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微笑。
微笑語言指運用不出聲的微笑來傳遞某種信息的身體語言。
微笑不僅是與人打招呼的無聲語言,同時又是婉拒的有效手段。如對自己不感興趣又不便用語言拒絕的問話,微微一笑可以表達無奈、諒解等多種意思。
(4)注意社交的眼神
眼神是一種在社交中通過視線接觸來傳遞信息的表情語言。人們曆來重視眼睛對行為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思想感情的存在和變化都能從眼睛顯示出來。從理論上講,眼神主要由以下三方麵組成。
①視線長度
在我們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注視對方的時間是談話時間的一半左右。如果超過這個比例,說明我們對對方本人比對方的話更感興趣;低於這個比例,說明對二者都無所謂。交談時的其他眼神表現,總的講要靈活自然。對一般的談話對象,不要長時間凝視,否則就會讓對方有被侵犯的感覺。
②視線方向
談話時,我們注視對方的部位可以顯示我們與對方關係的親疏。在生意、談判、商務等場合,要用眼睛看著對方臉上的三角部位。這個三角就是雙眼和前額的中心位置。如果你看著對方的這個部位,就會顯得嚴肅認真,別人也會感到你有誠意。所以,這是把握住談話主動權和控製權的重要因素。在一般社交場合,也是用眼睛看著對方臉上的三角部位。但這個三角是兩眼和嘴的中心位置。在戀人之間所注視的部位是兩眼和胸部位置。這種眼神隻有用於戀人之間才算合適,對其他人不能濫用。
③瞳孔變化
瞳孔的擴大與縮小很微妙,在一般情況下,瞳孔擴大表示興奮、愉快或愛,傳達的是好信息。比如賭場上賭客抓了一副好牌,同桌的其他人就會敏銳地感覺到對方眼神的異樣,其實這種異樣就是瞳孔擴大。
反之,瞳孔縮小則表示消極、憤怒或警惕,傳達出壞的信息。研究表明,當人極度興奮激動時,他的瞳孔就會擴大到它原來正常大小的四倍多。反之,憤怒或消極的態度能使瞳孔縮小到一點點。瞳孔的變化是中樞神經係統活動的標誌,它如實地顯示出大腦所進行的思維活動。所以瞳孔的變化是下意識的、自己意誌所不能控製的。電影電視中,賭客總是戴著墨鏡,其目的就是怕別人看出瞳孔的變化。
2外圓內方,不忘大原則
人在社會上立身處世,最重要的一點是做到圓內容方,不忘大原則。圓內容方,從整體與部分、共性與個性的角度講,是指不同物質和個性的個體和諧共存,允許在遵守共同規則的前提下發展個性。比如當今的世界,講多元文化共同存在,共同發展。各民族、各個國家的文化是方,所有的方合起來就是一個圓,是整個人類文化的整體。不同民族、國家的文化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和容納,猶如不同個性的人互相尊重、和睦相處。
從人生的原則性和靈活性上講,圓內容方是指特定條件下的一種處世社交方法。尤其是在亂世、困境、險境之中,人不能事行直道,不得不小心謹慎,講究權變。有時為了大的原則、大的利益而不得已犧牲或違背小的原則、小的利益。比如《論語》中孔子對管仲的評價。
管仲原來是輔佐公子糾的。公子糾和齊桓公是兄弟,也是政敵。齊桓公殺了公子糾,管仲不但沒有為公子糾殉死,反而給齊桓公當了宰相。有人說管仲不仁,孔子說,管仲這個人是很了不起的。他幫助齊桓公九合諸侯,沒有使用武力,使天下得到了安定,老百姓如今還受到他的恩惠。如果沒有管仲,我們今天很可能都成了野蠻人了。他為天下和國家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不是一個隻知道自己上吊或倒在水溝裏默默無聞、白白死去的普通老百姓所能比的。
管仲為齊桓公做事,對公子糾來說是不忠、不仁、不義,從個人處世的角度講是圓而不方。但是,他為天下國家做出了貢獻,為天下百姓盡了大忠、大仁、大義,可以說是圓中有方,沒有違背天下的大義、大原則。所以孔子不但沒有否定他,還充分肯定了他的偉大功績。
“圓內容方”的另一個例子是馮道。在唐、宋之交五胡亂中華的幾十年間,都是胡人統治。五個朝代,都請馮道出來做官,而他對每個君主都表現出忠心。可見他“圓”到了極點。對馮道的這種行為,歐陽修罵他無恥,認為他替胡人做事,沒有氣節。而同時代的王安石、蘇東坡等人卻認為他了不起,是“菩薩位中人”。馮道的一生,可謂是“圓中容方,不忘大原則”。盡管他在胡人統治的朝廷為官,但他本人的生活卻十分嚴謹,既不貪財,也不好色。在他的謹慎和圓滑中,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人生大原則。他認為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最重要的是保有中國文化的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命脈,以待國家出現真正的君主。他死後很多年,才出現了宋太祖趙匡胤,建立了大宋王朝。
由此可見,一個人要想成就大業、青史留名,在社會社交當中就既不能全圓,也不可盡方。隻有做到圓內容方,不忘大原則,才能在處世做人中遊刃有餘。
3避實就虛,處世須圓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避實擊虛,以詐製詐,以奸製奸,也是以圓處世的手段之一。對於一個做事力求光明正大的人來說,這表麵上看來好像有點不清不白,但是如果確實能夠用這些方法來對付商場社交中遇到的奸詐之輩,定是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