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問”中前進升華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儲永成
摘 要: 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是師生互動、吸引學生注意力,推進教學進程,提升教學活動實效的一種有效手段和方式。作者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開展有效課堂提問進行論述。
關鍵詞: 初中數學 課堂提問 活動開展 有效教學
“一‘提’激起千層浪”。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推進教學活動進程,提升教學活動實效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教學實踐證明,有效提問,能夠提升學生認知情感,幫助學生深刻認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推進教學雙邊進程。筆者發現,提問,表麵看似簡單、容易,“隨口拈來”,實際需要通過對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及主體實際等方麵教學“要件”的綜合“考量”,提出有的放矢、“深入骨髓”、耐人尋“思”的問題和內容。提問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技能水平。筆者認為,提問活動,同樣要遵循和按照新課改要求。下麵我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開展有效課堂提問進行論述。
一、課堂提問要“有的放矢”,緊扣教材內容要義
教育學指出,課堂提問應為課堂教學活動“服務”。傳授教材知識內容、講析知識深刻含義,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在提問活動時,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知識重點及主體實際,不能隨心所欲,信手拈來,要進行認真的觀察、深刻的思考,提問內容要具有針對性、重點性,使學生能在教師有的放矢的提問下,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探知活動,實現對教學知識點、認知重難點等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同底數冪的乘法”新知講授環節,教師采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方式,在學生“先學”環節,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重點:“掌握冪的運算性質內容”,學習的疑難處:“準確掌握關於字母的冪的性質的含義及正確使用其性質”,以及“同底數冪乘法性質、運算性質”關鍵知識點,要求學生嚐試解答“式子103×102變式什麼意義?”、“積中的兩個因式具有什麼特點?”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側重性、重點性的學習研析,保證“先學”環節能夠按照既定路線行進,達到預期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緊扣教材要義的“有的放矢”提問,需要教師切實做好“準備”工作,紮實做好備課、備教材活動。
二、課堂提問要“聲情並茂”,激發主體內在潛能
教育心理學認為,提問的初衷是為了引起學習對象的“有意注意”,是為了提高學習對象的“內生潛能”,更深入、主動地學習實踐。但筆者發現,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忽視提問的情感激發功效,將提問活動簡單的作為促進教學的“手段”,導致提問缺乏生動性、鼓勵性。這就要求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活動,要聲色具備、聲情並茂,既能夠展示教材知識內涵,又能夠提升內在學習潛能,使提問成為增強學生有意注意,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情感的有效“抓手”,使學生能夠更深入、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雙邊互動活動中。如在“相似形的性質”一節課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利用數學知識的濃厚生活韻味,設置問題:“小紅在上午8點鍾測得自己的影長,現在她如果要測得旗杆的高度,請你幫助想辦法解決一下。你將采用什麼方法?”,並用投影儀配以形象直觀的畫麵展示給學生,就能調動起學習對象的強烈探求情感,帶著積極情感參與到新知教學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