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珍惜時間等於延長生命(1 / 1)

“等我有空的時候再說吧。”有時你會聽到這樣的說辭。這句話通常情況下意味著:“相當於沒有什麼更重要的事情可做。”實際上,有沒有所謂“空”的時間呢?不,沒有。你也許有“休閑”的時間,卻沒有空閑的時間。在休閑的時間裏,你可能會躺在遊泳池邊盡情歡娛,但這並不是空閑的時間。你的那每一分鍾都是“一寸光陰一寸金”。

凡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個成功的訣竅:變“閑暇”為“不閑”,也就是抓住生活中的分分秒秒,不圖清閑,不貪逸趣。愛因斯坦曾組織過享有盛名的“奧林比亞科學”,在每晚的例會上,參加會議的人往往手捧茶杯,邊飲茶邊談笑風生。據說,到今天,茶杯和茶壺已成為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獨特設備”。大學的目的在於,鼓勵科家們充分利用所謂空閑時間,在飲茶品茶之時溝通彼此的學術思想,交流科技成果。

閑不住的人們還在空閑時間裏積極開創自己的“第二職業”。“費馬大定理”的提出者費馬,在概率論、解析幾何等方麵有不平凡的貢獻。他的第一職業是大主教秘書和醫生,然而創立太陽係學說卻成為他“第二職業”的研究課題。——盡管人們把這一高尚榮譽戴在了哥白尼的頭上,但象無數偉大工程一樣,許多在其中“默默無聞”的人亦理應受到世人的尊敬。偉大的富蘭克林先生的許多電學成就就是在他當印刷工人時從事“第二職業”時創造的成果。“閑不住”的人們還在空閑時間裏虛心向社會上的能人賢者求教。托爾斯泰在基輔的公路上不恥下問,向當地有豐富生活經驗的農民虛心求教。達爾文可能在科學考察的漫漫長途中,拜工人、農民、漁人、教師為師。不甘悠閑,不求閑情,革命家和科學家把之視為生活的準則。

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度過空閑時間的方式。有人利用空閑時間博覽群書,汲取知識的甘泉;有人利用空閑時間遊曆名山大川,廣覽天地萬物;有人利用空閑時間廣交朋友,播下友誼的種子;有人利用閑暇時間進行美術創作,探索美的蹤跡;有人摸索篆刻藝術,構思長篇的文字,讓思想張開想象的翅膀,四方翱翔……

當然,也有的人的思想是靜止、空白的。他們把自己的閑暇時間浪費掉了,讓它白白地流逝。他們或墮入“三角”、甚至“多角”的情網,或沉溺於一圈又一圈的紙牌“漩渦”中,或陶醉於“摩登”、“時髦”的家具擺設,或無聊地徘徊於昏暗的街燈之下。

事情正是這樣,無所事事,進而無事生非所造成的悲劇已經不少了,有人曾多次到監獄進行調查,讓一百三十名青年犯人回答有關閑暇時間的若幹問題,結果89%的人認為,他們作案犯科都是在他們的閑暇時間進行的。63.9%的人說他們入獄前的業餘生活是庸俗無聊、低級趣味的,總想尋求刺激、折騰鬧事。85%的人說,他們犯罪的原因,基本上是因為在閑暇時間結交了思想落後、品質惡劣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