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教學目標分層,讓每位學生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學生之間總有差異,為避免一些學生“吃不飽”,另一些學生“咽不下”的情況,必須因材施教,實行個別化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分層,我們大致分為三層,即基礎性目標、提高性目標、發展性目標。對A層學生,教學目標是拔尖,加大知識的深度與廣度,要求他們實現發展性目標;對C層學生,目的是達標,重點為“抓基礎、養習慣、帶著走”,即實現基礎性目標;對大多數的B層學生,目標是整體提高,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學、合作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研究能力,在實現基礎性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提高性目標。總之,分層的目標是盡量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例如在教學VB的“循環語句”這一節時,我製訂了針對三類學生的不同教學任務:
2.采用任務驅動方式,明確學習目標。
“任務”是指將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設計成一係列的“學習實踐”任務。在設計“任務”時應具體考慮怎樣組織學生進行任務完成和小組協作的形式,怎樣根據教材將所學的知識點設計成有層次的、個性化學習知識任務,以體現任務的實踐性、趣味性、人文性。
3.小組協助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小組協作”是以幾名學生為小組組成學習的基本單位,通過小組成員的協作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集體協作能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例如當教師在介紹“計算機病毒”時,可以安排小組通過網絡、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收集信息。學生在小組內,按照組長的分工,分別查找計算機病毒的種類、危害傳播方法、如何防範等信息,開展研究活動,然後進行討論,達成共識,最後以網頁或演示文檔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三、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教學帶來的一些思考
營造基於網絡的學習環境,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個偉大實踐。在網絡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專業水平,同時也應該注意網絡本身是一個巨大的虛擬空間,開放性是它的一大顯著特點,所以它會給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帶來一些負麵影響。例如學生上課時隨意性很大,不可控製因素太多,不能正確對待網上垃圾信息,以致迷戀上網聊天、遊戲、交友等,分散學習精力。因此,絕不能忽視網絡道德建設,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消除網絡帶來的負麵影響,引導學生樹立健全的人生觀、世界觀。
以上是我對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教學的一點認識與體會,這點粗淺的認識與體會不免掛一漏萬,還需各位專家、同行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