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一英語銜接教學探究(1 / 2)

高一英語銜接教學探究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何曉琴

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一,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英語新課標教材中的詞彙量劇增,語法難度增大,老師幾乎完全用英語授課,麵對這種突變,學生感到不知所措。而且學生英語水平相差較大,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班級,原來所學的英語語音、語調有所差異,很難適應高一英語的學習。有的老師感到高一英語越來越難教,有的老師埋怨學生的英語基礎差,詞彙量少。毫無疑問,由於初中升入高中的門檻大大降低,英語基礎整體下降是正常現象。怎樣才能使學生順利完成從初中向高中英語過渡呢?高一英語老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全麵把握學生的基礎現狀

某些教師對初中英語教學內容和要求了解不夠。初中階段英語教學要求學生把握1500至1600個單詞和200至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語言形式的基本結構和基本的語法知識。而高中教材內容豐富,知識容量大,要求掌握的詞彙多達3500,並在初中的基礎上加入大量的語法點、知識點;同時側重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其內容涉及天文、地理、金融、網絡、文學、廣告等方麵,更貼近現代生活,時代氣息較濃,學生一下子難以適應。因此,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如何適應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變化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授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英語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掌握學英語的方法。高一是英語入門階段,學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學習習慣不良的問題,往往是死記單詞,聽完課做完作業便了事,學習方法單一,加之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越學越困難,以致最終喪失信心……因此,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學會聽課、學會做筆記,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基礎。聽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教師除了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策略外,還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聽什麼、怎樣聽、思考什麼。筆記是聽課的輔助手段。教師應及時對學生提出筆記的要求並進行指導,指導學生對聽到的內容加以思考整理,要求學生課後全麵係統地整理筆記,將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感受作筆錄、圈注,以提高悟性,以便於總結與提高。高一學生剛入校,師生間都很陌生,老師應與學生多接觸、常談心,加深相互間的了解,還要幫助他們認識到學習英語要多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靠自己經常反複實踐才能獲得。此外,還要幫助他們分析學習英語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使他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摸索和調整學法。因此,要讓他們明白學英語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預習→質疑→聽課→解疑→練習→鞏固,一步都不能少,幫助和引導他們形成一套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科學的方法,從而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三、放慢起始教學進度,做好初高中英語學習的銜接

1.心理銜接。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英語內容少,中考英語較簡單。學生隻要跟緊老師,考的內容不會超出所學的太多。而高中學習是為了將來高考做就積累,多數題目都是既熟悉又陌生,尤其閱讀部分的題目,更是比課文內容上了一個台階。所以課本隻是個例子,要求高中學生自主地,廣泛地學習。例如:在教定語從句It was the park that they talked about yesterday.時我讓他們對比:It was in park that they talked for three hours yesterday.這樣既加深了定語從句的印象,又複習了所學過的強調句型。

2.教法的銜接。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隻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沒有主體參與,教師的任何傳授都將毫無意義。根據這個觀點,教師的主要作用是為學生創造知識建構的環境,在課堂上根據教學任務組織一些語言材料分析、講解,盡量讓學生自己練習、歸納、發現,通過習得新語言,提高起始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