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創業不需要眼淚
第一章 我要做東方的IBM
IBM是國際公認的藍色巨人,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做中國的IBM,東方的巨人。
巨人公司像是赤膊上陣,一招一式全不同於傳統套路,而更使對手退避三分的是他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
巨人公司的目標,是要在兩三年內全麵趕超四通,成為中國最大的計算機公司。要在不遠的將來成為中國最大的企業,最終成為世界巨型企業——東方的IBM!
——摘自《1992年7月後珠海巨人集團公司內刊<巨人報>》
背景分析
熊彼特說,企業家精神是一種無法掩飾特質。即便在普通得不為人關注的時候,企業家的某些特質還是“青山遮不住”。
1984年,史玉柱於浙江大學數學係本科畢業。以學業成績看,他並不突出,甚至略顯平庸。史玉柱後來回憶說:“那時候長江以南的,成績好的人並不想上清華、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們那個班裏聰明人太多,學習好的也太多了”。
成績徘徊在中等,動力不足。史玉柱還是做了一件與“個性”契合的事情:從浙大跑步去18裏外的靈隱寺,一跑就是四年。
畢業後,史玉柱被分配到安徽省統計局農村抽樣調查隊,相比留校搞科研,這個工作無法讓他滿意:“這挺荒唐。數學不是加減乘除,數學係主要是邏輯,是大腦體操。”
不久,史玉柱前往西安統計學院進修,學習計算機抽樣調查方法。美國教授計算機的精彩演示,讓他第一次意識道了計算機的重要。於是他說服領導,南下廣州,花5萬塊錢扛回了一台IBM電腦。在史玉柱的創業過程中,IBM讓人印象深刻,這是他的所有創業夢的靈魂載體。
史玉柱用IBM電腦編寫數據統計程序,在應用中反映很好。IBM電腦激發了史玉柱的創業靈感。“我是從原單位統計局看出這個市場需求的。當時每個單位都花2萬元購置一台四通打字機,同時也購置電腦。大多數情況下,電腦總是被放在一旁不用。我就想編一套軟件,取代四通打字機,直接用電腦打字。”
在深圳大學讀研究生後,27歲的史玉柱就再也無法安靜下來。從深圳大學畢業後,史玉柱辭職,決心開發M-6401桌麵文字係統。這個軟件壓縮成一種卡,可以裝進電腦主機裏,“漢卡”一詞由此而來。1990年初,史玉柱“潛”回深圳大學,靠蹭機房,加班加點、昏天黑地的編程序,調試,改造升級出功能更強大的M-6402。接著他聯合另外三個夥伴錢宇、薑巨滿、蔡瑋,用他帶來的4000元錢,承包了深圳大學科技工貿公司電腦服務部。深圳業務的擴張,很快讓史玉柱意識到,他需要一家自己的公司,而且這個公司應該和IBM有關。
IBM“藍色巨人”是中國影響最大、銷售市場最廣的電腦品牌。企圖在每一台電腦上都加入漢卡的史玉柱,毫不猶豫地在“漢卡”的標簽上顯示出標配的巨人廣告。在普通人看來,巨人漢卡似乎是IBM中國通用標準配置產品。
1991年4月,基於珠海當時更好的商業環境,史玉柱在珠海注冊了珠海巨人新技術公司。他想把公司注冊在深圳,但是深圳工商局不給注冊“巨人”這兩個字,因為這可能有侵權的嫌疑。
新公司的全名是“珠海巨人新技術公司”,注冊資金200萬,員工15人,和史玉柱一樣年輕。史玉柱這樣解釋公司的名字:“IBM是國際公認的藍色巨人,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做中國的IBM,東方的巨人。”雖然公司注冊在珠海,但直到1992年7月之前,公司事實上的總部仍然在深圳。
在巨人公司的內刊上,一遍遍的向員工們宣布自己的目標——“超越四通,東方巨人”。史玉柱的團隊也在驚人的擴張。11月,巨人公司的員工增加100%,達到30人,M-6403的淨利潤達到了1000萬元。
1992年7月,史玉柱把巨人公司遷往珠海。兩個月後,“巨人新技術公司”迅速升格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公司”,史玉柱出任總裁,巨人集團下設8個分公司,員工發展到100人,成為僅次於四通的全國第二大民辦高科技企業。巨人甚至成為了珠海經濟特區的城市品牌。二十多年後,人們提到珠海,仍然立刻想到史玉柱和巨人。
12月底,巨人集團主推的M-6403漢卡年銷售量達到2.8萬套,銷售產值共1.6億元,淨利潤3500萬元。這一年,巨人集團營收整整擴大了五倍。
1992年,史玉柱和巨人的企業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不管是他本人、公司員工還是整個社會,都把巨人看做一個高技術含量的科技企業。自上而下,作為媒體的宣傳典型,人們相信它將成為“中國的IBM”。
1993年,巨人公司僅軟件及手寫電腦一項業務就創下了3.6億元的收入。6月,在珠海市召開的“第二屆科技進步特殊貢獻重獎”大會上,史玉柱成為特等獎獲獎者,獎品是黑色奧迪轎車、三室一廳的住宅和63萬元人民幣。那一年,他31歲。
拓展透析
管理大師邁克爾·波特和奈特推崇熊彼特所指的“企業家精神”包括:建立私人王國;對勝利的熱情;創造的喜悅;堅強的意誌。這種精神,尤其體現為一個巨大的戰略目標和為達到目標堅韌有力的執行力。
在中國下海創業的企業家中,單就成長速度和理想的距離而言,史玉柱的巨人無疑是最接近成功目標的。這與創業者的執著精神有關,史玉柱堪稱這一時期最有激情、最接近矽穀的創新精神的人之一。
史玉柱的特點在於,他的戰略目標要比同代人大得多,執行力強得多,對利潤更敏感。方正集團,在計算機時代技術基礎接近藍色巨人,創業者王選不太看重激光照排的經濟價值,強調技術的社會價值,使得方正始終無法走向企業化。聯想柳傳誌、四通張近東和愛國者馮軍,則是另一個極端,他們從代理和渠道起家,關注銷售帶來的十塊和五塊錢的利潤。愛國者馮軍,當時的綽號“馮五塊”。這時期的多數經理人,都相信這句話:“沒別的本事,玩兒命滿足消費者。”
斯坦福商學院的企業家創新中心研究發現,矽穀創業的成功率通常也隻有4%左右。大部分起初夢想成為諸如IBM、思科、惠普、微軟、蘋果之類的初出茅廬者,會在三年內煙消雲散。最普遍的原因是他們稍微失敗,就可能見異思遷而改行,或者跑得太慢,無法適應變化。
拿破侖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創業者,並不一定有什麼過人的天賦異稟,但一定應該是個充滿希望的造夢者。這是因為,任何創業,都意味著風險和不確定性,沒有理想和目標,缺乏創業的激情和想象力,堅持創業將是一件失敗風險極高的事情。而對於企業和企業家來說,冒險的天性讓他們更易成功。
第二章 絕不會再看到我流淚
我從來沒有在你們麵前流過淚,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你們以後再也不會看到我史玉柱流淚。
——摘自《史玉柱1991年創業團隊會講話》
背景分析
史玉柱第一次創業付出的代價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巨人創業另一端的籌碼,正是史玉柱的婚姻。
為了巨人漢卡新產品的誕生,史玉柱很少回家。當他從深圳大學趕回家中,妻子已經離開了。當天晚上,史玉柱說,他喝醉並哭了。他很坦誠的對人說,“是她不要我”。
史玉柱的創業前史,某種程度上和他的前妻董春蘭有關。按照史玉柱早期合作者的看法,史玉柱是個帶有英雄主義色彩,個人中心感強烈,卻是個內向而不善於溝通的人。
在夫妻二人的共同朋友金玉言看來:“他最大的缺點就是沒什麼愛好,唯一喜歡的就是看書。”史玉柱在生活中似乎是個單調乏味的人:“晚上9點半之後就不工作了,看完一本書才睡覺,第二天早晨10點多才起床,即便是出差也是如此。他在珠海的辦公室,三麵都是書架,而且他對看過的書一般都記得。”
二十年後,征途老板數個小時打征途遊戲,一度成為標誌性的新聞。業界和媒體多數認為,這不過是史玉柱商業廣告的個人秀。事實上,在創業和事業上,史玉柱本身可能有一種理想主義人格主導的堅定和專注。事情可能根本不是“秀”那麼簡單。
創業初期,妻子一直是史玉柱的堅定的支持者。開發M一6041漢卡時,妻子辭去了統計局的工作,和他一起來到深圳大學的電腦服務部。但漢卡麵臨的外部產品壓力,讓史玉柱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到產品的設計和創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