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也能像他一樣,把每天工作當做人生的使命,把它做得完美,我們的成就感和信心就會愈來愈強,工作也會愈來愈順暢。當別人看到我們熱情地、全力地把工作做好時,自然會有所感受。
故事感悟:
工作並不隻是謀生的手段,當我們把它看作人生的一種快樂的使命並投入自己的熱情時,上班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工作就會變成一種快樂,就會有許多人願意聘請你來做你所喜歡的事。工作是為了自己更快樂!做快樂而又成功的工作,是一個多麼合算的事啊!
不同心態,不同結果
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
——李大釗
這是發生在非洲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六名礦工在很深的井下采煤。突然,礦井坍塌,出口被堵住,礦工們頓時與外界隔絕。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言不發,他們一眼就能看出自己所處的狀況。憑借經驗,他們意識到自己麵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氧氣,如果應對得當,井下的空氣還能維持三個多小時,最多三個半小時。
外麵的人一定已經知道他們被困了,但發生這麼嚴重的坍塌就意味著必須重新打眼鑽井才能找到他們。在空氣用完之前他們能獲救嗎?這些有經驗的礦工決定盡一切努力節省氧氣。他們說好了要盡量減少體力消耗,關掉隨身攜帶的照明燈,全部平躺在地上。
在大家都默不作聲,四周一片漆黑的情況下,很難估算時間,而且他們當中隻有一人有手表。
所有的人都向這個人提問題:過了多長時間了?還有多長時間?現在幾點了?
時間被拉長了,在他們看來,兩分鍾的時間就像一個小時一樣,每聽到一次回答,他們就感到更加絕望。
他們當中的負責人發現,如果再這樣焦慮下去,他們的呼吸會更加急促,這樣會要了他們的命的。所以他要求由戴表的人來掌握時間,每半小時通報一次,其他人一律不許再提問。
大家遵守了命令。當第一個半小時過去的時候,這人就說:“過了半小時了。”大家都喃喃低語著,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愁雲慘霧。
戴表的人發現,隨著時間慢慢過去,通知大家最後期限的臨近也越來越艱難。於是他擅自決定不讓大家死得那麼痛苦,他在告訴大家第二個半小時到來的時候,其實已經過了45分鍾。
誰也沒有注意到有什麼問題,因為大家都相信他。在第一次說謊成功之後,第三次通報時間就延長到了一個小時以後。他說:“又是半個小時過去了。”另外五人各自都在心裏計算著自己還有多少時間。
表針繼續走著,每過一小時大家都收到一次時間通報。外麵的人加快了營救工作,他們知道被困礦工所處的位置,但是,很難在四個小時之內救出他們。
四個半小時到了,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找到六名礦工的屍體。但他們發現其中五人還活著,隻有一個人窒息而死,他就是那個戴表的人。
故事感悟:
不同心態有不同的結果,信念支撐著他們,直到救援的來到。信念的能量是巨大的,麵臨險境,隻有擁有強健信念心態的人才會成功。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
一個人的胸襟如果足夠開闊,那麼他所做的事情和他的做人原則,一定是很有特點的。做人,就應該養成這種良好習慣。
有積極心態的人不會把時間花在一些小事情上,小事情會使人偏離自己本來的主要目標和重要事項。如果一個人對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情做出反應——小題大做的反應——這種偏離就產生了。以下這些小事情的荒謬反應值得參考。
1654年的瑞典與波蘭之戰,僅僅是因為在一份官方文書中,瑞典國王的附加頭銜比波蘭國王少了一個;一個小男孩向格魯伊斯公爵扔鵝卵石,於是導致了瓦西大屠殺和30年戰爭;有人不小心把一個玻璃杯裏的水濺在托萊侯爵的頭上,於是就導致了英法大戰。
作為普通人,我們不可能因為一件小事就引發一場戰爭,但我們可能會因小事而使周圍的人不愉快。因此說,一個人為多大的事發怒,也就說明了他的胸襟是否開闊。
一個能夠開創一番事業的人,一定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人要成大事,就一定要有開闊的胸懷,隻有養成了坦然麵對、包容一些人和事的習慣,才會在將來取得事業上的成功與輝煌。
有很多人因為性格孤僻或者沒有吸引他人的能力,而導致無緣享受友誼之樂,以致喪失了許多生命之歡愉,成為孤獨、不合群的人。他們曾經發出強烈的呼聲:“唉!我真希望,我能吸引一些朋友;我真希望,我能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為人所樂於接受的人啊!”但是他們不知道要實現這種願望——結交朋友,其道非難,不過實現之道,在於自己的包容心,而單純地求助於他人是行不通的。
一個隻肯為自己盤算的人,到處受人鄙棄。其實,你可以將自己化作一塊磁石,來吸引你所願意吸引的任何人物到你的身旁,隻要你能在日常生活中,處處表現出博愛與善意的精神,以及樂於助人、願意幫忙的態度。
大家都喜歡胸懷寬大的人。假使你打算多交些朋友,首先要寬宏大量。應該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記得別人的好處,不要把別人的壞處放在心上。
如果常常對別人吹毛求疵,對於別人行為上的失誤,常常冷嘲熱諷,你該留意,這樣的人大多是危險的人物,這樣的人往往不太可靠。
故事感悟:
具有寬大心胸的人,看出他人的優點比看出他人的缺點更快;反之,心胸狹隘的人,目光所及都是過失、缺陷甚至罪惡。輕視與嫉妒他人的人,心胸是狹隘的、不健全的,這種人從來不會看到或承認別人的優點。而胸襟開闊的人,即使憎恨他人時也會竭力發現對方的長處,並由此來包容對方。
野心是奇跡的萌發點
最可憐的人,莫過於沒有誌氣的人。
——陳寅恪
法國的一位年輕人很窮、很苦,後來,他以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迅速躍身於法國50大富翁之列,成為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不幸的是,他因患上前列腺癌,1998年在醫院去世。他去世後,法國的一份報紙刊登了他的一份遺囑。在這份遺囑裏,他說:“我曾經是一位窮人,在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把自己成為富人的秘訣留下,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成為富人的秘訣,他將能得到我的祝賀。我留在銀行私人保險箱內的100萬法郎,將作為睿智地揭開貧窮之謎的人的獎金,也是我在天堂給予他的歡呼與掌聲。”
遺囑刊出之後,有48 561個人寄來了自己的答案。這些答案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絕大部分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當然是金錢了,有了錢,就不會再是窮人了。另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最缺少的是機會,窮人之所以窮是窮在背時上麵。又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一無所長所以才窮,有一技之長才能迅速致富。還有的人說,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是漂亮,是名牌衣服,是總統的職位等。
在這位富翁逝世周年紀念日,他的律師和代理人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銀行內的私人保險箱,公開了他致富的秘訣——他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
在所有答案中,有一位年僅9歲的女孩猜對了。為什麼隻有這位9歲的女孩想到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在接受100萬法郎的頒獎之時,她說:“每次,我姐姐把她11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說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於是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謎底揭開之後,震動法國,並波及英美。一些新貴、富翁在就此話題談論時,均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恒的“治窮”特效藥,是所有奇跡的萌發點。窮人之所以窮,大多是因為他們有一種無可救藥的弱點,就是缺乏致富的野心,也就是缺少成功的最根本的因素——進取心。
故事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