,不妨寒暄幾句,傳遞

友好的感情信息,表明你願意和他接觸,無形中就縮短了和

他的距離。

“今天天氣真好!”“最近你好像很忙啊!”“回來啦?”諸

如此類的話都是人們樂於接受的,也因此常被人們使用。這

些“廢話”聽起來沒有實際意義,可是它們卻能打開對方的

話匣子,成為你與陌生人進一步交往的“引子”。

與陌生人交往要循序漸進

在與剛剛認識的人交往時,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否則會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

小王參加一個社交聚會,交換了一大堆名片,握了無數次手,也搞不清楚誰是誰。

幾天後,他接到一個電話,是一位在聚會上見過麵,也交換過名片的“朋友”打來的,因為那位“朋友”名片設計特殊,讓他印象深刻,所以記住了他。

這位“朋友”也沒什麼事,隻是和他東聊西聊,好像二人已經很熟的樣子。

這讓他感到很不舒服,因為他對那個人沒有業務關係,而且也隻見了一次麵,他就這樣子打電話來聊天,讓他有被侵犯的感覺,況且不知和他聊什麼好!

在現代社會中,這種情形常會出現,以小王的這位“朋友”來看,他有可能對小王印象頗佳,有心和他交朋友,所以主動出擊;另外也有可能是為了業務利益而先行鋪路。但不管基於什麼樣的動機,他采取的方式犯了交往中的忌諱——操之過急。

與陌生人的來往要循序漸進,所謂“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而不是“一回生,二回熟”!“一回生,二回熟”未免太快了些,“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則是漸進的、長期的、對方不知不覺的!

每個人都有戒心。這是很自然的反應,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對方對你采取的絕對是關上大門的自衛姿態,甚至認為你居心不良,因而拒絕你的接近。名人、富人或有權勢之人,更是如此。

“一回生,二回熟”的缺點還在於你急於接近對方,所以很容易在不了解對方的情形下,以自己作為話

題,好持續兩人交談的熱度,這無疑是暴露自己,若對方不是善類,你這動作不是自投羅網嗎?

我們需要與陌生人交朋友,但是友誼的獲得必須

花上一段時間。“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正是最高

的指導原則。保持平靜的、持續的接觸,這樣拓展出來的人際關

係才是可以信賴的。

\[交友之道\]

世界上任何友誼都是從陌生開始的,所以,不要害怕和猶豫,要學會對陌生人表示交友的熱忱。

淨化社交圈,擇善而從

想與所有人交友的人,不是任何人的朋友。

——普菲費爾

交友要有選擇

明代文學家蘇浚在其《雞鳴偶記》中用一段話對朋友的類型作了一個生動的勾勒。

那段話的大意是:在道義上互相砥礪,有了過失互相規勸,這是畏友;不論在平時還是在情況危急的時候,都可以相處得好,相互關心也可以互為依靠,這是密友;甜言蜜語像糖一樣可口,東遊西逛,形影不離,這是昵友;見利互相爭奪,遇到禍患互相傾軋,這是賊友。

蘇浚在這裏把朋友分為四種類型:畏友、密友、昵友、賊友。在這幾種朋友中最好的是畏友,拿蘇浚的話說,畏友就是在道義上能夠相互砥礪,在過失上能互相規勸的令人敬畏的朋友。後麵這三種是不值得提倡和效法的。密友容易喪失原則,昵友毫無意義,賊友見利忘義,互相傾軋,所以古代賢者都特別珍視“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的“畏友”情誼。蘇浚的這段話仍然能夠為當今人們的交友提供有益的啟示:交友要有選擇,要選擇對自己有益的人做朋友。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交朋友方麵是一位“高手”,在他競選成功的過程中,他那

些擁有高知名度的朋友們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些朋友包括他小時候在

熱泉市的玩伴、年輕時在喬治城大學與耶魯法學院的同學,及日後的一些舊識

等。無論是什麼樣的朋友,在他當年的大選中都給了他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一個人在事業上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就,人際關係是一項重要的決定因素,

對任何人來講都不例外。廣泛的人際關係網絡,可以為你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

竭的種種資源。如果你想在這一生中有所作為,那麼,從現在開始,你就要努力

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改造自己的生存環境。

改造我們生存環境的第一項任務就是結交有用的朋友。前麵提到了朋友

也有好壞優劣之分,與消極的人長期交往會使我們的思想變得消極;和沾沾自

喜的人太親近則會使我們養成一種自傲的習慣。相反,與積極思考的人做朋友

能使我們站得高、看得遠;和有遠大抱負的人親近能使我們胸懷大誌。不同的

朋友會帶給我們不同的影響。

我們每個人以後的走向,在社會上所處的地位,以及我們事業上所能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我們的朋友決定的。隻有選擇那些可用的朋友、優秀的朋友、能夠給我們最大幫助的朋友,我們的人生才能更加精彩。

遠離不良之人

《聊齋誌異》裏有個河間生的故事,說的是河間生不務正業,交了個狐狸精做朋友。狐狸精天天帶他去吃喝玩樂。一次,他和狐狸精下樓任意取酒客的酒食,唯獨對一個穿紅衣的人避得遠遠的。河間生問狐狸精:“為什麼不去取紅衣人的酒食?”狐狸精說:“這個人很正派,我不敢接近他。”於是,河間生恍然大悟,他想:狐狸精和我交朋友,一定是我走上邪道了,今後必須得正派才是。他才一轉念,狐狸精就跑掉了。從此他果然走上了正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與品行不端的人做朋友。朝夕相處、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必然在思想、言論、行動和各方麵相互影響,這種耳濡目染的力量是決不能低估的。所以,一個人擇友一定要在“良”字上下工夫。

現實生活中不乏那些因交友不慎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從而使自己

的前程、理想、事業全部化為烏有。某法製報以《一個企業

家的毀滅》為題刊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某建築安裝工程有限

責任公司經理趙某,在業務往來中結交了許多朋友。一天,

一個朋友和他一起吃喝玩樂後把他帶到賓館的一間豪華房

間,神秘地遞給他一支香煙。趙某毫不介意地抽了起來,

不一會兒,趙某感到異樣,這時,朋友告訴他,香煙中放

了毒品。趙某當時十分氣憤,轉身就離去,但初次吸毒的

體驗卻使趙某產生了這

樣的想法:再吸一次。

於是,他再次找到那位

朋友,又要了一些毒

品。從此,趙某一發而

不可收,一個月過後,

他已經成了一個十足的

癮君子。公司業務沒心思過問,妻子也不去關心,他隻是

不斷地動用自己的積蓄,花費巨資用來購買毒品,而向他

提供毒品的,正是勾引他第一次吸毒的那位“朋友”。短短

兩年時間,趙某就花掉了幾十萬元的積蓄,妻子多次規勸,

趙某自己也曾多次痛下決心戒毒,兩次進戒毒所,但都無

濟於事,妻子失望之餘棄他而去,趙某悔恨不已。在月末

的一天,趙某爬到公司正在承建的一座十二層樓房的樓頂,

然後跳了下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個頗有前途的企業

領導人,就因為交友不慎,被騙吸毒,最後竟喪失了自己

的生命。

所以,交朋友還是有大學問的,尤其是走向社會以後,各種

不同的人聚在一起,沒有想像的那樣單純。所以交友一定

要謹慎,不能亂交,以防被小人利用而栽入火炕。

一般來說,下麵幾種類型的人我們不宜與之交往。

1誌不同道不合的人

真正的朋友,需有共同的理想和抱負、共同的奮鬥目標,這是兩人結

交的基礎,如果兩人在這些方麵相差極大,誌不同道不合,是很難有共同

話題的,人的興趣也必然不同,這樣兩人在交往時隻能互相容忍,無法互

相欣賞,因此容易造成矛盾。

2有悖人情的人

親情、愛情都是人之常情,如果一個人的行為顯示出他在人之常情

中處事的態度十分惡劣,那麼這種人是不能交往的。這種人往往極端自

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並慣於過河拆橋、落井下石,因此,對這種人要保

持距離。

3勢利小人

如果某人是非常勢利、見利忘義的那種小人,這種人不合適做朋友。

勢利小人的特點是:在你得勢時,他錦上添花;當你失勢時,他落井下石。他不懂得什麼是真誠,他隻知道什麼是權勢。因此,這種人不能交往。

4兩麵三刀的人

有的人慣於表麵一套,背後一套,對這樣的人應該小心對待,更別說跟他交朋友了。

與這樣的人交往時,應多注意他周圍的人對他的反映,與這樣的人在短期交往中很難發現這種性格特征,但接觸時間長了便會清楚明白了。

對於有利於自己的朋友,有以下六種人供你參考:

(1)比自己有經驗、才幹、學問的人。

(2)具有特別的能力或有獨特才能的人。

(3)能輔助自己所缺乏的才能與興趣的人。

(4)有獨特的眼光及思想與果敢行動的人。

(5)很有優良的個性與涵養的人。

(6)自己真正所尊敬和崇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