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輯在思考中發現你的財富
第九輯
在思考中發現你的財富
思考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幫助你實現許多的願望。在人的一生中,如果你很少去思考,那麼你的思維將會變得遲鈍。反之,如果你經常思考,你的思維也會活躍、敏銳。
可見,隻要你有豐富的思考能力,就有希望打開財富的大門。
固守成見,隻能深陷泥潭
獨辟蹊徑才能創造出偉大的業績,在街道上擠來擠去不會有所作為。
——布萊克
科學家把五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裏,籠子上麵掛有一串香蕉。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裝置,每當猴子去拿香蕉時,馬上就會有冷水噴向籠子,這五隻猴子全會被淋濕。
起初有一隻猴子想去拿香蕉,水柱立即就噴了出來,那隻猴子再也不敢上前了。後來其他的猴子也都上前嚐試,結果同樣被淋得一身濕。於是猴子們得到一個教訓:千萬不要去拿香蕉,因為會有水柱噴出來。
後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隻猴子抓出來,換了一隻新猴子。這隻猴子看到香蕉,想要去拿,結果馬上被其他四隻老猴子阻攔。其他四隻猴子告訴新猴子,如果去拿香蕉將會被水淋濕,那隻新猴子不聽勸告,結果被打得全身是傷。
後來實驗人員再把一隻老猴子換掉,換另外一隻新猴子,這隻猴子看到香蕉,當然馬上要去拿,結果也是被其他四隻猴子揍了一頓,上次剛來的那隻猴子打得最有力。新猴子試了幾次總是被打得很慘,最後隻好作罷。
後來所有的老猴子都陸續被換成了新猴子,但是大家都不敢動那串香蕉,它們都不知道為什麼,隻知道拿香蕉會被揍。
故事感悟:
從“拿香蕉會被水淋”到“拿香蕉會被揍”,猴子的思維有了一個轉變。久而久之,誰也不知道拿香蕉為什麼會被揍,也沒有人會去追究這個問題,隻知道是一定的。因為猴子的思維已經陷入固有成見的泥潭,不敢也不想再去嚐試新的事物。這不也正是我們人類的一種常態嗎?
將一半時間用於思索
把時間用在思考上是最能節省時間的事情。
——沃爾多?埃默森
課堂上,愛因斯坦問了大家一個問題:“兩個煙囪工同時從煙囪裏爬出,其中一個是幹淨的,另一個卻滿身煤灰。請問,他們中間的哪一個會去洗澡?”
一位學生說:“當然是那位一身煤灰的工人會去洗澡!”
愛因斯坦說:“是嗎?請你們注意,幹淨的工人看見另一位滿身煤灰,他覺得從煙囪裏爬出來真是肮髒,另一位看到對方很幹淨,就不這麼想了。我現在再問你們?”
有一位學生興奮地叫了起來:“噢!我知道了!幹淨的工人看到肮髒的工人時,覺得他自己必定也是很髒的。但是肮髒的工人看到幹淨的工人時,卻覺得自己並不髒啊!一定是那位幹淨的工人跑去洗澡了。”
大家想了一下,都同意這種說法。
愛因斯坦搖了搖頭:“錯了!他們同時從煙囪裏爬出來,怎麼可能一個會是幹淨的,另一個會是髒的呢?這就叫做邏輯。”
故事感悟:
將一半時間用於思索,一半時間用於行動,無疑是“天才”的成功之道。不懂得運用思索的人,是難以開掘出豐富的智慧礦藏的;不善於思考的人就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享受創新的樂趣。贏得一切、擁抱成功的關鍵,則在於你能不能積極地思考,持續地思考,科學地思考。
從多視角思考問題
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
——羅斯福
媽媽陪著小女孩走路去上學。早上天氣變壞了,雲層漸漸變厚,開始閃電打雷。媽媽很擔心小女孩會被打雷嚇著。雷雨下得愈來愈大,閃電像一把銳利的劍刺破天空,媽媽卻看到自己的小女兒一個人站在街上,每次閃電時,她都停下腳步,抬頭往上看並露出微笑。
看了許久,媽媽終於忍不住問孩子:“你在做什麼啊?”
女兒說:“上帝剛才幫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還有一個聰明的男孩,媽媽帶著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店主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男孩卻沒有任何的動作。後來,店主親自抓了一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裏。
回到家中,媽媽好奇地問小男孩,為什麼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店主抓呢?小男孩得意地回答:“因為我的手比較小呀!而他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
故事感悟:
所謂創造力,即為自己能想出新方法、新點子來處理一切我們所麵對的問題的能力。創造力是想象力的產品,創造性思考能夠從多視角思考問題,也能夠讓你擁有更多的成功機遇。
不斷思考才能不斷前進
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樂趣。
——愛迪生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火車上,小彼得指著窗外說道:“那些樹木在飛快地向後麵跑,爸爸。”
“不,那不是樹木在向後跑,而是我們坐的火車在向前跑。”父親笑著對彼得說。
“不,我認為我們坐的火車並沒有動,動的是窗外的樹木。”兒子天真地說:“因為我在這兒坐了很久了,但並沒有發現火車有什麼變化,反而發現外麵的東西都變了。這不是說明窗外的東西在動還能說明什麼?”
“那麼,假如現在你不在火車上麵而是在窗外的話,你會怎麼想呢?”
“這個嘛……”小彼得想了想說,“一定是我也會向後跑,就像那些樹木一樣。”
“你能夠跑那麼快嗎?”
“是呀,我能跑那麼快嗎?這可有些奇怪了。”小彼得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兒子,祝賀你明白了一個道理。”
“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小彼得不解。
父親耐心給他講解:“你說窗外的樹木在向後跑,是因為你把火車當成了不動的東西,也就是說,相對於火車來說,樹木的確是向後移動了。反過來,如果把樹木當成不動的東西,火車就是向前跑了。”
“噢,我明白了。怪不得我會認為火車沒有動呢!這是因為我把自己當成了不動的東西。火車帶著我向前行駛,我們一起在動,當然就不會感到它也在動!”小彼得說道。
“那麼,把你放在窗外會有什麼感覺呢?”父親啟發他說。
“嗯,假如我站在窗外的地麵上,火車就是不停地向前跑了。”小彼得回答道,“假如仍然以火車當成不動的話,我就是和樹木一樣在向後飛跑了。”
“那麼,你能跑那麼快嗎?”這下輪到父親奇怪了。
“當然能,因為這是相對的,火車能跑多快我就會跑多快。”
故事感悟:
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一個人如果書讀得多而不加思考,就會自認為自己知道得很多,而當再進一步思考,思考得越多,才會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所知有限,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這就是思考的價值所在。踩著別人腳步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自己成功的腳印。要想成功,必須要有創意,在創意中成功,靠創意持續成功。隻有擁有與別人不一樣的想法才能脫穎而出,才能超越自己,超越對手們的競爭。
思索是才能的鑽探機
偉大不隻在事業上驚天動地,他時常不聲不響地深思熟慮。
——克雷洛夫
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題目,“公園的樹上有8隻鳥,開槍打死1隻,還剩幾隻?”
孩子們覺得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都搶著說答案。老師看見隻有威廉沒有吭聲,他安靜地坐在那裏思考。
老師問:“威廉,你覺得是幾隻呢?”
威廉反問了一句:“在公園裏打鳥不是犯法的嗎?”
老師說:“我們假設不犯法。”
“打槍人使用的是無聲手槍嗎?”
“不是。”
“槍聲有多大?”
“80~100分貝。”老師有點摸不著頭腦:“這些問題跟還剩幾隻鳥有關嗎?”
“是的。”威廉繼續問道,“您確定那隻鳥真的被打死啦?”
“確定。拜托,你告訴我還剩幾隻鳥不就行了嗎?”
“我還想問一句,樹上有沒有關在籠子裏的鳥?”
“沒有。”
“還有沒有其他的樹,旁邊的樹上有鳥嗎?”
“沒有,隻有這一棵樹。”
“有沒有殘疾的或餓得飛不動的鳥?”
“沒有。”
“鳥裏邊有沒有聾子,聽不到槍聲的?”
“沒有。”
“有沒有傻得不怕死的?”
“都怕死。”
老師不耐煩了:“威廉你到底知不知道答案?”
“還有最後一個問題,老師,算不算懷孕的小鳥?”
“不算。”
“哦,如果您的回答沒有騙人,打鳥人的眼也沒有花,”威廉自信地說,“打死的鳥要是掛
在樹上沒摔下來,那麼就剩一隻,如果掉下來,就一隻不剩。”
老師和同學們聽了這話,目瞪口呆,啞口無言。
故事感悟:
人的創意有了不起的能量。任何創意的結果,都是思考的饋贈。人世間最美妙絕倫的東西就是思維的花朵。思索是才能的鑽探機,是創造的前提。因此,獨立思考是成功人士所鍾情的能力。
思考是創造的前提
在藝術創作中,第一個意念最佳;在其他的事情上,反複思考的結果最好。