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何娟 郭小娥
摘 要: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的進一步改革,聽說教學不斷受到重視,但由於聽力教學任務重及追求四級過關率,教師隻是重視強化聽力教學效果,而忽略口語教學,導致許多學生都不敢張口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盡可能多為學生創造練習口語的機會。本文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探討了一些方法與策略,以提高和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使大學英語教學向著最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 大學英語 口語交際能力 培養方式
1.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在交流過程中,顯得頗為重要,傳統的注重聽、讀、寫、譯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語言的學習不僅是為了掌握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達到交流的目的,但交際能力是我國學生的薄弱環節,所以對於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因此,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已經成為廣大英語教師的當務之急和學生的迫切要求,如何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提高學生的交際水平是值得教師探討的課題。
2.教師應從四個方麵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1探索教學方法
傳統的填鴨式、單向交流、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使作為教學客體的教師處於主動地位,而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的消極地位,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大多學生的英語學習隻有消極的知識輸入,很少有積極的知識運用和輸出。教師要積極探索引入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努力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互動式、討論式、啟發式課堂教學法”的應用,讓學生從被動聽講變成主動參與;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突出語言技能訓練;讓學生學一點、用一點、會一點,從而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求,適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技巧。
討論法: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圍繞某一話題陳述各自的見解,進行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的一種方法,可用於就某一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者比較熱的話題展開討論,以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角色扮演法:指教師或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利用創設的場景和背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分角色地進行對話或表演,同時輔以對話所需的場景、動作、道具,創造真實的氛圍,讓學生受到語境的感染和語境的暗示,從而自覺地運用某種適當的語言形式。這樣學生不僅鞏固所學語言知識,而且提高語言的應用能力[1]。
2.2轉變教學核心
以學生為中心,指引著學生參與實踐課堂活動,也就是說,英語教學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為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老師必須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擔當課堂教學的新角色,如課堂活動的設計者和管理者、學生實踐活動的鼓勵者和合作者、學生問題的分析者和解答者[2],建立多邊互動式課堂教學,多提出能引發全體學生參與思考、回答的開放性問題,多開展小組討論活動,這樣有助於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應用能力。
2.3創造氛圍
教師要用英語授課,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課堂上教師要盡量少講母語,兼用手勢、眼神、音調、動作等作為輔助手段,讓學生專心聽,然後讓學生學著說,持之以恒,定會有所收獲,使他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收獲,產生成就感,對學習更有興趣,這對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大有益處。當然英語教師的口語必須純正地道,抑揚頓挫,使學生更好地領會享受,更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
“夢母三遷”不僅告訴了我們環境造人,而且充分說明了環境對人的興趣愛好的影響的重要性。一堂英語課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學生是否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是否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否營造活躍、輕鬆的課堂氛圍。如老師可給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自由討論,然後老師再總結;創設情境,把學生分成小組,展開對話;設置小遊戲,講些笑話,繞口令等。在英語課堂上,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和實際應用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教師必須多為學生創造好的語言環境。
2.4培養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製,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牛頓正是憑著對“樹上掉下蘋果”的興趣,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愛迪生正是憑著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才有了2000多項發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是積極學習的源泉。興趣是可以培養的,該如何培養?教師應盡可能地組織一些集體性的第二課堂活動,如:教唱英語歌曲、玩遊戲、猜謎語、背誦詩歌或諺語、朗誦比賽、演講比賽、小品表演、英語晚會等,調動學生的學生積極性,培養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在生動活潑、充滿歡樂的氣氛中,學生會對英語感興趣。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必須因時、因地、因人創設多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增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