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教學的探究(1 / 2)

基於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教學的探究

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

作者:馬棟

摘 要: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種麵向未來的現代化教育,是培養學生計算機意識、普及計算機文化、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網絡的發展,將信息技術的教育向網絡化大力推進。作者結合實際信息技術教學實際,就網絡下的教學活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學 網絡環境 教學方法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日益發展,“校校通”工程的逐步建設,“數字化校園”已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目標。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勢下,信息技術教師應當根據現狀開展計算機教學,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的興趣,以便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下麵我就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的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其根本目標在於培養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我認為,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基本內涵是信息處理能力,對信息工具的掌握,包括計算機、網絡的操作等是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

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有自己的特點:①體現學生主體性、主動性與認知發展水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特別是信息技術中有關技能的學習更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②實踐性,即教學上要求學生手腦並用,注重操作訓練,在課程設計時應加強“做中學”、“學中做”等實踐環節。③信息化和網絡化,學習是一個信息處理的過程,學習者是信息的處理者,那麼學習者就要具備一定的信息處理能力。④交互性。采用可視化界麵、窗口交互操作使人機交互能力大大提高;網絡電子教室的建立,增加屏幕廣播、網上監視功能,給交互式學習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開發工具、網頁製作等設計出來的平台,更具有設計新穎、版麵整潔流暢等特點,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活潑,真正達到人機交互的目的。

二、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初探

1.在信息技術課中實施分層次教學

倪正藩教授在差異教學策略與模式研究中,把“分層”作為教師的教學策略,提出學生分層、目標分層、施教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分層的思路。實踐證明,這些在分層教學中都是切實可行的。

首先,我將學生進行分類,將少數具有較好基礎與較強學習能力的學生分為A類,把毫無基礎且學習速度明顯較慢的學生分為C類,大多數學生分為B類,對這三類學生的分布情況、學習層次、學生的狀況進行詳盡的了解。

其次,充分備課,分層教學。我在課前充分準備,設計適當的教學輔助資料。一方麵在互聯網中搜索相關的教學資源,將基礎知識、擴展知識分欄展示在學習網站上,進行相應的教學演示,將這些內容整合成教學知識演示軟件,方便學生登錄專題學習網站學習。同時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研究活動,讓各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參與進來。由於有了這樣的學習條件,教學時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