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交是人生的大事情
社交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十分複雜的藝術,你要想學會它,當然要把它當著人生中的大事來辦才行。
我們與人初次見麵時,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對方造成“此人很不友善”、“此人很直爽”之類的印象。這是拿對方跟自己的經驗相對照,並以其體格、外貌、服裝等為基準,對對方產生的一種觀念。如果給對方的第一印象有所錯覺的話,就很難修正它。即使能修正過來,也要花費很長時間,很大力氣。
所以,在社會交往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飽滿的熱情以及大方自然的精神,是增進我們個人形象的重要因素。與人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顯得富有自信力,便能激發對方的交往熱情,活躍交往氛圍。如果是萎靡不振,無精打采,則顯得敷衍冷漠,使對方感到興味索然乃至不快。可以想像,一個精神飽滿、大方自然的人往往會給人留下自信、樂觀、進取和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印象;而神情倦怠、渙散或者表現出緊張局促、手足無措,都會給人留下缺乏社交經驗、不成熟、不專注、看不起人的印象。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說,社交無小事。
(1)注意社交的衣著
穿著能直接反映出人的氣質、修養與情操,它往往能趕在別人真正了解你之前,向別人透露出你是何種人。這是你給人的第一印象。如果在這方麵稍下功夫,與人交往定會事半功倍。
社交性衣著選擇,必須注意以下幾項原則:
①要適合自己的特點
每個人都有他特定的社會角色,這種角色又有特定的言行、服飾。例如,社會地位較高的人應該外表端莊、衣著整潔。如果不顧形象,就會影響社交效果。俗話說:“穿衣戴帽,各人所好。”這話在日常生活裏沒錯,但當參加社交活動、與人交往時你就不能單單考慮個人所好了,而應考慮自己這個角色的需要,盡量做到衣著與角色相諧調。否則,當別人對你產生誤會,帶來不必要煩惱時,隻有眼睜睜地吃虧了。
②要適應特定環境
有時,特定環境對衣著有特定的要求。這時,在衣著服飾上就應服從社交環境,不惜犧牲個性風格進行獨具匠心的選擇。許多演員穿著就是如此,一旦要演戲中的角色,則無一例外地要嚴格服從劇中角色的需要。有位素來莊重的小夥子,當他攜帶巨款到外地訂貨時,卻用花格襯衫把自己打扮得像一個小流氓。走到哪裏人們都躲開他,警察也格外注意他。結果,這身裝束使他一路順風。可見,真正正確的衣著應該是有助於自己完成社交使命的衣著。
③要體現個性社交風采
在符合角色的要求下,可以適當提倡衣著的個性化。除了警察等統一著裝的職業外,其他人在衣著上有廣泛的選擇餘地,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氣質修養、審美情趣進行選擇,以展現自己與眾不同的風采。
(2)注意社交的衛生
幹淨清潔是一切美的基本條件,要讓自己出色先要讓自己幹淨。髒給人的感覺是最差的,髒可以拒人於千裏,讓人望而卻步。幹淨清潔是一種健康的生命狀態,令人向往和喜悅的生命狀態。所以,講究衛生是社交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社會交往過程中,應注意:
不要隨地吐痰、亂丟果皮紙屑。參加宴會時,不要將骨、刺、牙簽、餐巾紙等隨手丟在桌上或地下,應放在桌上的盤中。個人不潔物品,應丟入垃圾桶,吐痰應吐入痰盂。
要經常理發,注意頭皮屑。
勿在他人麵前掏鼻孔、掏耳朵、挖眼屎、剔牙齒等。打噴嚏時,應用手帕握住,麵向一旁,避免發出大聲。
注意口腔異味。參加活動前不要吃蔥、蒜等辛辣食品,必要時可口含一點茶葉或口香糖,以除臭味。
不要在公共場所吸煙,尤其是女士在場時,須征得對方同意,並把煙灰彈入煙缸。
皮鞋要保持光亮,布鞋、球鞋、旅遊鞋則要刷洗幹淨。
天若下雨,應把雨具放在門外,不要把泥水等帶入室內。入室前,應先在門口把鞋底擦幹淨。
有病時不要參加社交活動。
(3)注意社交的表情
人最複雜的是表情,最能打動人的也是表情。表情實在是太豐富了。讓人一見不忘,也是因為你的表情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前有人說過:“人身之有麵,猶室之有門,人未入室,先見大門。”沒有魅力的藝術品是打動不了人的,何況人的表情呢!
表情歸納起來可分為以下兩種:
①眼神
眼神是指通過眼睛的各種變化來傳遞某種信息的身體語言。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人體傳遞信息最微妙、最準確的器官。人的喜、怒、哀、樂等深層心理情感都能從眼神的微妙變化中反映出來,而且能表達出最細微、最精妙的差異。在談判中,如果一方將眼鏡滑落到鼻尖上,眼睛從眼鏡上麵窺探,這就是對對方不滿的情感流露。雙目生輝,炯炯有神,是心情愉快、充滿信心的反映。在談判中,這種眼色有助於取得對方信任從而促進合作。相反,雙眉緊鎖、目光搖曳不定或不敢正視對方,會被對方認為你無能,最終可能導致對自己不利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