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感悟愛的真諦,譜寫生命的樂章2
幸福來自善待別人的心
行善的人應該覺得自己快樂才對。
——羅曼?羅蘭
好幾千年前,在亞洲住著一位國王,名叫克羅伊斯。他統治的王國並不很大,但人民的生活很好,王國以富有著稱。克羅伊斯本人據說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是如此的著名,以致一直到今天人們還用“像克羅伊斯那樣富有”來形容一個人有多麼富裕。克羅伊斯國王占有一切可以使他幸福的東西——土地、房屋、奴隸、精美的衣服以及各種漂亮的東西,他想象不到世界上還有什麼其他東西能使他更舒服和滿足了。“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常常這樣說。
有一年夏天,來自大海對麵的一位偉人正在亞洲旅行。這人名叫所羅門,他是希臘雅典法律的製定者。他以智慧著稱,他死後那麼多年了,人們對一個博學者的最高稱譽還是“像所羅門一樣智慧”。所羅門聽說過克羅伊斯,因此,有一天,他到克羅伊斯美麗的宮殿裏來拜訪他。克羅伊斯此時比以前更幸福和驕傲了,因為世界上最智慧的人都到他這兒來做客了。他帶領所羅門走進他的宮殿,給所羅門看他的一間間寬大的房子,精美的地毯,柔軟的沙發,華麗的家具以及各種圖畫和書籍。然後,他帶所羅門出去看他的花園、果園和馬廄,並給他看他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許許多多奇異和漂亮的東西。
晚上,當最智慧的人和最富有的人在一起吃飯時,國王對客人說:“哦,所羅門,現在請告訴我,你認為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希望所羅門說:“克羅伊斯。”
智慧的人沉默了一下,然後說:“我想到了一位曾經在雅典住過的窮人,名叫特勒斯。我毫不懷疑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這不是克羅伊斯希望得到的回答,但他掩飾住自己的失望之情,又問道:“為什麼你這麼想呢?”
“因為,”客人回答,“特勒斯是一個誠實的人,他多年以來一直辛勤工作,養活自己的孩子,並給他們很好的教育。當他們長大了可以獨立生活的時候,他就參加了雅典的軍隊,在為保衛雅典的戰鬥中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你能找出一個比他更幸福的人來嗎?”
“也許不能,”克羅伊斯回答,並設法掩飾住了自己已經流露出了一半的失望之情。“那麼,你認為誰是繼特勒斯之後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呢?”他現在心裏已確信所羅會回答:“克羅伊斯。”
但所羅門說:“我想到了,我認識的兩個希臘年輕人。他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家裏很窮。他們像真正的男人一樣,努力工作,支撐著整個家庭,並養活體弱多病的母親。他們年複一年地辛勤工作,一心隻想著讓母親感到幸福。當他們的母親逝世後,他們就把自己全部的愛都獻給了自己的城邦雅典,終生全心全意地為她服務。”
克羅伊斯終於發火了。“你怎麼能這麼說呢?”他責問道,“你一點也不提我,你認為我的財富和權力一文不值嗎?為什麼你把這些忙忙碌碌的窮人置於世界上最富有的國王之上呢?”
“哦,國王,”所羅門說,“在你去世之前,沒有人能預言你是不是幸福。因為沒有人知道災難是不是會降臨到你的身上,沒有人知道這些繁華之後會有什麼樣的不幸來臨。”
許多年之後,亞細亞崛起了一位強有力的國王,名叫居魯士。居魯士國王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他征戰各地,征服了許多王國,使它們附屬於自己的巴比倫帝國。富甲天下的克羅伊斯國王也無法抵擋他那些強大的武士。於是,克羅伊斯的城邦就被占領了,美麗的宮殿被付之一炬,果園和花園被毀壞,珠寶也被搶走了,他本人則做了階下囚。
“克羅伊斯這個人頑固不化,”居魯士國王說,“他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麻煩,使我們犧牲了很多優秀的戰士。把他帶來,我要處置他,給那些膽敢抵抗我們的小國王們樹立一個榜樣。”
於是,士兵們抓出了克羅伊斯,把他拖到市場上,非常粗暴地對待他。他們從原先那座漂亮的宮殿的廢墟中揀來了一些枯枝和木塊,堆成了很大的一堆。然後,他們把那位不幸的國王綁在中間,有一個人便跑出去找火把來點燃。
“我們馬上能痛痛快快地看到大火燒身的景象了,”那些殘酷的士兵說道,“他的那些財富現在對他一點用都沒有了!”
可憐的克羅伊斯遍體鱗傷,躺在那堆木料上,沒有一個朋友來安慰他的不幸。此時,他想起了多年前所羅門對他說過的那段話:“在你去世之前,沒有人能預言你是不是幸福。”他嘴裏喃喃地說道,“哦,所羅門!哦,所羅門!所羅門!”
剛巧,居魯士國王騎馬經過此處,並且聽到了他的喃喃之語。“他在說什麼?”他問士兵們。
“他說,‘所羅門!所羅門!所羅門!’”其中一個士兵回答。
居魯士國王於是騎馬走近克羅伊斯,並問他:“為什麼你要叫所羅門的名字?”
起初,克羅伊斯沉默不語。但當居魯士耐心地問了好多遍以後,他就把所羅門來到他宮廷訪問的經過以及所羅門曾經說過的話都告訴了居魯士。
這個故事深深地觸動了居魯士。他思考著那段話:“沒有人知道災難是不是會降臨到你的身上,沒有人知道這些繁華之後會有什麼樣的不幸來臨。”他懷疑,有一天他也會失去他所有的權力,落到他敵人的手裏。
“我明白了,”居魯士國王說,“人難道不應該對處於不幸中的人表示仁慈和同情嗎?我要像我希望別人對待我那樣對待克羅伊斯。”於是,他下令給予克羅伊斯自由,並且從此以後對他待若上賓。
故事感悟:
這個故事來自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文中的克羅伊斯是小亞細亞呂底亞的國王。
這則故事帶給我們最深的觸動,是金錢、權力與幸福並不是等價的,金錢與權力並不能為自己換來幸福,但在適當的時候,金錢與權力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靈,讓你成為一個慈悲善良的人。
孝悌的楷模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蘇轍
相傳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弟子三千,其中賢弟子72。這72人中又有一個叫子路的人,在所有弟子當中,他尤其以勇猛耿直聞名,而其自幼的孝行也常為孔子所稱讚。
子路小的時候家裏很窮,一家人時常在外麵采集野菜充饑。有一次,子路年邁蒼蒼的父母許久沒有吃過飽飯了,總念叨著什麼時候能吃上一頓米飯多好啊!可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了。子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這可怎麼辦啊?子路突然想起山那邊舅舅家裏還比較富足,要是翻過那幾道山梁到他家借點米,他們心疼我,就一定肯借,那父母的這點要求不就可以滿足了嗎?
於是,小子路打定主意出發了。他不顧山高路遠,翻山越嶺走了幾十裏路,從舅舅家借到一小袋米,又馬不停蹄地往家趕。夜裏看著滿天的繁星,一個人走在漆黑的山路還真有點害怕,可想到父母還在家裏等著自己,小子路又鼓起勇氣,大步流星地朝前趕去。回到家裏,生火、洗鍋、打水,蒸熟了米飯,自己一口也舍不得吃,連忙捧給了父母。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一切疲勞,開心地笑了。
父母去世以後,子路南遊到楚國。楚王非常敬佩和仰慕他的學問和人品,給子路加官晉爵,此後子路家中車馬百輛、餘糧萬鍾(古代容量單位),不愁吃不愁喝。但是子路總是不能忘懷昔日父母的勞苦,感歎說:“如果父母還在世就好了,就算要同以前一樣吃野菜,再要我到百裏之外的地方背米回來贍養雙親也好啊!”
當老師孔子得知子路如此思念父母,並一再為父母生前無法盡心盡力奉養他們而自責時,便勸慰子路說:“你在父母生前已經盡孝了。父母過世的時候,雖然後事無法用優厚的喪禮操辦,可你的孝心父母已經感受到了,你也已經盡了為人子女應有的禮節。你不必內疚,而且完全可以稱作是天下做子女的楷模!”
父母對子女永遠隻有付出,不求回報。正是如此,才深知父母的偉大。身為子女的我們,不要認為對父母的愛已經很多很深了,跟他們比起來,我們那一點點愛遠遠不夠。記得抓緊時間去愛你的父母,因為他們所擁有的時日永遠不會有你擁有的多,哪怕一句關心的話,一次體貼的諒解,也足以使父母的心溫馨許久。
剡子是周朝時代人,祖上世代以耕種為生,老實巴交的爹媽,披星星戴月地一年到頭苦苦勞作,也隻是混個半饑半飽。這年趕上鬧災荒,田裏收成不濟,日子越發艱難,爹媽憂急交加,一時心火上攻,雙雙眼睛失明,這可急煞了小小年紀的剡子。
為了給爹媽治病,剡子每天半糠半菜地侍奉雙親充饑後,就到處求人,尋醫問藥。一天,剡子到深山采藥,路過一座廟宇,便進去討口水喝。他見方丈童顏仙骨,就向他請求治療眼病的方法。老方丈問明緣由,沉吟一下說:“藥方倒有一個,恐怕你采不來。”
“請說,我舍命去采!”
“鹿奶,鹿奶可以治眼疾。”
剡子聽了,立即叩頭謝過老方丈,飛步趕往鹿群出沒的樹林中。這裏的鹿確實不少,可它們蹄輕身靈,一見有人靠近,就一陣風似的飛快逃去。
怎樣才能弄來鹿奶呢?剡子絞盡腦汁,晝思夜想。一天,他見村東頭獵戶家的牆頭上曬著一張鹿皮,忽地眼前一亮:把鹿皮借來,披在身上,扮成小鹿的模樣,不就能悄悄接近鹿群了嗎!於是,剡子迫不及待地走進獵戶家,說明來意。好心的獵戶欣然把鹿皮借給了他,還指點剡子如何模仿小鹿四肢跑跳的動作。經過多次演練,剡子的舉腿投足竟像一隻活脫脫的小鹿了。
第二天,剡子用嘴叼著一隻木碗,悄悄地蹲在樹林裏。待鹿群走近時,披著鹿皮的剡子像一隻小鹿似的不緊不慢地湊到一隻母鹿身邊,輕手輕腳地擠了滿滿一木碗鹿奶。直到鹿群走開了,他才站起身來,捧著鹿奶直奔家中。
打這以後,剡子多次用扮成小鹿的辦法,去擠母鹿的奶汁。爹娘由於常常喝到鮮美的奶,營養不良的身體一天天強壯起來,後來,失明的眼睛,果然奇跡般地恢複了光明。
鄉親們知道了,都誇獎剡子是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故事感悟:
每一個人的降臨和成長都離不開父母,他們含辛茹苦地培養,才有今天的你、我。珍惜這份上蒼賜予的親情,在他們的有生之年,讓他們快樂每一天,這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光彩人生的財富
一家人能夠互相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的幸福。
——居裏夫人
孝敬父母是人類的美德之一,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孝敬老人、尊敬老人,隻有對自己的家人付出了全部的愛,才有可能營造一個充滿愛的天地。
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當代著名小說家和哲學家阿爾貝?加謬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在他還不懂事的時候,父親就在戰場上犧牲了,隻剩下母親與他相依為命。因為家裏沒有什麼積蓄,小加謬和媽媽的生活特別艱難。但是,為了不讓兒子在同伴中感到自卑,在小加謬到了上學年齡以後,媽媽還是毫不猶豫地把他送到了學校。懂事的小加謬很快就發現,因為自己上學又增加了學費和其他一些花銷,媽媽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媽媽每天都努力地工作著,由於經常熬夜,才三十幾歲的人,臉上就已經早早地爬滿了皺紋。懂事的小加繆看在眼裏,疼在心裏。
一天晚上,加謬又伏在那盞小煤油燈下複習功課,寫完作業之後,他看見媽媽還在忙碌,自己又幫不上忙,就早早地上床睡覺了。半夜裏,加謬忽然被一陣咳嗽聲驚醒了,睜開眼睛一看,原來媽媽還沒有睡,她正借著微弱的燈光縫補衣服呢。小加謬再也忍不住了,他一骨碌從被子裏爬起來:“……媽媽,我以後再也不能讓你這麼辛苦了。你看,我已經長大了,是個小男子漢了,我想出去找點活兒幹,幫你減輕一下家裏的負擔。”
兒子善解人意的話,讓媽媽的眼睛濕潤了,她把小加謬緊緊地摟在懷裏,淚水順著麵頰流了下來。
看見媽媽流下眼淚,小加謬有些不知所措:“媽媽,難道我說錯了嗎?你為什麼哭了?”“好孩子,你沒有說錯。可是你現在還太小了,媽媽怎麼舍得讓你去幹活兒呢?你現在需要的是好好學習,隻有等你長大了,才能幫助媽媽減輕負擔呀。”媽媽撫摸著加謬的頭輕輕說。聽了媽媽的話,小加謬認真地點了點頭,從那以後,他學習更認真了。但是,無論媽媽怎麼努力,他們家的生活還是越來越困難。讀完小學以後,在小加謬的一再央求下,媽媽終於同意了他的要求,讓他去做些事情,幫助家裏減輕負擔,但前提條件是不能耽誤自己的學習。從那以後,小加謬一邊讀書,一邊勞動。一開始,他找到了一份掃大街的工作。對小加謬來說,這份工作無疑是份苦差事。因為他每天不僅需要很早起床,還要拿著幾乎跟他一樣高的掃帚去掃大街。人小,掃的地方又大,小加謬常常累得滿頭大汗。
為了給媽媽減輕負擔,小加謬努力著堅持過來了。後來,小加謬又到一個飯館去洗碗。這個工作和掃大街的工作比起來更辛苦,加謬和幾個小夥計每天都拚命幹活,還常常不能按時洗完那些小山一樣高的碗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