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吃飯
一個人如果態度正確,便沒有什麼能夠阻攔他實現自己的目標;如果態度錯誤,就沒有什麼能夠幫助他了。
——托馬斯?傑斐遜
保羅去向一位老人請教一些關於人生的問題。
老人告訴保羅:“人生其實很簡單,就跟吃飯一樣,把吃飯的問題搞明白了,也就把所有的問題都搞明白了。”
保羅一時沒有領會:“人生像吃飯這麼簡單?”
老人不緊不慢地說:“就這麼簡單,隻不過用嘴吃飯人人都無師自通,用心吃飯則有一定難度,即使名師指點也未必有幾個能學得會。”
“聰明者為自己吃飯,愚昧者為別人吃飯;聰明者把吃飯當吃飯,愚昧者把吃飯當表演;聰明者吃飯既不點得太多,也不點得太少,他知道適可而止,能吃多少,就點多少,他能估計自己的肚子;愚昧者則貪多求全、拚命點菜,什麼菜貴點什麼,什麼菜怪點什麼,等菜端上來時又忙著給人夾菜,自己卻剛吃幾口就放下了。他們要麼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胃口,要麼就是為了給別人做個‘吃相文雅’的姿態。”
“聰明者付賬時心安理得,隻掏自己的一份;愚昧者結賬時心驚肉跳,明明賬單上的數字讓他心裏割肉般疼痛,卻還裝出麵不改色、心不跳的英雄氣概,宛然他是大家的衣食父母;聰明者隻為吃飯而來,沒有別的動機,他既不想討好誰,也不會得罪誰;愚昧者卻思慮重重,既想拚酒量,又想交朋友,還想拉業務,他本來想獲得眾人的豔羨,最後卻南轅北轍、弄巧成拙,不是招致別人的恥笑,就是引來別人的利用。吃飯本是一種享受,但是到了他這裏,卻成為一種酷刑。”
“吃飯跟人生何其相似!人生在世,光怪陸離的東西實在太多,誰也無法說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值得追求,哪些不值得追求,哪種模式算是成功,哪種模式算是失敗,唯一能說明白的也許隻有三點: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擔,不要麻煩任何人為你代勞,也不要搶著為任何人代勞;第二,要多照顧自己的情緒,少顧忌他人的眼色,太多顧忌別人,把自己弄得像演員,實在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第三,凡事最好量需而行、量力而行,不要訂太高的目標。就像吃飯,你有多大胃口、多少錢,就點多少菜,千萬不要貪多求全。”
故事感悟:
人生原本是一種享受,有的人卻要處處虛偽,甚至於打腫臉充胖子。他們認為這才是品位、麵子,其實虛偽的表演很容易被看穿。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妨換個方式,讓自己的生活充滿快樂。
不為生氣而種花
煩惱與歡喜,成功與失敗,僅係於一念之間。
——大仲馬
有一位金代禪師非常喜愛蘭花,在平日弘法講經之餘,花費了許多的時間栽種蘭花。有一天,他要外出雲遊一段時間,臨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顧寺裏的蘭花。在這段期間,弟子們總是細心照顧蘭花,但有一天在澆水時卻不小心將蘭花架碰倒了,所有的蘭花盆都打碎了,蘭花撒了滿地。弟子們都非常恐慌,打算等師父回來後,向師父賠罪領罰。金代禪師回來了,聞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不但沒有責怪,反而說道:“我種蘭花,一來是希望用來供佛,二來也是為了美化寺廟環境,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金代禪師說得好:“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禪師之所以能如此,是因為他雖然喜歡蘭花,但心中卻無蘭花這個障礙。因此,蘭花的得失,並不影響他心中的喜怒。
故事感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牽掛得太多,我們太在意得失,所以我們的情緒起伏,我們不快樂。在生氣之際,不如換種方式,“我不是為了生氣而學習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工作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交朋友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戀愛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打球的”……那麼就會為我們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詳。
感謝你的對手
朋友是寶貴的,但敵人也可能是有用的;朋友會告訴我,我可以做什麼,敵人將教育我,我應當怎樣做。
——席勒
一位動物學家在考察生活於非洲奧蘭治河兩岸的動物時,注意到河東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樣,前者繁殖能力比後者更強,而且奔跑的速度每分鍾要快13米。
他感到十分奇怪,既然環境和食物都相同,何以差別如此之大?為了能解開其中之謎,動物學家和當地動物保護協會進行了一項實驗:在兩岸分別捉10隻羚羊送到對岸生活。結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發展到14隻,而送到東岸的羚羊隻剩下了3隻,另外7隻被狼吃掉了。謎底終於被揭開,原來東岸的羚羊之所以身體強健,是因為它們附近居住著一個狼群。這使羚羊天天處在一個“競爭氛圍”中,為了生存下去,它們變得越來越有“戰鬥力”。而西岸的羚羊長得弱不禁風,恰恰就是因為缺少天敵而沒有生存壓力。
故事感悟:
沒有壓力怎會有動力,沒有競爭怎會有進步,正是對手的追趕才驅使我們向前邁進,驅使我們生命的車輪不斷地滾滾前行。改變你的思想,因為對手讓我們進步,隻有共生存才能改寫曆史。請感謝對手!
寬恕你的敵人
雖然整個社會都建立在互不相讓的基礎上,可是良好的關係卻是建築在寬容互諒的基礎上的。
——蕭伯納
暢銷書作家托尼?希勒獲得過美國偵探小說家大師獎。他第一次打工是做農場工,而且受益匪淺。
他十四歲時,英格拉姆先生敲響了他們在俄克拉何馬的薩克勒哈特農舍的門。這個老佃農住在馬路那頭大約一英裏的地方,想找人幫助收割一塊紫苜蓿地。這就是希勒第一次 得到的有報酬的工作——1小時12美分,要知道這在1939年已經很不錯了,那時他們還處在經濟大蕭條時期。
一天,英格拉姆先生發現一輛裝有西瓜的卡車陷在自家的瓜地中。顯然,有人想偷走這些西瓜。
英格拉姆先生說車主很快就會回來的,讓托尼在那兒看著,長點見識。沒過多久,一個在當時因打架和偷竊而臭名昭著的家夥帶著兩個體格粗壯的兒子出現了,他們看起來非常惱怒。英格拉姆先生卻用平靜的口吻說道:“哎,我想你們要買些西瓜?”
那個男人沉默了很久,回答說:“嗯,我想是的。你要多少錢?”
“25美分一個。”
“好吧,你幫我把車弄出來的話,我看這價格還合適。”
這成了他們夏天裏最大的一筆買賣,而且還避免了一場危險的暴力事件。等他們走後,英格拉姆先生笑著對他說:“孩子,如果不寬恕敵人,就會失去朋友。”
幾年以後,英格拉姆先生去世了,但托尼永遠忘不了他,也忘不了第一次打工時他教給自己的東西。
故事感悟:
不計一時之利,不爭一時之氣,是人生的智慧。給人一個台階,讓他順勢走下去,贏得的感激遠遠超過怒目而視和惡語相向。
世上最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雨果
亞曆山大大帝騎馬旅行到俄國西部。一天,他來到一家鄉鎮小客棧,為進一步了解民情,他決定徒步旅行。當他穿著沒有任何軍銜標誌的平紋布衣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記不清回客棧的路了。
亞曆山大無意中看見有個軍人站在一家旅館門口,於是他走上去問道:“朋友,你能告訴我去客棧的路嗎?”
那軍人叼著一隻大煙鬥,頭一扭,高傲地把這身著平紋布衣的旅行者上下打量一番,傲慢地答道:“朝右走!”
“謝謝!”大帝又問道,“請問離客棧還有多遠?”
“一英裏。”那軍人生硬地說,並瞥了陌生人一眼。
大帝抽身道別,剛走出幾步又停住了,回來微笑著說:“請原諒,我可以再問你一個問題嗎?如果你允許我問的話,請問你的軍銜是什麼?”
軍人猛吸了一口煙說:“猜嘛。”
大帝風趣地說:“中尉?”
那煙鬼的嘴唇動了下,意思是說不止中尉。
“上尉?”
煙鬼擺出一幅很了不起的樣子說:“還要高些。”
“那麼,你是少校?”
“是的!”他高傲地回答。
於是,大帝敬佩地向他敬了禮。
少校轉過身來擺出對下級說話的高貴神氣,問道:“假如你不介意,請問你是什麼官?”
大帝樂嗬嗬地回答:“你猜?”
“中尉?”
大帝搖頭說:“不是。”
“上尉?”
“也不是!”
少校走近仔細看了看說:“那麼你也是少校?”
大帝靜靜地說:“繼續猜!”
少校取下煙鬥,那副高貴的神氣一下子消失了。他用十分尊敬的語氣低聲說:“那麼,你是部長或將軍?”
“快猜著了。”大帝說。
“殿……殿下是陸軍元帥嗎?”少校結結巴巴地說。
大帝說:“我的少校,再猜一次吧!”
“皇帝陛下!”少校的煙鬥從手中一下掉到了地上,猛地跪在大帝麵前,忙不迭地喊道:“陛下,饒恕我!陛下,饒恕我!”
“饒你什麼?朋友。”大帝笑著說,“你沒傷害我,我向你問路,你告訴了我,我還應該謝謝你呢!”
故事感悟:
看了這則故事,從亞曆山大大帝那裏,我們學到了寬以待人的做人哲學。
“寬以待人”是一種心態,而且還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它能夠化解人和人之間的許多矛盾,增強人和人之間的友好情感,有利於事業的共同發展。同時,一個人如果能夠養成“寬以待人”的優良品德,就一定可以在同他人的相處中,嚴格要求自己,寬恕地善待他人,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成為一個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