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生活讓加謬經受了磨煉,也養成了他刻苦勤奮的優良品質。後來,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取了大學,並最終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舉世矚目的大文學家。
故事感悟:
孝心能成就一個人的成功嗎?答案不是絕對的肯定。然而,孝心足以成就一個偉大的人。擁有孝心的人,才能體會到愛家人帶來的滿足與快樂。
愛,大聲地表達
理想的幸福的家庭既不遙遠,也不會自天而降。它應靠自己的力量去求得,靠全家人齊心協力去建立。
——池田大作
卡耐基在為成年人上的一堂課上,曾給全班出過一道家庭作業。作業內容是:“在下周以前去找你所愛的人,告訴他們你愛他。那些人必須是你從沒說過這句話的人,或者是很久沒聽到你說這些話的人。”
在下一堂課程開始之前,卡耐基問他的學生們是否願意把他們對別人說愛而發生的事和大家一同分享。卡耐基非常希望跟往常一樣有個女人先當誌願者。但這個晚上,一個男人舉起了手,他看來有些激動。
男人從椅子上站起身,開始說話了:“卡耐基先生,上禮拜你布置給我們這個家庭作業時,我對你非常不滿。我並沒感覺有什麼人需要我對他說這些話。還有,你是什麼人,竟敢教我去做這種私人的事?但當我開車回家時,我想到,自從五年前我的父親和我爭吵過後,我們就開始彼此避免遇見對方,除非在聖誕節或其他家庭聚會中非見麵不可。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幾乎不交談。所以,回到家時,我告訴我自己,我要告訴父親我愛他。”
“說來也很怪,做了這決定時,我胸口上的重量似乎減輕了。”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急忙起床了。我太興奮了,所以幾乎一夜沒睡著,我很早就趕到辦公室,兩小時內做的事比從前一天做的還要多。”
“9點鍾時,我打電話給我爸爸,問他我下班後是否可以回家去。他聽電話時,我隻是說:‘爸,今天我可以過去嗎?有些事我想告訴您。’我父親以暴躁的聲音回答:‘現在又是什麼事?’我跟他保證,不會花很長的時間,最後他終於同意了。5點半,我到了父母家按門鈴,祈禱我爸會出來開門。我怕是我媽來開門,而我會因此喪失勇氣。但幸運的是,我爸來開了門。”
“我沒有浪費一丁點兒的時間——我踏進門就說:‘爸,我隻是來告訴你,我愛你。’”
“我父親聽了我的話,不禁哭了,他伸手擁抱我說:‘我也愛你,兒子,原諒我竟一直沒能對你這麼說。’”
“這一刻如此珍貴,我祈盼它凝止不動。爸和我又擁抱了一會兒,長久以來我很少感覺這麼好過。”
“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兩天後,那從沒告訴我他有心髒病的爸爸忽然病發,在醫院裏結束了他的一生。我並沒想到他會如此。”
“如果當時我遲疑著沒有告訴我爸,我就可能沒有機會了!所以我要告訴全班的是:你知道必須做,就不要遲疑。把時間拿來做你該做的,現在就去做!”
故事感悟:
愛,需要大聲地表達,不論是對你的愛人還是父母!然而,我們對情人熱切的表達已經夠多了,卻從未向偉大的父母表達過。現在就去做,你的一句話對你父母來說,勝過他們擁有的任何一件珍寶!
不管有多苦
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比自己的家更舒適,無論那個家是多麼簡陋,多麼寒傖。
——梁實秋
年少時,他正處在過去那個年代。那時候,他在這個城市的另一個區上中學,離家三十餘裏地,公共汽車要1角2分錢的車票。每個星期日,他都風雨無誤地乘車趕回家。每到那一天,他的弟弟和妹妹都會早早地站在家門口,等他回來,好一起熱熱鬧鬧地吃一頓比平常略微強一點的飯菜。第二天,再讓他領著到郊外的小河灘裏去玩去瘋。
有一回,父親對他說:“你……你以後不到過節、放長假,平常就不要回來了……”父親說得挺猶豫。他知道,父親每月工資46元,自己還有兩個哥哥,都很有出息,在外地上大學,母親又沒工作。他每個星期的來回路費,2角4分錢,對這個家庭著實有些重要。他連著兩個星期沒回家。又是一個星期六,天已經很晚了,風刮得很大,他突然回來了。父母有些驚喜,又有些生氣。他就氣喘籲籲地說:“爸,媽,你們別不高興,我沒坐汽車,我是跑著回來的。”
父母一時無語。之後,母親趕忙給他做飯,熱幾個摻菜葉的窩頭,再做一鍋玉米麵疙瘩湯,想想,又狠狠心放了一勺葷油,很幸福地看他吃得很香的樣子。
就這樣,日子向前滑過很長的一段。
又有一回,母親思慮很久,還是對他說:“這樣還是不行啊,你看你的鞋,過去半年一雙,現在兩個月就得一雙……”於是他又是幾個星期沒有回來。
他再回來時,天寒地凍。母親老遠就看見他赤著雙腳,一雙鞋套在手上,裹著一身寒風跑回來。他看著爹娘,怯怯地說:“我沒有穿鞋,我是光著腳跑回來的。”
母親猛地摟住他,緊緊摟住,紅著眼睛流淚。父親轉過身去,走到屋外,站在院裏一動不動。
故事感悟:
懂事的孩子總會心疼體貼父母,無論怎樣受苦,“我都會回來看你們!”珍惜這難得的真情,珍惜每一次回家看望父母的機會與時光,珍惜每一次的愛帶來的感動。
把握最真摯的感情
美麗的幻想欺騙了想一生美麗的女人。
——倪萍
他與她青梅竹馬。
4歲,他開始喜歡她。
9歲,在學校讀書,她受了委屈會去找他,再沒同學敢欺負她。
18歲,他們相約考入同一所大學,每天一起上課,一起去學校食堂吃午飯。她有不開心的事了,依然會去找他,把他當作自己的大哥一樣。
19歲,他對她說:“做我的女朋友吧。”她點點頭答應了,感覺很幸福。
21歲,他們分手了。她流著淚問他:“你真愛上了別的女孩子?”他點點頭,有點無奈。她又問:“她很漂亮嗎?”他淡淡地答:“你能肯定我們就是最合適的嗎?我不想把這麼美好的青春隻給一個人。你難道不想再試試除我而外的其他男人嗎?”
畢業之後,他們一直沒有任何聯係。
25歲,她成了當紅的女主播,他也在一家電視台做幕後翻譯。這些年,他戀愛了一場又一場,每次結束一段感情,都會想起她。
26歲,她結婚,隻是覺得疲倦,想找個肩膀靠一靠。她主播的節目,他會小心避開,他怕看見電視裏的她。她事業很好,卻是個生活一團糟的女子,家務也不會做。家裏盡管有了傭人,她的丈夫依然處處對她不滿。
有一晚,他們吵了嘴,她開車出去在街上轉了一晚,不知為什麼,想起他,眼淚忽然落了下來。
29歲,她離婚。
31歲那年,他輾轉找到她的電話號碼,猶豫很久才打過去,這已是他們分手的第十個年頭。
10年,可以改變一個人很多,對事情的看法,也完全不一樣了。
31歲那年,她與他在酒店的大廳見麵,往事曆曆在目。經過這些年的波折,他們都知道了生命中值得珍惜的情感並不多。兩個人用了10年的青春,繞了很大一圈,又回到了起點。
32歲,他們結婚了。
婚後很幸福。她因為經曆過一次失敗的婚姻,已懂得如何心疼一個男人,他也對失而複得的這份愛情倍加珍惜。十年的經曆,他們終於懂得了這份婚姻對彼此的重要。
故事感悟:
許多現實的、觸手可及的幸福往往輕易就被放棄掉,而一些從未嚐試過的東西卻總是令人向往。轉過一個大圈之後,你會發現,最美、最真、最純的感情其實還是最先的那一份。
把握最真摯的感情,許許多多的幸福都會隨之而來。
在愛中找到全新的自己
戀愛是一個人的重生,是一次脫胎換骨。
——蕭紅
在一片鮮花盛開的草地上,一個年輕的男孩遇見了一個年輕的女孩。
“現在我才發現,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今天與你相遇。”年輕男孩含情脈脈地注視著女孩。
“我也一樣,所以我們相遇了。”
男孩和女孩相擁而去。
之後的某一天,還是那個年輕女孩,獨自在那片草地上尋找著,雙眸流露出惶惑和不安。
智者走了過來:“孩子,你已經在此尋找許久了,你究竟丟失了什麼東西呢?”
年輕女孩一邊搜尋著,一邊不安地回答著智者的問話:
“我在尋找我自己。自從那天在這裏與他相遇,我就發現我丟失了自己。我的歡笑因他而產生,我的眼淚因他而流淌;他的一句話可將我托上高聳的峰巔,他的一聲歎息可將我拋到黑暗的地獄;我睜著雙眼,看到的隻有他的身影,我閉上雙眸,聽到的隻是他的聲音;我似乎是因他而生,我更會因他而死。然而,我呢?我到哪裏去了?偷一個空閑,我來尋找我自己。”
智者笑道:“孩子,不必尋找了。當愛產生時,‘我’就消失了。你們相愛著,你們已經彼此消失自我,融為一個整體,你的自我隻能在他那裏尋找,而他的自我隻能在你這裏尋找。遺憾的是,他和你都不見了,因而你們不必尋找,你們已經變成了一個新的整體。”
正說著,那年輕男孩也來了,他也來尋找自我,智者把上述的話又重複了一遍。
“可是,‘我’還能夠返回麼?即使返回,‘我’還會是從前的‘我’嗎?‘我’在新的整體那兒,會有幸福和快樂嗎?”男孩和女孩同時問。
“唉!誰能預知明天發生的事呢?你們擁有今天燦爛的陽光,何必為明天天空的陰晴發愁呢?”智者說,“愛情是兩個人身心的契合和重生。當兩個人相愛後,各自原來完全獨立的自我必須進行一番質的轉變,才能進入二人世界的新生活。當愛確定了,兩個人會在共同生活中,在對方的身上找到新的自我。因為,他們彼此都在對方的心靈和生命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當然,從萍水相逢到至親至密,是一個相當程度的轉變。愛情作為一種靈魂的契合,總要有一個相互適應的磨合期。”
故事感悟:
由於愛,對方拋掉了原來的自我;也正是由於愛,彼此之間要付出坦誠和理解,又重拾了自我。
因此,不要因為愛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學會在愛中找到一個全新的自我。
用愛心溫暖人生
我們要用愛心讓這個社會充滿溫暖。
——鄧亞萍
一個冬天的晚上,洛華德的妻子不慎把皮包丟在了一家醫院裏。洛華德焦急萬分,連夜去找,因為皮包內裝著10萬美金和一份十分機密的市場信息。
當洛華德趕到那家醫院時,他一眼就注意到,一個凍得瑟瑟發抖的瘦弱女孩靠著牆根蹲在走廊裏,在她懷中緊緊抱著的正是妻子丟落的那個皮包……
這個叫麗莎的女孩,是來這家醫院陪媽媽治病的。相依為命的娘兒倆家裏很窮,賣了所有能賣的東西,湊來的錢仍然僅夠一個晚上的醫藥費,明天她們就要被趕出醫院了。近乎絕望的麗莎一個人在醫院走廊裏徘徊,她天真地乞求上帝保佑,能碰上一個好心人救救她的媽媽。就在這時,一位夫人在經過走廊時把腋下皮包掉在了地上竟毫無知覺。她走過去撿起皮包,急忙追出門外。可是那位女士卻上了一輛轎車揚長而去。
當麗莎回到病房,打開那個皮包時,娘兒倆都被包裏麵成遝的鈔票驚呆了。那一刻,她們心裏都明白,用這些錢可能會治好媽媽的病。媽媽讓麗莎把皮包送回走廊去,等丟皮包的人回來取,麗莎默然同意。雖然她知道她們很需要那筆錢用來治病,但是她更理解母親的為人和品性,母女此時竟形成了一種默契。於是,麗莎一直在冷清的走廊裏等待著錢包的主人。
洛華德感激不已,主動提供了她們急需的幫助。不幸的是,醫院盡了最大的努力,還是沒能挽救麗莎母親的生命。所幸的是,由於母女倆的善良之舉,洛華德不僅失而複得那10萬美金,更因那份市場信息而生意日漸興隆。不久,洛華德就成了身價倍增的富翁,他決定收養麗莎。
被收養後的麗莎讀完大學後,協助洛華德料理商務。雖然洛華德一直沒委任她任何實際職務,但是,富商的智慧和經驗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她在長期的曆練中,成了一個精明成熟的商業人才。洛華德到晚年時,很多商業決策都要征求麗莎的意見。
洛華德臨危之際,留下這樣一份遺囑:“在我認識麗莎母女之前我就已經很有錢了。可是,當我站在貧病交加卻拾金不昧的母女麵前時,我發現她們最富有。因為她們恪守著至高無上的人生準則,這正是我作為商人最缺少的。是她們讓我領悟到了人生最大的資本是品行。”“我收養麗莎既不為知恩圖報,也不是出於同情,而是請了一個做人的楷模。有她在我的身邊,生意場上我會時刻銘記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什麼錢該賺、什麼錢不該賺。這就是我後來事業發達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