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周淑麗
摘 要: 變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文章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例,具體分析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以供相關教職人員借鑒。
關鍵詞: 變式教學 初中數學 教學應用
引言
變式教學主要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命題進行合理的轉化,包括變換問題中的結論或條件,更換命題中的非本質特征,變換問題的形式與內容,從而使學生掌握數學對象的本質屬性,提升數學學習水平,進而促進整體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變式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將變式教學應用於初中數學教學中,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保證教學應用的合理性與效果:其一,題目的引申要合適有度。在實際教學中,若引申過多的題目,則會加重學生的負擔,長此以往,便會產生厭惡數學的情緒。因此,在變式教學中,習題例題的引申內容和方式,均應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合適有度地變式引申,有助於學生提起興趣,激發靈感,進而提升數學學習水平。其二,根據學生接受能力製定教學目標。在進行初中數學變式教學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度及接受能力,隻有在這樣的前提下製定的教學目標,才能適合學生,才能運用自如。其三,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目的。應用變式教學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變”,使學生在“變”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在“變”中提高能力,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1]。
二、概念變式教學的具體應用
概念變式教學的具體應用,主要通過六大步驟完成:問題情境→探究新知→形成概念→變式深化→變式訓練→總結升華。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概念教學中根據概念類型、設計概念引入變式,將概念還原到客觀實際中,例如還原到模型、實例、題組等實際中,進而提出問題;接著,學生根據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進行自主創新學習,學生可通過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師生討論釋疑等形式,從實踐經驗與原認知結構中提取與新知相關的舊知,進而構建新知;學生在討論、探究新知的基礎上進行自主歸納、概括,進而形成概念;形成概念之後,教師不應急於引導學生運用概念解決問題,而應該引導學生對概念作進一步探討,通過等價深化變化、辨析變式等,使學生對概念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可精心選編題目,利用變式獲得一組變式訓練題組,讓學生運動變式進行解答;在以上各環節完成之後,教師引導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及方法作適當的評價、總結,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概念、方法得到更深層次理解,使知識得以升華[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