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保持自我本色才能有個性(2 / 2)

詹姆士·戈登·基爾凱醫生指出,“這是全人類的問題。”很多精神。神經及心理方麵的問題,其隱藏的病因往往是他們不能保持自我。安吉羅·派屈寫過13本書,還在報上發表了幾千篇有關兒童訓練的文章,他曾說過:“一個人最糟的是不能成為自己,並且在身體與心靈中保持自我。”

可是這種模仿他人的現象在好萊塢就相當嚴重。好萊塢著名導演山姆·伍德曾說過,最令他頭痛的事,是幫助年輕演員克服這個問題:保持自我。他們每個人都想成為二流的拉娜·特勒斯或三流的克拉克·蓋博,“觀眾已經嚐過那種味道了,”山姆·伍德不停地告誡他們,“他們現在需要點新鮮的。”

山姆·伍德在導演《別人,希普斯先生》和《戰地鍾聲》等名片前,好多年都在從事房地產,因此他培養了自己的一種銷售員的個性。他認為,商界中的一些規則在電影界也完全適用。完全模仿別人絕對會一事無成。“經驗告訴我,”山姆·伍德說,“盡量不用那些模仿他人的演員,這是最保險的。”

保羅·伯恩頓是一家石油公司的人事主任,他曾談起求職者所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他麵試過的人超過6000人,也寫過一本《求職的六大技巧》,所以對這個問題他應該知道得很清楚。他說:“求職者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不能保持自我。他們常常不能坦誠地回答問題,隻想說出他認為你想聽的答案。”可是那一點用也沒有,因為沒有人願意聽一種不真實的。虛偽的東西。

威廉·詹姆士曾說過:

一般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過10%,大部分人不太了解自己還有些什麼才能。與我們應該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實我們還有一半以上是未醒著。我們隻運用了身心資源的一小部分。人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設的限製中;我們擁有各式各樣的資源,卻常常不能成大事者地運用它們,既然你我都有這麼多未加開發的潛能,又何必擔心自己不象其他人。遺傳學告訴我們,你是由父親和母親各自的二十四條染色體組合而成,這四十八條染色體決定了你的遺傳,每一條染色體中有數百個基因,任何單一基因都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你在這世上是獨一無二的。以前既沒有象你一樣的人,以後也不會有。

即使你父母相遇相愛孕育了你,也隻有三百萬億分之一的機會有一個跟你完全一模一樣的人,換句話說,即使你有三百萬億個手足,他們也都跟你不同。這隻是猜測嗎?當然不是,這完全是科學的事實。如果你不相信,那就讀讀這方麵的書。

做你自己!這也是美國作曲家歐文·柏林給後期的作曲家喬治·格希文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