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火花”收藏家呂春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原是北京一所小學的美術教師。一天他在雜誌上看到一位教師利用收集到的火柴商標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創作靈感的報道,他決定收集火花。於是,他展開了廣泛的社交活動。他油印了200多封言詞中肯、情真意切的短信發到各地火柴廠家,不久就收到六七十個火柴廠的回信,並有了幾百枚各式各樣的精美的火花。
此後,他主動走出去以“花”為媒,以“花”會友。1980年,他結識了在新華社工作的一位“花友”。這位熱心的花友一次就送給他20多套火花,還給他提供信息,建議他向江蘇常州一位“花友”索購一本“花友”們自編的《火花愛好者通訊錄》,由此他欣喜地結識了國內100多位未曾謀麵的花友。他與各地“花友”交換藏品,互通有無;他利用寒暑假,遍訪各地藏花已久的“花友”,還通過各種途徑與海外的集花愛好者建立起聯係。就這樣,在廣泛交往中他得到了無窮無盡的樂趣和享受,為他的成功創造了機會。
他先後在報刊上發表了幾十篇有關火花知識的文章,還成為《北京晚報》“諧趣園”欄目的撰稿人。他的火花藏品得到了國際火花收藏界的承認,並躋身於國際性的火花收藏組織的行列。1991年,他的幾百枚火花精品參加了在廣州舉辦的“中華百絕博覽會”……他以14年的收藏曆史和20萬枚的火花藏品,被譽為“火花大王”而名甲京城,獨領風騷。
很顯然,呂春穆的成功得益於社交。他以“花”為媒,結識朋友,再通過他們認識更多的朋友,一直把關係建立到全球,從而,一次次機會降臨,使他走向了成功。事實一再證明,人們的機遇的多少與其社交能力和社交活動範圍的大小幾乎是成正比的。因此,我們應把開展人際關係活動與捕捉機遇聯係起來,充分發揮自己的社交能力,不斷擴大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發現和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進而擁抱成功!
6先處理好人際關係再做事業
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具有怎樣的社交能力,對於事業、工作、友情、愛情和家庭都至關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在貝爾實驗室所做的研究表明了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該實驗室的成員均為高智商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然而有的仍然燦若明星,而有的卻已失去光彩了。為何有此差別?原來明星們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網。業績平平者在碰到技術難題時,向技術權威請教,然後等待答複,結果往往是得不到回音。而明星們則極少碰到這種事,因為他們在需要別人幫助前就與有關人士建立了可依賴的關係,一旦需要幫助,幾乎總能很快得到答複。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美好的人際關係世界,都希望能多擁有一些朋友,並與他們保持真摯的友誼。盡管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交往動機,對朋友的要求與期望也不盡相同,但是,心理學家仍然從研究中得出了幫助人贏得朋友,保持友誼,避免人際關係破裂的一般原則。
(1)真誠
真誠是人際交往的最基本的要求,所有的人際交往的手段、技巧都應該是建立在真誠交往的基礎之上的。爾虞我詐的欺騙和虛偽的敷衍都是對人際關係的褻瀆。真誠不是寫在臉上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偽裝出來的真誠比真正的欺騙更令人討厭。
(2)人際相互作用
我們都希望別人能夠承認自己的價值,希望別人能夠接納自己、喜歡自己。出於這個目的,我們在社會交往中往往更注意自己的自我表現,注意吸引別人的注意力,處處期待別人首先接納自己。這種從自我單方麵出發考慮問題本無可非議,可是它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交往。
社會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人際關係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重視、相互支持。
任何人都不會無緣無故地接納我們、喜歡我們。別人喜歡我們往往是建立在我們喜歡他們、承認他們的價值的前提下的。人際交往中的喜歡與厭惡、接近與疏遠都是相互的。喜歡和我們接近的人,我們才喜歡與他們接近;疏遠我們的人,我們也會疏遠他們。隻有那種真心接納、喜歡我們的人,我們才會真心接納喜歡他們,願意同他們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互動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