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柳青:我與父親柳傳誌(3 / 3)

父親的一番話讓柳青咬牙堅持了下去。2年之後,她從投資銀行部轉到了直接投資部,從事長線的股權投資工作,但職位仍然是最辛苦也最基層的分析員。又過了2年,她被提升為高級經理,然後是執行董事,直至擔任該部門的董事總經理。

如今屈指算來,柳青在高盛已經工作了11年的時間。在加入高盛已經好幾年的時候,有一次她跟同事聊天,那位同事問她知不知道聯想集團董事長的女兒在哪個部門,她很尷尬地說,那個人就是我。“因為大家在公司裏都用英文名,所以那個外國同事也完全沒想到。”如同父親一樣,她骨子裏也非常好強,不希望別人隻是把她看作柳傳誌的女兒。

成熟與自信

如今的柳青已經成長為成熟的投資人。她出門帶3部手機,全國各地出差,每年與團隊要看500多個項目,與形形色色的企業家打交道。跟我們見麵的時候,她的嘴唇都起了一層皮。

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了多年的她,對內地的溝通方式也已經駕輕就熟,這本來就是她父親跟客戶之間的交流方式。如今的她甚至有些“埋怨”父親對自己影響太深了,以至於她見任何人都是謙恭有禮,甚至點頭哈腰。她也在改變自己的著裝習慣,除非正式場合不再西裝革履,因為內地的企業家們很少這樣。之前她還鬧過一個笑話:有一次她去客戶那邊開會,會場在一個小區裏,一身正裝的她走到小區門口卻被保安攔住了,說你是賣保險的吧?

在做投資的過程中,柳青結識了馬雲、俞敏洪、馬蔚華、王玉鎖等中國商界領袖。在跟他們的接觸中,她深切地體會到,“隻有中國才會出現這麼多有進取心和創業精神的企業家,他們跟我爸一樣吃過大苦,把企業當做自己的命來做。”在做投資的時候,她覺得這種企業家更讓她放心。

當然,她對自己的角色也越來越自信。除了跟企業家本人交流之外,她也和很多企業家的子女成了朋友,發現彼此之間有很多的共同語言:他們都在國外留過學,工作起來都很拚命;與父輩相比,他們也都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

“時代在變化,哪怕是2000年之後成立的企業,它們成功的商業模式現在也未必能成功了。因此,未來真正成功的企業家既要有願景,還要有戰略高度,知道下一步的增長點在哪裏。”如今,在與中國企業家的交流中,她既能夠講述他們的歐美同行的經驗和教訓,還能夠請這些同行的高層來中國做交流、談合作。“因為這些行業領袖多半是高盛的合作夥伴或客戶。”她覺得,父親那一代的企業家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曆史終歸要翻開新的一頁。

“服務員,麻煩幫我把麵包打個包。小孩子最愛吃這裏的麵包。”結束采訪的柳青又自然地回到了賢妻良母的角色。這也是父母親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她一直非常注重事業和家庭間的平衡。當年,她找老公的最大要求就是兩人要互相信任、不離不棄,而不在乎對方的家世,老公也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周末的時候,我會盡量推掉應酬在家陪孩子。”說到這裏,她忍不住拿出手機,秀起了全家福。

(摘自《名人傳記·財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