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看清宏觀方向,讓自己成為軍師
第一章 從紛亂的政策迷霧中把握大趨勢
不管怎樣宏觀調控,房價都會漲。
這10年來我有9次說過房價會漲,結果每次都漲,但大多數人還是不信,真信我話的那1%、2%,買了也確實都漲了、賺了。我就一個回答,隻要你需要,什麼時候都可以買房。
——任誌強在2012年首屆諾亞財富地產基金懇談會上如是說
背景分析
1998年的23號文件為福利分房製度畫上了一個句號。福利分房製度的壽終正寢,代表著房地產市場化和住房分配貨幣化大幕拉開。不過,這場規模龐大又艱難的改革好像早已迷失在路途中,不清楚到底該何去何從了。
關於對經濟適用房的調控,從一開始的可租可售發展到隻租不售,從減免地價、稅費購買到兩限房的出台;關於普通商品房的調控也從定標減交易契稅發展到70%的90平方米。從2003年開始,政府差不多每年都有調控樓市的政策出台,除了2008年出台的稅費優惠和減免政策是為了救市之外,其他的調控政策基本上都是限製性的。到目前為止,政府針對房產的宏觀調控累計有大大小小30多次。但是這麼多的調控政策讓媒體和百姓都陷入雲裏霧裏,不知道房價到底何時漲何時跌,什麼時候買房最合適。
任誌強在房地產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從這重重的宏觀調控迷霧中看清了前進的方向。
住房製度的改革到底是想要提高居住條件讓居者有其所,還是要增加個人財富讓居者有其屋,這不僅僅涉及宏觀調控的目標問題,也涉及宏觀調控實現的方法和道路的問題。任誌強清晰地分析出,多年以來調控的目標都是想通過購買的方式讓低收入家庭擁有私有住房財富。
收入和消費是正比例關係,當收入提高時,消費的能力也逐步提高。另外,在人們的年齡、知識、技術、經驗增長的同時,不論是收入還是消費,都會有一個逐步增加的過程。我們可以根據這個過程形成一個梯次消費,如住房會先租住後買進、先住舊後住新、先住小後住大的梯次升級。
放眼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實現全體人民都擁有住房財富的目標,即使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美國和德國。但其他國家都會有不同的政策,比如分別用商品市場、租賃市場和政府保障的方式解決公民的居住權利問題。也就是說,政府根本不可能根據宏觀調控就解決全國人民的住房問題,也不可能單憑宏觀調控就把房價降下來。
而且影響房價上漲的原因有多項,任誌強分析出重中之重的兩項,它們分別是供求關係和土地管理政策。而房地產市場供過於求的局麵在長期內不會改變。國家也不會改變 最嚴厲的土地管理政策。也就是說,不管怎麼樣,房價都會漲。
拓展透析
眼界的高低會決定思維的方式,而思維方式則深刻影響一個人的做事方法。很多人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他們的眼界高。眼界高才會有長遠的打算,我們隻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邁向成功的路上才不會迷失方向。拓寬自己的眼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自己的宏觀思維。
馬雲認為宏觀思維不論對於領導者還是一般員工都十分重要,具備了宏觀思維你就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從一個更客觀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決策與行為,這樣眼光能放得更長遠,能看到更長遠的未來。
1997年10月,馬雲結識了外經貿部的王建國。隨後,在王建國的引薦下,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簡稱EDI)邀請馬雲加盟。1997年12月,33歲的馬雲決定北上。馬雲帶著8個人來到北京,正式加入EDI,他自己出任電子商務中心信息部經理。
在加盟EDI後,馬雲及其團隊主要負責兩塊,一塊是外經貿部官網,另一塊是中國商品交易市場,這是馬雲真正想做的。
馬雲非常重視這段在外經貿部工作的經曆,他認為因為這段經曆自己的層次有了一次飛躍。對此馬雲說:“在這之前,我隻是杭州的小商人。這次為國家工作,我知道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學會了從宏觀思考問題,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具體來說,馬雲所說的宏觀思維可以分為整體思維、曆史思維、全局思維。
整體思維要求我們把認識的對象當作一個整體來考察,把一個認識對象看成是一個整體,抽象成一個完整的事物,忽略其內部結構。整體思維不局限於事物的具體特征,而是將它與其他相關事物進行比較,觀察外部變化對認識對象產生的影響。
曆史思維以發展論為其哲學根據,認為事物一直沿著某種發展趨勢運行,在這個運行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變化。因此,曆史思維認為從時間曆程來考察,事物處在某一時間點的狀態是微不足道的,另一方麵事物在某一時間點上表現出來的特征都可以通過曆史的回溯找到其產生的原因。
全局思維認為認識對象的內部關係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其中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最後表現出認識對象的宏觀的外部特征。全局思維認為任何一個局部的變量都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宏觀思維的三個維度又可以歸結為一種係統論、係統思維的方法。
係統思維是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煉,它是一種思維框架,能讓我們看到相互關聯的非單一的事情,看見漸漸變化的形態而非瞬間即逝的一幕。這種思維方法可以使我們敏銳地預見到事物整體的微妙變化,從而對這種變化製定出相應的對策。
係統論的基本思想方法告訴我們,當我們麵對一個問題時必須將問題當作一個係統,從整體出發看待問題,分析係統的內部關聯,研究係統、要素、環境三者的相互關係和變動的規律性。問題的內部不僅存在關聯,與外部環境也同樣產生作用。我們必須將其分開進行觀察,然後再將其按照係統的模式來進行分析。
在係統思維中,整體與要素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整體離不開要素,但要素隻有在整體中才成其為要素。從其性能、地位和作用看,整體起著主導、統帥的作用。因此,我們觀察和處理問題時必須著眼於事物的整體,把整體的功能和效益作為我們認識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