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輯心態是成功的萌發點2
沉默是金
忍耐是應付一切麻煩的最好辦法。
——普勞圖斯
路易斯小姐相貌出眾,工作能力強,很快被提拔為部門經理。其他職員說她是因為長得漂亮才有如此好的機遇,甚至有人說她和總經理關係曖昧。
路易斯的男朋友聽到了這些流言飛語後便開始在心裏犯嘀咕,繼而疏遠她。路易斯委屈地問男朋友:“你為什麼相信別人而不相信我呢?”男朋友說:“無風不起浪嘛。”
路易斯氣憤地和男朋友分手了。她想想十分生氣,便和說閑話的同事針鋒相對。但閑話並沒有因為她的辯解而消失,說閑話的人反而變本加厲,說她惱羞成怒是做賊心虛的表現。
路易斯最終心力交瘁,不得不辭去工作。
其實,這完全是自己傷害了自己。
貝多芬曾說過:“幾隻蒼蠅咬幾口,絕不能羈留一匹英勇的奔馬。”每一位優秀人物的身旁總會縈繞著各種紛擾,對它們保持沉默要比尋根究底明智得多。我們應當保持一種溫和平靜的心態從容地麵對那些紛擾。
沉默是一種氣度,隻有沉浸其中,才能體味到它的價值。沉默是無聲的語言,有一種埋藏在深處的震撼力。真正有力量的人,多是以沉默的方式表現出來的。
美國拳王喬路易在拳壇所向無敵,在生活中卻是謙謙君子。有一次他與朋友開車一同出遊,在車行駛的過程中,因前方有狀況使他不得不緊急刹車,而後麵尾隨的一輛車因此也緊急刹車了。他原也不以為意,但後麵的司機卻氣衝衝地跳下車來,嫌他刹車太急,大罵他駕駛技術有問題,並不時揮動著雙拳,在他麵前跳躍著。喬路易沉默不語,直到那司機罵完,揚長而去。
友人實在忍不住了,對喬路易說:“那位司機那麼無理取鬧,又在你麵前揮動拳頭,你為什麼不狠狠地揍他一頓?”
喬路易笑著說:“如果有人侮辱歌王帕瓦羅蒂,帕瓦羅蒂是否會為對方高歌一曲呢?”
平靜的心靈是智慧美麗的珍寶,源自於長期耐心的自我控製。平靜之人明白,生命本身就是寧靜的,即使處於急流波濤之中,也不受風景的侵擾,保持永恒的安寧。
古代有個老翁,他開了個典當鋪。
有一年年底,他忽然聽到門外有一片喧鬧聲。
他出門一看,原來門外有位窮鄰居。站櫃台的夥計就對老翁說:“他將衣服壓了錢,空手來取,不給他,他就破口大罵。有這樣不講理的人嗎?”
門外那個窮鄰居仍然是氣勢洶洶,不僅不肯離開,反而坐在當鋪門口。
老翁見此情景,從容地對那個窮鄰居說:“我明白你的意圖,不過是為了度年關。這種小事,值得一爭嗎?”於是,他命夥計找出那個典當之物,共有衣服蚊帳四五件。
老翁指著棉襖說:“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又指著外袍說:“這件給你拜年用。其他的東西不急用,那就留在這裏吧。”
那位窮鄰居拿到兩件衣服,不好意思再鬧下去,於是立刻離開了。
當天夜裏,這個窮漢竟然死在別人的家裏。
原來,窮漢同人家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因為負債過多,不想活了。於是就先服了毒藥,他知道老翁家富有,想敲詐一筆。結果老翁沒吃他那一套,沒傻乎乎地當他的發泄對象,於是他就轉移到了另外一家。
事後有人問老翁,為什麼能夠事先知情而容忍他。老翁回答說:“凡無理挑釁的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那麼災禍就會立刻到來了。”
人們聽了這話都很佩服老翁的見識。
故事感悟:
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不管理由為何,忍耐總是值得的。小不忍則亂大謀,即使我們沒有任何計謀,也不可讓潛伏在靈魂裏的易怒細胞像毒素一樣破壞我們原本可愛的生活,侵蝕我們美麗的生命。
戰勝自己的心魔
對危險的懼怕要比危險本身可怕一萬倍。
——笛福
約翰是一個工作相當認真,做事也很盡職負責的鐵路公司調車員。不過他有一個缺點,就是對人生過於悲觀,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
一日,約翰不小心把自己關在了一輛冰櫃車裏。他在冰櫃裏拚命地敲打著、叫喊著,可全公司的職員早已下班給老板過生日去了,根本沒有人在。約翰的手掌敲得紅腫,喉嚨叫得沙啞,也沒人理睬,最後隻得絕望地坐在地上喘息。
他愈想愈可怕,心想,冰櫃裏的溫度在-20℃以下,如果再不出去,一定會被凍死。他隻好用發抖的手,找來冰櫃裏的紙筆,寫下遺書。
第二天早上,公司裏的職員陸續來上班。他們打開冰櫃,發現約翰倒在裏麵。他們將約翰送去急救,但他已沒有生還的可能。大家都很驚訝,因為冰櫃裏的冷凍開關並沒有啟動,這巨大的冰櫃裏也有足夠的氧氣,而約翰竟然給“凍”死了!
約翰是被自己想象出的冷氣“凍死”的。生活中我們也許覺得這樣的人可笑至極,但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潛有這樣一個魔鬼,不是別人打敗了你,而是你自己的心魔戰勝了你的理智。自我控製,也就是在內心的戰鬥,戰勝你內心的魔鬼,才能真正控製住自己。
有個國王非常殘忍,每次處決死刑犯時,他都要想些新鮮的花招。
一位犯人被告知明天將被處以極刑,行刑的方式是在他手臂上割一個口子,讓他流盡鮮血而亡。犯人驚恐之至,百般哀求,但毫無用處。
次日一早,犯人就被帶到一個房間中,鎖在一麵牆上,牆上有個小孔,剛好可以把一條胳膊穿過去。劊子手把他一隻手從孔中穿過,在牆的另一邊,用刀子在他的手上割開一個口子,在手下邊還放著一個瓦罐來盛血。
“滴答,滴答……”血一滴滴地滴在瓦罐中,四周靜極了。牆這邊的犯人就這樣靜靜地聽著自己的血滴在瓦罐中的聲音,他覺著渾身的血液都在向那條胳膊湧去,越來越快速流向那個瓦罐。不一會,他的意誌隨著血流走了,他無力地倒下來,死了。
其實,在牆的另一邊,他手上的那個口子早就不流血了,劊子手身邊的桌子上放著一個大水瓶,水瓶中的水正通過一個特製的漏鬥軟管往下邊的瓦罐中滴水。
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讓犯人自己殺死了自己。
故事感悟:
許多情況不是我們不能承受,而是我們不願去承受;很多困難不是我們不能克服,而是我們不想去克服;很多障礙不是我們不可以跨越,而是我們不相信自己可以跨越。太多的痛苦其實隻是我們想象的結果,太多時候,我們是被心魔而打敗。要學會自製,就首先要戰勝自己的心魔。
感恩的心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歡樂。
——莫洛亞
提起霍金,人們就會想到這位科學大師那永遠深邃的目光和寧靜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僅僅因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為他還是一位人生的鬥士。
有一次,在學術報告結束之際,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捷足躍上講壇,麵對這位已在輪椅上生活了30餘年的科學巨匠,深深敬仰之餘,她又不無悲憫地問:“霍金先生,盧枷雷病已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
這個問題顯然有些突兀和尖銳,報告廳內頓時鴉雀無聲,一片靜謐。
霍金的臉龐卻依然充滿恬靜的微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於是,隨著合成器發出的標準倫敦音,寬大的投影屏上緩慢而醒目地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心靈的震顫之後,掌聲雷動。人們紛紛擁向台前,簇擁著這位非凡的科學家,向他表示崇高的敬意。
這個世界不缺少善良,這個社會也不缺少感動,在人人都急功近利地追著自己的夢想時,有幾個人能想到“感謝”這個詞語。這個最平常最容易說出的詞語,的確就包含在心裏嗎?而不是脫口而出的一句寒暄?
有兩個行走在沙漠的商人,已行走多日,在他們口渴難忍的時候,碰見一個趕駱駝的老人,老人給了他們每人半瓷碗水。兩個人麵對同樣的半碗水,一個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體的饑渴,怨恨之下竟將半碗水潑掉了;另一個也知道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體的饑渴,但他卻擁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感恩,並且懷著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這半碗水。結果,前者因為拒絕這半碗水死在沙漠之中,後者因為喝了這半碗水,終於走出了沙漠。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災難,也能熬過去。感恩者遇上禍,禍也能變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會變成禍。
故事感悟:
人們常說要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種心態,是對生活的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無論目前處在多麼惡劣的境地,感恩者都會記住自己擁有的“半碗水”,珍惜他生命裏擁有的財富。
一次有意義的夏令營
沒有任何外界的力量能夠統治你。
——拉爾夫?沃爾多?埃默森
2002年暑假,某外國語學校和香港、澳門的有關方麵合辦了一個夏令營。這次夏令營活動地點在香港,營會指導員也是由香港方麵的人出任。
夏令營活動開始那天,組織者就給了全體營員一個新奇的概念:三餐吃飯要分成三個等級,上等人隻有很少數,中等人占全體營員的三分之一,其餘多數人是下等人。上等人吃飯是在豪華漂亮的餐廳,那裏有高檔的設施和美味的菜肴,用刀叉吃西餐。在那裏用餐的人都不由自主地顯得彬彬有禮,男生像紳士,女生像淑女,言談舉止無不透出良好的修養和不俗的品位。中等人呢?卻要拿著托盤自己排隊去打飯,屬於快餐性質。沒有湯喝,隻能喝瓶裝水,更不要說飯後甜品了。飯後還需要他們清洗自己的托盤餐具。下等人就更慘了點,未開始吃飯的時候,他們中的一部分要先侍候上等人,另一部分在餐廳裏當服務員,隨時把髒了的桌椅擦幹淨,以保持餐廳的衛生。還有一部分人是給就餐者表演節目,上等人點了什麼歌他們就得唱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