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處世有道,好人緣者贏天下(2)(2 / 3)

(3)讓別人覺得與你交往值得

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提出,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長期以來,人們最忌諱將人際交往和交換聯係起來,認為一談交換,就很庸俗,或者褻瀆了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這種想法大可不必有。其實,我們在交往中總是在交換著某些東西,或者是物質,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他。人們都希望交換對於自己來說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換過程中得大於失或至少等於失。不值得的交換是沒有理由去進行的,不值得的人際交往更沒有理由去維持。所有的交換都是依據一定的價值尺度來衡量的。對自己值得的,或者失大於得的人際關係,人們就傾向於逃避、疏遠或中止。

正是交往的這種社會交換本質,要求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必須注意,讓別人覺得與我們的交往值得。無論怎樣親密的關係,都應該注意從物質、感情等各方麵“投資”,否則,原來親密的關係也會轉化為疏遠的關係,使我們麵臨人際交往危機。

在我們積極“投資”的同時,還要注意不要急於獲得回報。現實生活中,隻問付出,不問回報的人隻占少數,大多數人在付出而沒有得到期望中的回報時,就會產生吃虧的感覺,這樣便很難獲得穩固的人際關係。

不怕吃虧的同時,我們還應注意,不要過多的付出。過多的付出,對於對方來說是一筆無法償還的債,會給對方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使人覺得很累,因而導致心理天平的失衡。這同樣會損害已經形成的人際關係。這種例子屢見不鮮,我們常常會聽人抱怨:“我對他那麼好,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他反倒開始不喜歡我了?”殊不知,正是自己付出的太多,才損害了兩個人的關係。

(4)維護別人的自尊心

人有臉,樹有皮。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別人的言行不傷及自己的自尊心。自尊心的高低是以自我價值感來衡量的。自我價值感強烈,則自尊心水平較高;自我價值感不強,則自尊心較低。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證明,任何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都有明顯的對自我價值感的維護的傾向。例如,當我們取得了成績時,我們會解釋為這是自己的能力優於別人的緣故;當別人取得了成績而我們沒有取得成績時,我們就會解釋為別人僅僅是機遇好而已。這樣的解釋就不至於降低自我的價值感而傷及自尊心。

人的自我價值感主要來自於人際交往過程中,來自於他人對自己的反饋。因此,他人在人們的自我價值感確立方麵具有特殊的意義。別人的肯定會增加人們的自我價值感,而別人的否定會直接威脅到人們的自我價值感。因此,人們對來自人際關係世界的否定性的信息特別敏感,別人的否定會激起強烈的自我價值保護的傾向,表現為逃避別人或者否定別人,以維護自己的自尊心。

明白了以上幾點,你的人際關係網定能穩而不疏。

7微笑使你永遠受到歡迎

和藹可親的態度是一封永恒的介紹信。專家調查表明,有誌於人生成功的每個人都應學會使用微笑這一人際交往的法寶。

倘若你不會使用微笑,便好像一個人在銀行裏有百萬存款,卻沒有存折,難以派上用場。的確,微笑是你人際關係中的百萬資財,隻看你會不會巧妙運用。

送給對方一個稱讚——加上微笑,便使稱讚更加賞心悅目;求人幫忙——附上微笑,對方會更樂於答應你的請求;得到他人的恩惠——回報微笑,使他更加心滿意足;即使在你不得不講一些“老老實實的話”時——伴以微笑,往往更能激發氣氛。

真誠的微笑,其效用如同神奇的按鈕,能立即接通他人友善的感情,因為它在告訴對方:“我喜歡你,我願做你的朋友。”同時也在說:“我認為你也會喜歡我的。”

微笑,還道出了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你值得我對你微笑。波納羅·奧弗斯粹特曾說:“我們對別人微笑,別人也會對我們報之以微笑。也可以說,我們已經從眾人之中選中了他,我們已經承認了他,並給予了他一個特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